小学、初中、高中都要考语病题,有的是修改病句,有的是选择题。
学生不妨花点时间来磨刀。
2019年11月22这天,正带高三语文的我将病句类型中的语序不当整理出来,大家有疑可以问,本人必定解答。
语序就是语言单位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先后顺序。
汉语语序是一种主要语法手段,语序的变动能使短语或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
有的语序变动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不是病句。
例如:
《少年的你》昨天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变为:昨天,《少年的你》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或者:终于,《少年的你》昨天和观众见面了。
后面的两个句子分别把两个状语提到句子的开头,是为了强调时间和那种盼了好久后等到某种事物的心理。
一个句子的状语可以提前到句首或者放到句子后面,这样的语序变动不是语病。
病句中的语序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重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③动词或动词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同属性的定语,一般长的放在短的前面。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中心语是“教师”,它共有五个单位的定语: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每一个定语都有独立的意义。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语“妇女”)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形容词“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力量”)
③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应为“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一大批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
2、多重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与中心语的次序一般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如“为了理想”;
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先时间后处所;
③表语气或情态的动词、形容词;
④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
例如:
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许多老师”是句子的主语,“交谈”是句子的谓语,其余的都是状语。
中心词是“交谈”,它有五个单位的状语:在办公室里,昨天,都,同他,热情地。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下面是多重状语不当的例子: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时间状语"上一世纪"应放在地点状语"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争分夺秒地为了看《海贼王》完成了作业。(应该是“我为了看《海贼王)争分夺秒地完成了作业”,表目的的短语放在前面。)
3、定语和状语位置放错
定语一般是修饰名词、代词的,状语一般是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定语和状语位置放错,从语意上讲,也属于搭配不当。
下面是定语和状语误放位置的例子: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名词“事情”)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动词“讨论”,“地”改为“的”)
③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动词"交换")
4、主客颠倒
所谓“主客颠倒”是指一个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和客体相互颠倒。
主体是句子里的施事者,客体是受事者。客体是主体所指向的对象。
下面是主体和客体颠倒的例子:
①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谁对谁陌生、熟悉?主体应该是青年人、四十岁以上的人。
可以改为:青年人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个名字却是很熟悉的。
或者改为: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却是很熟悉的。
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两种改法: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各国人民”后加上“来说”。
③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和”在这里不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而是介词。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
应改为: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④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在戏剧中是同等重要的。
这句话涉及剧本知识。人物语言即台词,是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的重要手段;而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是戏剧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但同人物语言相比,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尽管也重要。
最后半句的主体是“舞台说明”。“和”是介词。
因此,最后半句应改为: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在戏剧中是同样重要的。
⑤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癌肿的发生”是表结果,而“大量……饮料”是诱因之一,说明先前原因和现在结果时,若用介词“与”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是以结果为主体。
应改为:癌肿的发生与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有密切的关系。
5、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这里主要指的是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关系。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例如:
①这本书不仅好看,那本书也好看。
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这本书”和“那本书”,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
改为:不仅这本书好看,那本书也好看。
②不仅这本书好看,而且便宜。
前后的主语都是“这本书”,主语就要放在关联词的前面。
改为:这本书不仅好看,而是便宜。
6、递进(递减)语序不当
直接举例说明:
①运用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
“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所谓递进就是指数量增多,程度的加深,范围的扩大以及物质到精神的提升。这句话里,第一个分句的程度要比第二个分句高,所以两个分句语序不当,要互换位置。
改为:运用造句法来积累词汇,不仅能让他们在兴味盎然中复习词语的音形义,正确掌握词语,而且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②这个经验值得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文教工作者重视。
“特别是”表示列举出其中一个或几个,所以它所表示的是“递减”关系。中小学教师属于文教工作者。
所以,应改成“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重视”。
③双十一各大购物平台的折扣还是蛮大的,有三折的,有五折的,甚至有九折的。
强调折扣力度很大,列举的部分属于递增关系
应改为:有九折的,有五折的,甚至有三折的。
7、并列内容(词语、短语、分句)排列顺序不当
①动词的并列,往往有先后的问题。
例如: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句子里并列出现了三个动词,这是我们就要充分理解这三个词的含义,弄清楚他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碰撞、交流、融合”。此外,从句意来看,融合是最终目的,所以也应该放在最后。
②句子内部前后的几组并列要有序对应。
句子内部的词语也是要相互对应的,后面的词语顺序要服从前面的顺序。
例如: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句子中出现了两组并列短语,我们经过比对发现这两组词语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理论上”对应“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对应“详细的规定”。应该调换某个并列短语的位置。
8、否定句中否定词位置不当
①我把饭没有吃完。
“把”字句中否定词放在“把”前面些的位置。
应该是:我没有把饭吃完。
②如果我们趁年轻不好好学习,那么未来一定会后悔的。
改为:如果我们不趁年轻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