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天空新人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等下一个十年

2461604173

陈李湘2023八5班

郭帅杰27

紫罗兰

陆伟宸202286

鲨鱼公主.

十二

LJX李佳鑫

何玉霞20202185

陈李湘2022八5

qq_qzuser_NtN

薛亚楠86

qq_qzuser_Kei

qq_qzuser_bht

qq_qzuser_Tnz

qq_qzuser_HNN

查看: 676|回复: 5
收起左侧

[诗歌阅读] 喜欢写诗的你知道“诗眼”的妙用吗?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中国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3 名

发帖:NO. 11 名

在线:NO. 4 名

陆小凤 发表于 2018-10-20 1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中国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自留地网事 2018-10-09 11:24:42

一、
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

诗眼有两指:一指句中之眼,一指篇中之眼。 说的是诗句、诗篇中最为传神,最为灵妙,最让鉴赏者赏心悦目、拊髀称奇之处,因而也往往是诗人用力最勤之处。

先看句中之眼。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流传颇广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写视觉形象,“滴”状听觉体验,均极有味道,活现出微云将散未散之时,夜雨欲住未住之际的诗意境界。读者只要闭上眼睛,这个极富动感的优美画面,便会立时清晰地浮现出来。

也还是孟浩然的名句,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的“低”和“近”,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均属句中之眼。从词性上看,这些眼之所在,多为动词,它们如果选择得当,便会提起整句诗的神采,使之空灵飞动,活龙活现起来;相反,如果选择不当,则会大煞风景,流于平庸,败人胃口。因此,历来诗家都十分留意于“做眼”,为了“吟安一个字”,不惜“拈断几茎须”。所谓“炼字”、“炼句”、“苦吟”、“推敲”、“日锻月炼”等,都与此有关。

唐朝的贾岛在“僧敲月下门”的诗句中,究竟用“敲”,还是用“推”,曾经费尽心思;宋朝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写定之前,最初用的是“到”字,后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凡五易其字,才满意了。这些都是“炼字”、“做眼”的好例证,历来不断被评家称引。

据当代博闻强记的大学者钱钟书说,也许是王安石得意于这个“绿”字的妙用,在《送和甫寄女子》诗里又说:“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汝过江时。”不仅如此,钱先生还看出了王安石炼“绿”为“眼”之中的陈旧。

他写道:“‘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见而亦屡见: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闲斋卧雨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于是发生了一连串的问题: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钱先生的话说得很俏皮,也很刻薄,这无论对于作为一代才人的大政治家、大文豪王安石,还是对于以博闻称著的洪迈,都是绝妙的讽刺。

再说篇中之眼。陆机《文赋》中有“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话,这“警策”,指的便是眼。在许多近体诗如律诗、绝句中,常常是那些有眼之句,同时就是篇眼之所在。先是句眼使句见精神;然后,这见精神之句又使全篇见精神。

还是以上面所举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例,这两句诗,因为“蒸”和“撼”用得好,既活画出洞庭湖上烟波空濛的浩渺境界,又传达出诗人临湖时震荡胸臆的强烈主观感受,千古以来为人称道。

诗眼之“眼”,是一种借喻,并由借喻而成为论诗的专门用语。像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一样,诗眼也是一句诗、一首诗所达到的审美境界的窗户,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才华。诗眼,在诗人,往往是他得意之笔;在读者,则又是最提精神之处。因此,眼之所在最容易被读者记住,且传诵不绝。

人们可能早巳忘记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题和这首诗的其他诗句,但却很难忘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此外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于许浑的《咸阳城西楼晚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于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于鲁迅的《自嘲》等等,莫不如此。

诗有了眼,就成了上品、精品,就有可能流传下去。唐朝的王之涣,《全唐诗》总共才收了他六首诗,竟有《登鹳鹊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凉州词》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名句传诵不歇,而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四万余首,却没有一句被人记住,全是无眼的盲诗。可见,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能写出有眼之篇或有眼之句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读诗的人都能够准确、敏锐地一下子抓住一首好诗的诗眼的,这就要看他的鉴赏水平和鉴赏眼光了。这种水平和眼光,也被人称为“诗眼”,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中说的“道眼已空诗眼在”,即指此。正像音乐只有对“音乐的耳朵”才有意义一样,诗眼只有对于“诗的眼睛”才展示出全部的魅力。(文/何西来)

二、
什么是诗眼呢?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画龙点睛”,也理解它的意思,其实,所谓的诗眼,就如这龙的眼睛一样。看诗,就看最重要的那部分,最能体现诗意,最具精神的那一段,那一句,那一个字。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首诗里,有时候会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点示的作用,这就是诗眼。

有人说诗眼就是炼字,某句话里的某个字炼的好,使得全句增色,这个字就是诗眼。我们前两天重点讲的是如何的炼字,其实,我们炼字的同时,就是在炼眼,一句里最有精神的那个字,就把这句炼活了,一首诗里有有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字,就把整个诗给带活了。

古人炼字,讲究的就是“点眼”一说。“诗眼”这个词是宋人提出来的。苏东颇的话是“天工忽向背,诗眼七增损”。南宋的范成大的形容是“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我们在上节课说炼的时候,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溅”一“惊”皆为眼也。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寒”和“老”把诗给带活了。宋朝人论诗,把诗句中突出的、不平凡的字,称为"诗眼"。好比人的眼,有眼才见精神。眼睛有神,人才精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有光彩,也须看诗眼所在,诗眼是诗歌的神采。

诗眼,其实还分为句中之眼,和篇中之眼。句中眼是基础,篇中眼是精髓。炼诗眼,炼的还是虚字。我们主要是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多下工夫。下面举例中,以句为例的是看句中眼,以全篇为例的,我们找的是篇中眼,这点说明一下。

我们先看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里哪个字最关键,其实大家也看出来了,在这个“悔”字上。一个“悔”字把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抒发得淋漓尽致,这里炼的就是动词。训练自己,读诗时要善于找出诗眼所在,下笔时,也会比较注意锻造这个诗眼,让我们的诗有眼,我们的作品也就有了精神。好诗都会有诗眼的,不成功的作品就是散光,无神。

清文学家刘熙载说过:“揭示全文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也。”(引自刘熙载《艺概·文概》)诗乃文之精粹,更须讲究其文眼所在。读前人的论述,解我们的困惑。

继续了。看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找这里的诗眼,我们自然就看到了“逐”字和“带”字,这两个字使诗活了起来。“逐”和“带”是这里的诗眼。“逐”有追逐的意思,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本来是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诗人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他们,(二个“带”字是重出字,后面我们会讲他的用法)同样是化被动为主动,化客观死景为活景,表现了秋日之柳的不幸。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表达了诗人迟暮之感。

我们再来看李清照的《醉花阴》,这是一首“重阳词”,其结尾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思妇形象与凄凉环境显得十分协调。“人比黄花瘦”实际上已经成为经典用语了,皆因为这个“瘦”字。

前面讲炼字炼第二字的时候,我们还有个例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里,“蒸”是蒸腾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雾气蒸腾,湖面浩淼的特点。“撼”是摇撼的意思,描绘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雄伟壮阔的景象。诗句在写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颂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咱们再看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的《鸟鸣涧》。这里最具动感的是哪个字呢?对,是这个“惊”字。“惊”字用得好,好在其反衬的效果,鸟儿的惊动反衬春涧的幽静。体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

炼形容词,我们这来看一首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祖咏《终南望馀雪》)。这诗里的眼又在哪里呢?对,是这个“阴”字。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向终南山看去,看见的只是它的“阴岭”,而且,只有“阴”,才有“馀雪”。这个“阴”字下得非常准确,写出了雪寒冷的特点。

炼形容词,我们还看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直”写的是烽烟劲拔、坚毅之美感。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感受,用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于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直一圆,亦刚亦柔,写的是相当强的震撼力。

还有对副词的炼造。我们再看柳宗元写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里给我们感受最深的字是哪个呢?是这个“独”字。既有“狐独”之意,又有“狐傲”之情,既表达了沉寂清冷的生活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傲岸卓立的情操,若换用别的字,就难以表达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独”字提领出了全篇的精神所在。

关于“诗眼”的概念,和关于“诗眼”的一些例子就说这些,大家也基本明白了吧?基础工夫是我们前面讲的炼字的功夫,炼虚字,谋全篇。对每个句子深雕细琢,在谋篇得当的基础上,重点对集中体现诗意的句子提炼刻画,画龙点睛,精益求精!古典诗歌的典型特质是工典精雅,含蓄内敛,讲求的就是一个精。(作者/游吟浪子)

诗眼的详细释意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宋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四:“愚轩具诗眼,论文贵天然。”明袁宏道《与伯修书》:“近来诗学大进,诗集大饶,诗肠大宽,诗眼大阔。”

2.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所以,诗眼的锤炼,要立足于全篇,不可孤立地在字句上下功夫。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抑郁的情境。夜来风雨骤起,烦闷愁人,于是借酒浇愁,昏昏睡去,但一觉醒来,酒意并为消尽。三四两句,写在酒意朦胧中,记起了昨夜的风雨,它是否摧折了园中的海棠呢?于是深情地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回答却是漫不经心的,居然说“海棠依旧”。这时,女主人不无嗔怪地连声反问“知否?知否?”紧接着道出那最精彩的一句:“应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寻常字眼,经李清照这门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这只是就对风雨后的海棠树的描绘而言。在描绘中还有更深一层的情意在。这就是随着对海棠花谢的深入描绘,词人的惜春怜花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在这种对春光的留恋与惜别中,委婉地寄寓着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可见,这一句是含义丰富的情景交融的彩笔,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从而成为历代人们传诵的佳句。
3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

眼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眼在句中的作用不一而足,以下是几种典型作用:

(1)用以翻出新意。如:“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中的“恨”改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诗意迥同。

(2)借以增添情趣。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改为“深”,“里”改为“冷”,,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水晶宫”,转眼间显得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3)靠它增强形象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秦观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是取“抹”“连”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4)有的诗眼关乎诗意的精确。如一首咏早梅的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梅。”若将“数”改为“一”,“一枝”与“早”丝丝入扣。


诗眼是诗词赏析的关键
抓住诗眼,捕捉最佳信息,深入挖掘诗词意蕴。

诗歌的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因而它的语言更是高度个性化,经常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等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在诗词的语味中,要善于寻找最明亮的那颗珍珠,即警句,这是不可忽视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之言俗称诗眼,它是诗中最凝练、最精神、最准确地传达主旨的字句,最理清诗词脉络的盘节,是掌握诗歌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能抓住诗眼或是文章的关键字句,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而诗或存在于中心句或出现在标题上,常表现为动词、形容词或副刊词等形式。
如:柯岩的《周总理啊,你在哪里?》的诗眼是“找”字,从高山找到大海,从北国找到南疆,呼喊周总理,反复出现的“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回声,浓重地演染了极度哀痛与深切的思念之情。再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爱”字就是诗眼,诗人借鸟儿对土地的眷恋和深沉执著的爱,表达了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
如何品析诗眼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一、品析诗眼应知人论世。如:《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有何作用?读这两首诗必须了解当时背景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如果我们不了解创作背景,就不可能准确把握。
二、品析诗眼要联系诗中的形象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柳宗元的《江雪》,《江雪》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堪为诗眼。大家非常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虽被再次征召回朝,但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丰富的表现力,也十分生动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始定为绿”。
三、品析诗眼要仔细体悟修辞和表现手法。例如《题玉泉溪》红数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诗中“弹”字精练传神。。写出了溪水声,富有音乐性。以动写静。将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静。同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玉泉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和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比较不难发现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2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中国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4 名

发帖:NO. 5 名

在线:NO. 76 名

快乐.每一天 发表于 2023-4-17 23: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以后就跟楼主混了!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沙发 2023-4-17 23:22:1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9 名

发帖:NO. 29 名

在线:NO. 91 名

馥琳 发表于 2023-11-19 03: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感觉不错!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板凳 2023-11-19 03:27:02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3-12-1 09:00 , Processed in 0.308888 second(s), 6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