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权威杂志《自然》评选出人类千年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杨振宁名列其中,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和唯一的华人。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比肩爱因斯坦和牛顿,杨振宁到底有多牛?照片中的“C位”
丁肇中先生曾这样评价杨振宁:“杨振宁是20世纪伟大科学家之一,当人们回顾20世纪物理发展的主要里程碑时,马上就会想到——1.相对论;2.量子力学;3.杨振宁。”
1994年,在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的颁奖词是这样形容他的研究成果:“这一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
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而实际上他拥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1957年的获奖只是他早期的一个成就而已,并不是他所有成果中最突出的一项。
“宇称不守恒”虽然为杨振宁赢得了物理学界至高无上的诺贝尔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高成就,杨振宇最大的贡献是“杨-米尔斯理论”。
在杨振宁获诺奖之后60多年里,有7个诺奖得主是因找到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而获奖。杨振宁的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60多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最高数学奖)是因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所以,世人望尘莫及的诺贝尔奖,只是杨振宁年轻时的小目标,不是诺贝尔奖带给他荣光,而是他带给诺贝尔奖以荣光。
曾与爱因斯坦有过数面之缘英雄之间向来是惺惺相惜,在杨振宁看来,爱因斯坦是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家,杨振宁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爱因斯坦是自己最敬重的大师。
“他把人类对整个宇宙的构造引入非常重要的方向”。
大半个世纪之前,杨振宁还是一名年轻的博士后。
1949年,杨振宁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年后,应邀前往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而爱因斯坦自1933年以来就在那里当教授,当时已经70岁了。
当时,他多次出席过爱因斯坦的讲座,并和爱因斯坦及其家人有过好几次接触。
和爱因斯坦交谈的1.5个小时1952年,杨振宁同爱因斯坦有了一次更近距离接触。
在五十年代初时,杨振宁曾经跟李政道合写了一篇有关于统计力学的文章。对此,爱因斯坦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便邀请了这两位年轻的物理学家一同聊聊,交谈的地点在爱因斯坦的办公室。
收到自己偶像的邀请,杨振宁自然非常紧张,再加上爱因斯坦说话的时候不经意就会崩出几个德语单词,这让本来脑子就嗡嗡的杨振宁根本听不懂爱因斯坦在说什么,根本记不住爱因斯坦说的话。
杨振宁曾感慨:“我曾有幸和爱因斯坦交谈了1.5个小时,但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智慧。”
外界很多人误读了这句话,认为这是一句非常狂妄的话,但事实上,杨振宁当时在面对这位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师时,其实他的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因此对于他说的那些话,杨振宁并没有能够好好的听下去。
未留合影,成一生之憾在杨振宁的心中,爱因斯坦一直是他非常敬仰的前辈,而让杨振宁感到非常遗憾的是,他一生竟然不曾跟爱因斯坦有过合影。
在1954年时,也就是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一年,杨振宁带着儿子遇见了爱因斯坦,而他的儿子也有幸与爱因斯坦同框拍照,此后,这张合照也就被他珍藏至今。
杨振宁虽但晚年才回到中国,但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有杨振宁的影子,他确实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很多贡献,甚至杨振宁对于中国的物理学可谓是有再造之功,他协助或直接建立的一流物理实验室多达60余座。
毋庸置疑的是,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