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公娶了个老婆,名叫武姜。她可不是一般人,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嫁给郑武公之后,她先后生了两个儿子,大的是郑庄公,小的共叔段。生庄公的时候,胎位不正,一般来说生孩子头先出来,可是呢,庄公却脚先出来的,难产了。这可不是小事,差点要了武姜的命,所以武姜打心底讨厌这儿子,觉得他是来索命的。
等武姜生下了共叔段,非常宠爱他。她多次在郑武公耳边吹风,请求立小儿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王位。郑武公脑子清爽,没有答应,按规矩继承王位的应该是长子。武姜也没有办法。等庄公继了位,武姜就为共叔段讨封地,请求把制邑封给他。庄公没答应,说这地方太过险要了。于是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答应了。
共叔段从小被宠惯了,做事没个分寸;背后又有母亲撑腰,做事就更不讲理了。按当时的规定,大的封邑的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封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可是京邑的面积就破了这个规定。有大臣向庄公提意见:早点把你弟弟给解决了,养虎为患,等他势力大了,不好处理。郑庄公无奈地说,我这也是没办法啊!我老娘要我这么做,我还能怎么办呢?多行不义必自毙,由他去吧。这话就从庄公嘴里说出来了,一传几千年。
庄公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有套路。他之所以如此放纵共叔段,是因为共叔段还在他的掌控内。后来,共叔段修城墙,占地方,造兵器,招兵买马,又有母亲做内应,准备起兵造反。这些动静当然躲不过庄公的耳目!所以,还没等共叔段起兵呢,庄公先下手为强,一鼓作气灭了共叔段。因此庄公跟母亲武姜也闹掰了,还放了狠话,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事,在孔子看来,庄公实在是太没品了,所以他用春秋笔法写下六个字:郑伯克段于鄢。——不称他郑庄公,而称他郑伯;他们是兄弟相争,却用了一个“克”字。庄公作为兄长怎么可以一步一步故意放纵弟弟去犯错呢,这用心太险恶了。
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之间也有相似的一段故事。
我们翻《宋史》,说杜太后留下遗嘱,要求赵匡胤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这叫兄终弟及,这样就能保证坐在皇位上的是一个成年人,免得出现孤儿寡母的情况,天下被别人家赚了去。这说法当然不是实情,是赵光义掩饰自己继承帝位的合法性而已。赵匡胤也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啊!当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尹之后,势力一步步坐大。赵匡胤就学郑庄公的样,等弟弟多行不义,然后自毙。可结果,搞砸了!赵光义势力太大,盘根交错,动不了了。赵匡胤想迁都,不成;在赵光义府邸上做了风水手脚,也没用;最终,在一个暗夜里,斧声烛影,赵匡胤没了性命。
多行不义必自毙,自然是有道理的。我们心里得有一根弦,做不义的事是自取灭亡、自绝于道。但是,坏人会得到惩治,得好人及时做出正义的选择。太阳不会因为好人而升起,也不会因为坏人而落下。对坏人的处理,得有好人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