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李宇俊202477

xulili8588

糖拌饭202091

手动滑稽

我是文化人

欲绘诗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查看: 344|回复: 0
收起左侧

数以亿计”的文物腐蚀殆尽?文物局:基本属实,专家却...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8 名

发帖:NO. 41 名

在线:NO. 10 名

掌舵的鱼1987 发表于 2020-3-5 21: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数以亿计”的文物腐蚀殆尽?文物局:基本属实,专家却难以解决文玩小飞侠 2020-03-03 14:49:48
自人类出现文明,其历史也有数千年的时间,“文物”成了见证历史的重要证据;以中华瑰宝为例,自夏商周起,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古墓也在不断发掘中。说到考古发掘,这就引出了一个争议性的话题,考古专家发掘古墓,究竟是对还是错呢?有人觉得,古墓中的文物代表中华历史,发掘很有必要,但有人却持相反意见,甚至将考古与“盗墓”相提并论;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一则报道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但专家却称:难以避免。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则报道出现在2005年,有媒体称:目前馆藏文物正以每年“数以亿计”速度腐蚀殆尽;消息一出马上引起了巨大轰动,各种对博物馆、考古专家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不明就里的朋友公开批评“将文物从古墓中挖出来,自己又不能保护,就知道收门票挣钱!”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文物局马上对报道内容进行了核实,结果竟然是:基本属实。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对此,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2002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馆藏文物腐蚀损害情况调查”,其最终结论是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230万件,占比约16.5%;其中腐蚀最快速的是各类出土文物,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断章取义”,又开始对众多文物痛心疾首了,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需要承认,文物承载着千年历史,如建鼓底座、越王勾践剑、后母戊鼎等,它们有的至今“无法复制”,有的是“世间孤品”,如果遭到腐蚀,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但这里要说的是,各类文物,尤其是出土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不同程度地受到腐蚀损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说到这或有朋友会愤愤不平地说“胡说八道,既然明知道会腐蚀,干嘛还要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赚钱!”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需要解释一下,“文物”的价值不在于金钱数字,其最大意义是佐证历史;对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虽说有“华夏五千年”之说,但真正能追溯的仅有2300年左右,且还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青铜器的铭文、竹简、帛书、纸张等出土文物来填充。如果说“出土文物”容易遭到腐蚀,那么这些东西埋在地下将遭到更大的破坏;考古队并不是什么古墓都挖,诸如秦始皇陵、乾陵等,这些古墓至今未被破坏,且目前科技尚无法解决“瞬间氧化”的问题,因此专家是不会轻动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直白点说,“文物腐蚀”不仅是我国情况严重,从世界各国的博物馆现状来看,文物保存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仍以我国文物为例,数千年朝代更替,每个时代都有其标志性文物,这就需要专家将文物根据质地、性能分类,对它们的保护要求也不一样。最初级的,各地博物馆都会采取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保存文物创造条件,一般来讲, 15~18℃的温度和50%~65%的相对湿度对各类文物都比较适宜;此时专家们就会在展柜、或整体室内安装温度计、湿度计等专业设备,并需要专人实时监控,从而根据其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还仅是一方面,最难解决的还是现实环境,空气污染几乎成了专家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实事求是的说,现代空气中都含有一定的有害成分,“毒气”会对银、青铜、铅等文物造成锈蚀,对丝织、纸制或皮革类文物同样有着不可逆的腐蚀;最明显的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几乎对所有有机物都会造成伤害,但这无法解决,无论是游客还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无法避免产生二氧化碳。
除此外还有阳光的直接照射,自然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同样会造成文物的变质,这就是博物馆为什么挂有“禁止拍照“的原因,至于有多少人遵守,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与之类似的还有展柜、展台等,还要与墙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潮湿,很多时候文物吸收的湿气甚至能影响室内空间的整体湿度,这点也仅能工作人员频繁的检查和监控才能发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说到这就要着重介绍一下纸张类文物了。纸张文物是佐证历史最直接的证据,但也是最难保护的文物,如文献、图书、字画等,其本身就容易吸水,这就造成室内湿度很难调节;不仅如此,如果湿度过低,纸张还会出现褪色、纸张变脆等情况,因此博物馆的纸张、纺织类文物一般都在专门的、且光度较弱的环境中保存。对于纸张、绢帛类文物,古人早有对其保护的专门解释,《画禅室随笔》有“五不可”,即:灯下不可,酒后不可,雨时不可,妄加批评不可,不懂画之人不可;通俗点说,就是“能不看就不看”,但对于爱字画的人来说,这五点很难做到。
正因为“保护难”,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言辞恳切地表示: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力、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家文物局做完调查后也坦诚公布数据:馆藏有机物的腐蚀,铜铁器的腐蚀、生锈,每年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对于文物现状,文物局也列出了“四大杀手”,即: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科研和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保护修复科技人才短缺等。
为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文物局将在“十一五”期间陆续投入6亿资金,专门用于改善博物馆的保存环境;另外在2011、2012、2013年内安排专项资金,文物修复的资金达8.17亿元。其实,国家文物局早就意识到了文物保存的问题,一直在联合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对文物保护进行专项科研攻关;截至目前,对于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等重点文物的保护投入力度尤为明显,各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国家文物局同时指出,目前很多富有地方文化的文物依然是保护的盲点;虽然有些县级、民办、行业博物馆中的某些文物同样属于“国宝级”,但系统的文物数量、质量等仍难以统计,此后会加大此类博物馆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藏品的管理。




  • 条件不允许呀

    回复1


  • 向东143683487 2天前

    需要解释一下,“文物”的价值不在于金钱数字,其最大意义是佐证历史。

    回复 ⋅ 1条回复19


  • 用户5536367438734 1天前

    建议送到外国博物馆

    回复24


  • 跃越父亲 1天前

    据说国内博物馆的展出文物大部分是仿制品,真品一般不对外展出。说是保护文物

    回复 ⋅ 1条回复15


  • v03936948261 1天前

    还是要文物经费,旅游收入不够?整个不锈钢透明真空保护罩子要多少钱?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0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保留地址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06:15 , Processed in 0.191510 second(s), 5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