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近几年来的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是越来越少了。我知道这句话很多人不认同,而且能举出来很多例子反驳,事实上,那些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核心。用一个系列作品《乡村爱情》来举例,赵本山的眼里东北的小村早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白云黑土了,转而替代的是一群具有着浓重喜剧色彩的青年人。他们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喜好,更加能博得大家的眼球,但很遗憾,他们更加的不属于农村。
近年来的很多农村题材的作品,大都代表的是泛农村大环境,要不就是城乡结合部分的一群人,要不就是一群走进城市的农民工。而真正的农村大环境,似乎并不受大家待见,没有人会注意到这群中国最广大的人们究竟是怎么生活的,也没有人关心这里的人们的风土人情。我们喜欢看到的,或者说我们能看到的是农村题材从一个类型变成了一个喜剧类型下的分枝,这不算是进步吧。
当然,造成这样的现状具体原因有很多。题材的限制是一方面,而影视行业工作者真正对于农民的理解不够深厚,对于农村的风土人情也没有做过深入了解。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广大农村除了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之外,剩下的就只有乡镇企业家了。而真正属于时代下的作品少之又少。
农村缺乏故事吗?除了那些都市喜剧元素内的出轨,上学,创业题材等等,我们真的就没有被的事情可说吗?当然不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题材作品,虽然在今天看起来很滑稽,但是在当时却是紧紧地抓住了现实一种,最终能赢得好评也是情理之中。
《喜盈门》中没有出轨外遇,没有尖酸刻薄的互相算计,即使有着不睦的婆媳关系也能在通情达理中达成和解。创业不必说,也没有人用嫁妆彩礼说事情。即使是女性,也有着诸多现代男性的特征,片中的姑娘当时可是能驾驶拖拉机的,一点也不比男人差。或许这才是农村电影的本质,女权的核心。
这是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但是故事的内容却一点不夸大。四世同堂的一户农家,大哥是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大嫂养育了两个孩子,二弟刚刚娶了亲,媳妇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小姑子活泼开朗,是拖拉机驾驶员,而老母亲寡居多年,为了这个家任劳任怨。爷爷身体还算硬朗,平时经常帮着家里把活干。这是一个幸福的农家,同时也是充满欢笑的。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二弟结婚后,小心眼的大嫂因为一块布料而心生不满,最终闹了分家,分家后,也也跟着大嫂过,而这个时候的大嫂因为吃饭的问题起了争执。大哥失手打了她,最终大嫂回了娘家。二嫂两头跑想要把这个家重新拉扯起来,但是却依旧落埋怨。大哥看着眼前的情景,伤透了心,最终他做了一个决定。
同样是家长里短,同样是紧扣着时代的主题,本片却拍的没有那么浮夸和“喜剧”。农村是有着很多的故事,其中也不乏一些喜剧成分,但是总是将农村题材的故事就认为是一种小丑式的喜剧,那就很偏颇了。本片用了一个很常见的农村故事,分家后的家长里短。故事并没有出这个院落,但是却有零有整,所有的主人公都有着各自的性格,且最终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坏人。这个设定也使得本片后来的结局是令人信服的。他不会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话来强行结尾,所有的故事结尾都写在了细节里。
大嫂作为全片意义上的“坏人”也仅仅是心直口快而已,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否则在后面也不会幡然悔悟。二嫂是一个好人的形象,但也会为了被别人误解而生气撂挑子落泪。她也不同于现在的很多故事中彻头彻尾的没有一丝丝的抱怨心理的好人设定。片中唯一的小姑子,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了,干起来农活比男人还在行,她拒绝娇生惯养,甚至于能驾驶拖拉机载着自己的男朋友。这在当时很普遍,即使是在现在也能给很多嘴上说的女权主义树立标杆。
片中没有出轨情节,也没有太过于嚼舌头根,即使是一个反面人物媒婆,她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故事依旧是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缓慢地推向高潮。
这是一部1981年的电影,除了那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滑稽的特效之外,再也找不出槽点。这样只能说明,当时的剧组对于农村的体会是很深的,他们没有做浮于表面的事情,他们做的任何设定都非常契合本片的故事环境。只不过很可惜,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越来越不会拍农村电影了。这或许是最大的遗憾吧。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