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身披撒满阳光的羽翼,置身于青春的驿站,以一腔彭湃的热血,迎接新的一天时,内心总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一种执著的期待。曾几何时,我明白了,那是盼望。那么,你盼望什么呢?你对盼望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根据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作文解析
初中作文中有一种常考题型叫“话题作文”,即以所给出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文章。
此次作文给出的话题是“盼望”,即要求作者围绕“盼望”这个中心进行选材、写文章。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题目可以由作者自拟,但中心不可偏离。写作本文首先要审清题:要求写出对“盼望”的理解,而不是盼望去做某事!
写作本文不妨采用由点到面的方法:由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事。一件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把两件相似的事情放在一起,就能看出问题了。我们常说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就是这个道理。
范 文
盼星星,盼月亮
依稀记得去年冬日的一个晚上,很多人都在盼月亮,看月亮,照月亮,赏月亮,谈月亮。一时间“红月亮”一词在朋友圈里刷屏了。
(由人们盼望看到“红月亮”之事写起,用“盼”、“看”、“照”、“赏”、“谈”一系列的动词,为“盼望”这一主题渲染气氛。)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喜欢今夜的月亮呢?举目望去,除了早就知道的地理现象,并没发现月亮有何特殊之处。既没有“嫦娥奔月”的千古流传,亦没有“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柔情蜜意,仅仅是颜色发生了变化而已。
(通过作者的疑问和今昔对比,为下文的回忆埋下了伏笔。)
人们为何为它而痴狂?相似的事情不也曾有发生吗?
(本段为此文的过渡句,由眼前事联想到过去事:第一个问句承接上文人们对“月亮”的盼望,第二个问句开启下文对“星星”的期盼。)
我小学五年级时,虽不懂人情世故,但对自己那位博学多才的老师的话是深信不疑。我们的数学陈老师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教师,因为热爱教学,即便没有正式编制也愿意站在三尺讲台上。老师那天告诉我们,他在广播里听到,明天下午六点左右,是百年一遇的“七星连珠”,错过了还要再等一百年。老师说完后,我们私底下可炸开了锅。“一百年啊!”这个期限也太长了,谁能再活到100?太过不可能的时间距离,让我们把一切的珍惜压在了当下。于是我们一有空闲就“盼星星”,期待明天的六点早日到来。
(回顾五年级的趣事,陈述“盼星星”的由来。)
那年正是暮春时节,天很亮,六点也不会黑。我早已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周围的人们,只是他们的表情和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大人表情漠然,回答说“不就是看一眼吗,这有什么过瘾的”;有的大孩子表情不可思议,回答说“六点天还没黑,哪来的星星”;有的小伙伴一开始表情雀跃,回答说“什么时候,怎么能看到”,但回头便自顾自的游戏去了。不管他们什么表情,说什么,我对“七星连珠”这一奇观的出现深信不疑。于是我盼星星,期待它的早日降临。可我终究是没看到“七星连珠”。
(通过不同人群对“七星连珠”这一事情的不同反应,衬托“我”坚定,让愈加“盼望”。)
虽然没盼到星星,难免有失落。但回忆着“盼星星”的过程,内心为之波澜,平淡的日子有了味道。说不清为什么波澜,道不明是什么味道,那好像只有儿童才能经历的,但又不全是。这正如曾经“盼星星”的男孩是儿童,现在“盼月亮”的大众又不全是儿童。信息的快速传播,让我看到了大众“盼月亮”的痴狂程度,盼头从此有了集体性,不再孤独。这就像对新年的盼望一样,我们盼望的不止是一个日子,一种符号,而是这个日子推而广之的红红火火,这种符号所代表的热热闹闹。所以才出现了晚上“月亮”刷屏的一幕幕,直至第二天依旧是讨论的中心话题。
(本段由记叙过渡到对“盼望”的议论上,由对“盼”的疑问过渡到对“盼”的思考上。)
所以,我们的日子不该缺点什么,有点什么吗?对,我们的日子缺点念想,总该有点盼头。生活不一定天天都是掌声,有了盼头内心一样会波动。于是我们盼星星,盼月亮……
(由一个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对“盼望”的理解和最终结论,紧扣中心,升华主旨。)
-END-
- 作 者 -
飞游蒙,河北中学语文教师,担任教师帮首届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评委,指导学生获奖或发表作品近百篇。认真坚守奋斗出来的幸福,喜欢茶余饭后捧一本书静静地读品悟,用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字记录生活,传播正能量。
责编丨阿加兔
编辑丨墨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