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记叙文写作中的“过渡”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教学研究室 梁启峰
著名学者刘锡庆说:“高中学生写作应该‘叙论并举’。因为,‘叙’实为‘作文之本’,而‘本’固才能‘枝’荣。”着重强调了高中作文中学生叙事能力的重要性,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深远。要写出好的记叙文,正确的过渡很重要,记叙文的过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文章开篇运用倒叙手法时,往往使用过渡
“啪!”一声,重重的巴掌打在我的身上。瞬间嚎啕大哭。“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已经四分五裂的画:黄色的小草、黄色的大山。”“小草怎么可能是黄色的,难道不是绿色的吗?大山也是黄的?”但是我带着爸爸买的太阳镜,在眼镜里小草确实是黄色的啊。我十分不解。……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像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太过分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
上文通篇以回忆的方式来记叙事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文章第一、二段就是“我”回忆童年时的遭遇,属于倒叙部分。第三段应该是过渡语段,这是结束回忆从而继续叙事的过渡点,这个过渡语段的运用,很好地衔接了文章,令叙事自然而生动。
二、文章运用插叙时,起止之处需要过渡
昨晚我曾经摸到了放在枕头下的母亲编织的绳子,热血瞬间充满了全身……
母亲啊,这些稻草绳都是您在门前一段段编织起的,杂乱的稻草在那粗糙而又敏捷双手的颠簸下变成一根根草绳——高高的门槛、矮矮的凳子以及那身褪色的蓝布褂——这画面陪伴了我的成长,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烟雾缭绕,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手一颠一颠的,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为了插叙回忆往事而进行的过渡,这是插叙的起点;往事回忆的结束,过渡回到眼前,这是插叙的止点。插叙起止处两个过渡句子,令文章叙事生动自然,没有生硬的感觉。
三、承上启下过渡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
文中小作者升入高三后,三个月没有回家,“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这个句子自然是对上文家庭团圆的场面的总结,而“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句才是行文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是“最后一座土坯房”,描写新房子才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这个过渡段既对上文的叙事进行了总结,又引起下文对文章主体的叙述描写,可谓一箭双雕,构筑了桥梁,是文章行文自然流畅;又引起了叙事的主体,贯通了文脉。
四、如果文章结构是总—分—总式,总结的时候需要过渡
我虽然是个盲人,但我脑海里的世界依然丰富多彩。
……
亲人、朋友都是我的眼睛,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世界同样多姿多彩。友情的纯洁白、亲情暖暖黄,还有热情似火的红。
……
每一种颜色在我的世界里都有不同的内涵。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文章在叙事上运用了总—分—总式结构,第一处是文章的总起句,为下文记叙“我”多彩生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铺垫,令文章自然过渡到了叙事的层面,是一种总分关系;第二句,这个过渡句则是对文章叙事内容的总结,并由此点明且升华文章主旨,是一种分总关系。
五、文章结尾由叙事转向议论时,往往运用过渡
看着正在弯腰洗碗的父亲,儿子眼中十分茫然。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或许打和骂是父亲关爱我的方式!虽然简单暴力,虽然容易伤到我和他,但这是他表达爱的方式。忽然在儿子的眼里,父亲不再是那个木讷、毫无表情的木头人,仿佛一瞬间充满了活力。想到这,儿子立刻也来到洗碗池前与父亲站到一起,拿起碗来一起洗。忽然儿子好像看到父亲笑了,笑得像铁树开花一样灿烂。
在记叙文中,叙事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议论,这些议论对表现文章主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的意义。而议论前的过渡不可或缺,否则,叙事、议论油水分家,令文章结构松散,不严谨。
过渡是记叙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过渡自然,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环环相衔。过渡段在记叙文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就好像渡河人走到岸边看到了能帮助他顺利过河的小船,没有过渡,渡河人只能望河感叹。本文主要对过渡段使用的几种形式进行了论述,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过渡段,提升记叙文上下衔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