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子能有才华到什么地步?这真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话题,历史之河浩浩荡荡几千年,其实能被后人记住的并不多,但那些有迹可循的,大多都有着让人敬佩赞叹的才华,好比前秦时期的苏蕙。
其实苏蕙这个名字一出来,估计也没有多少人能马上想到是谁,不过提起璇玑图,或许大家还能有点印象。这璇玑图有多牛呢?它被认为是回文诗的集大成者,一千多年来,不论是文学界、艺术界还是史学界,都将之奉为瑰宝,就连武则天看了也觉得妙不可言,还特意为它作了序。
而这么一个千年前的奇葩,竟然是为了挽回出轨的丈夫而创作的,果然,爱情使人盲目又创作力倍增,情感是激发人类灵感的最好的手段啊。
话说这位苏蕙,出生在前秦时期,约是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这个时期的国君就是那位发动淝水之战的苻坚。苏蕙的家陈留县,她父亲是县令,由于在家排行第三,苏蕙又被称作三姑娘。
苏蕙和所有才女一样,从小就聪慧异常,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在文艺方面简直是面面俱到,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且苏蕙才貌出众,十分漂亮,是有才又有颜,几乎完美了。
等到及笄之年,也就是十五岁,苏蕙就到了出嫁的年龄了,古代成亲比较早,十几岁就要考虑成亲的事情了。苏蕙这般优秀的人,自然有许多人上门求亲,家里的门槛都被踏烂了,苏蕙依旧谁也看不上,这就是才貌双全的资本。
十六岁那年,苏蕙和父亲一起到太白山麓华顶峰下的寺庙游览,偶然间在寺西池畔边看见一个年轻的英俊男子,只见那男子气宇轩昂,正搭弓射箭,对天射鸟,对池射水,飞鸟和游鱼没有一个没射中的。
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就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模一样,少女情怀的苏蕙在家里对着上门提亲的人毫无兴趣,一出门,就遇上了这么个英姿飒爽的年轻男子,苏蕙顿时就心生仰慕。
这个人叫窦滔,曾经在晋朝当秦州刺史,苻坚攻占秦州后,听说窦滔深受百姓拥戴,为安抚民心,也就没有动窦滔。那次见面之后,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苏蕙就和窦滔结为了夫妻。
由于窦滔是前朝之臣,苻坚对他免不了猜忌,恰巧有几个有心人对窦滔嫉妒怀恨,联合起来谗言陷害窦滔,苻坚便趁机将窦滔发配到敦煌服苦役。也因此,苏蕙和丈夫窦滔分开了。
大约有七八年,苏蕙一直在苦等丈夫归来,而远在敦煌的窦滔,早就移情别恋,结识了当地的舞姬赵阳台,还纳了她为妾。苏蕙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受打击,而窦滔在她和赵阳台之间,显然更偏向于赵阳台,对远在家乡的苏蕙并没有多少留恋。
在这种幽愤的心情之下,苏蕙写就了那首震惊文坛的奇文杰作——璇玑图,心灵手巧的苏蕙还将这首诗绣在锦缎上,寄给了窦滔。相传最后窦滔读到这些情真意切的诗文,良心发现,赶走了赵阳台,而接回了原配苏蕙。说起来这个桥段大家是不是觉得挺熟悉的,简直和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一模一样。
璇玑图不是画,而是由汉字组成的文字方阵,它是回环诗的代表。回环诗是一比较独特的体裁,简单来讲,就是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倒着读,都能读出完整的诗篇。这种诗是很考遣词造句的功力的。
很多文人都写过回文诗,比如苏轼有首《菩萨蛮》,二、四、六、八句是一、三、五、七句倒读: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纱凉,凉纱薄汗香。
手红水碗藕,藕碗水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而璇玑图绝就绝在不论从哪种角度来解读,都能读出一篇完整的诗文。璇玑图总共841字,纵横各29字,不论是正读、反读,还是斜着读、交互、正反退一字都可以成诗,简直是巧夺天工,也因此,历来也出现了不少研究璇玑图的人。
连一代女皇武则天都被苏蕙的璇玑图折服,武则天也曾解析诗体,写得诗二百余首,喜欢之余,她还作了篇《织锦回文记》,直夸苏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
璇玑图流传了千百年,简直让那些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据说宋、元年间,有道人将全诗分为七团,读出3752首诗;明朝又有人探索出了4206首;到现在,据说已经推演读出了7958 首,共有十二种读法,所以又有“情诗八千”的说法。
出来的类型包括五言、六言、七言诗等,而且每一首诗的完成度都很好,不是那种意味不明、随意拼凑起来的诗。比如自沉字起,逐句逆读是:
沉浮异逝颓流沙,林阳潜曜翳英华。
深渊重涯经网罗,钦岑幽岩峻嵯峨。
自沙字起,逐字逆读是:
沙流颓逝异浮沉,华英翳曜潜阳林。
罗网经涯重渊深,峨嵯峻岩幽岑钦。
璇玑图可以说是最早的回文诗之一,从它现世以后,历代文人学士无不争相创制回文诗词。秦观、苏轼、白居易、王安石、汤显祖等,都写过回文诗。千百年以来,回文诗的魅力有增不减,最简单的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等,都是和回文诗有关的趣味故事。
也有非常多的人歌咏过苏蕙和她的璇玑图,李白设身处地地体味苏蕙的苦楚:“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周邦彦叹息苏蕙的才情:“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
千百年过去了,后人研究了这么久都没能完全读透的璇玑图,苏蕙几个月就构思好写出来了,这绝世才情真是令人佩服。另外也让人感受到汉字的奇妙,字与字之间的融合能碰撞出让人出乎意料的艺术,这种字与文学的双向互动真是既精彩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