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77翔子

41BCDD

顾佳瑞七六阅读

小燕子

李白202091

蓝兰的花朵

嘿嘿嘿

joycy

颂颂.g

酷土土土

用户已注销

Jeremy

ʚ贴贴ɞ

果子黑

H·princess

李苏楠

方大金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查看: 961|回复: 1
收起左侧

晚唐诗人李商隐,他的人生就是一首无题诗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11 名

发帖:NO. 108 名

在线:NO. 108 名

宇宙无限 发表于 2020-4-5 0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晚唐诗人李商隐,他的人生就是一首无题诗原创 倾听历史观 2019-11-29 08:00:00
(本文约8500字,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学校似乎跟白墙有仇,只要空出一块就必用写有各种名人名言的条幅覆盖之。当然这些名言都是鼓励我们苦学上进的,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的,曾经让我大发过感慨。当然,在公开场合的感慨都是正面的,比如深受鼓舞啦,瞅一眼干劲十足、念一句热血沸腾啦,说这些玩意简直是督促我辈学子发愤图强的不二法宝啦。不过在私下里,却没少大骂在那些条幅上署名的家伙都是些混账玩意,简直是为虎作伥,帮着老师欺负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这些玩意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反正我瞅一眼晚上都得做噩梦……


后来长大了,不再是无知的傻孩纸了,才发现当年上了老师的当,还曾冤枉过人。比如当年被挂在墙上的那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实在《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节中的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就是“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 以有限去求无限,必然伤害有限的身体,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啊!”
庄子本来是在教我们养生或者偷懒,结果却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类似的例子还有爱迪生关于天才的那个著名的定义等等,简直数不胜数。反正当年的孩子傻,还没有网络,老师们简直可以为所欲为,结果培养出我这么个大坑货。
还有一句著名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年也在墙上。每当老师感慨自己的不易和辛劳,尤其是在痛斥我们这帮白眼狼时,通常都爱引用这句话以自喻,往往还令我惭愧万分。可后来看到这首当年翻烂语文课本也找不到的原诗时,才发现自己又上了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哪怕是我这样的学渣,也能一眼看出这首诗压根跟师德师恩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还是首让傻孩纸都感到羞羞的恋情诗……当时的感觉真是此诗一现毁童年啊!

图中的妹纸看起来像老师?不知道李商隐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慨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诗名没有,所以只能叫《无题》。这个无题的来由,可能是因为年久失传,当然也可能是老李患有文人中常见的一种职业病——起名困难症。在李商隐现存的诗作中,以《无题》命名的大概就有30多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名句,要是有人问起出处,“无题”二字便可以统统打发。
哪怕是被誉为李商隐最难以被解读的代表作、著名到了老李因此诗被称为“迷蝶诗人”的《锦瑟》,其实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
所谓无题诗,是指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主旨的诗歌,李商隐便是这种诗歌类型开山鼻祖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持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李商隐)全集,乃至实有寄托者多,直做艳情者少,夹在不分,令人迷乱耳。”(《玉溪生诗集笺注》清·冯浩)
而李商隐的一生,如果摘掉诗人这个标签,剩下的似乎也只能用“无题”二字来概而括之了。

先来简单说说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生于唐元和八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曾反复在诗文中自称李唐宗亲,事实上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不过刘备能被举世公认为中山靖王之后,还被尊称为“皇叔”,那是因为人家手中有权有兵。李商隐不过一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哪怕是当今皇帝的私生儿子,也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

李商隐的一生,在学问成就上是一场励志剧,除此之外都是悲剧


不过老李却把书生这个的身份做到了极致,那就是中了进士。不仅如此,他的爷爷李叔洪、父亲李嗣也是进士,这就是著名的“一门三进士”。这种事情要是发生在两宋以后,将是一段必在在青史中大书特书的佳话,比如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明朝的杨春、杨廷和、杨慎。然而在科举制度还不完善、也不受重视的唐朝,李氏祖孙三人能得到的结果却只有“然并卵”。
与两宋以后一次科举录取数百人、上榜即可授官不同,唐朝的科举不但录取人数少——唐朝289年间举办科举考试268次,共录取进士7448人,平均每榜只有28人,而且更大的不同在于行卷的风气和吏部的释褐复试。
行卷之风源于当时的科举考试并不糊名,而且有权势、有文名或与考官关系密切者都能参与到阅卷定榜中去,称之为“通榜”。因此应试的考生为了扩大名气、增加及第的可能性,多将自己的诗文写在卷轴上献给这类人物,以求推荐,称之为“行卷”,并蔚然成风:
“ 薛保逊好行(即行卷)巨编,自号‘金刚杵’。太和中,贡士不下千余人,公卿之门,卷轴填委,率为阍媪脂烛之费,因之平易者曰:‘若薛保逊卷,即所得倍于常也。’刘允章侍郎主文年,榜南院曰:‘进士纳卷,不得过三轴。’刘子振闻之,故纳四十轴。”(《唐摭言·卷十二·自负》五代·王定保)
既有行卷,就避免不了舞弊和徇私,所以在唐朝即便通过科举考试成了进士也不授官,而是要参加吏部的释褐试,再次考中才行——这次考试可是要糊名的。

有统计称从隋唐到清末,科举共录取进士16万人之多,而唐朝取士数量不过是其中的零头而已


李商隐一生的悲剧,就源于这行卷之风,从此被卷入了党争。当时被唐文宗叹为“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牛李党争不但你死我活,而且壁垒分明,但凡是个当官的都得挑边站,非牛即李,唯独还是个芝麻绿豆官的李商隐成了个异类——有人说他是牛党,有人看他像李党,还有人觉得这家伙两边不靠是个墙头草。于是这个异类就成了千人捶、万人打的对象,并从此在官场中随波逐流,蹉跎了一辈子,最终以“副处级科员”的身份了此残生。

一场爱情毁终生——再来说说李商隐是怎样卷入牛李党争的。
在新旧两唐书的李商隐传中,关于他的品行都用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贬义词——“无行”:
“时令狐楚已卒,子綯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
“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所谓无行,就是指行为恶劣。在唐朝那个潮流开放、魏晋遗风犹存的年代,像李白那样狂放不羁的家伙都能令人赞赏,哪怕是当街裸奔也只会被认为有狂士之风。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被指责为“无行”,后果恐怕尤为严重,一定是犯下了惹得天怒人怨、世所不容的大错才至于此。

李白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也可以让高力士脱靴,这在唐人看来是狂士之风,而非品行问题


李商隐被人所诟病的,恰恰是在古人看来在道德品质上的十恶不赦之罪——背信弃义。
李家“一门三进士”,这要是在两宋之后,妥妥的一个至少遗泽百年以上的大家豪族就此崛起。可在士大夫阶层尚未与皇帝“共天下”的唐朝,李家却连吃饱穿暖的小康生活都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父亲李嗣早逝之后,身为长子的李商隐不得不替人抄书以求养家糊口。
不过李商隐是个天才,“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几岁时就凭着秀丽的书法和漂亮的古文成名,并因此结识了白居易和令狐楚等前辈:
“(李商隐)初得大名,薄游长安,尚希识面,因投宿逆旅,有众客方酣饮,赋《木兰花》诗就,呼与坐,不知为商隐也。后成一篇云:‘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客问姓名,大惊称罪。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唐才子传·卷七》元·辛文房)
时任东都留守的大儒令狐楚更是尤为青睐李商隐,不但将生活拮据的后者收为幕僚,还倾毕生所学授之,又让儿子令狐绹与李商隐相交为友——在当时观点看来,令狐楚对待李商隐简直是以“半子”视之。尤其是在小李科举不顺时,老令狐不惜以权势向考官施压,李商隐才得以中了进士。而在令狐楚临终之际,也是让小李代笔向皇帝进遗表,在某种程度将此举视作把李商隐当成了自己的政治接班人也不为过。

有人质疑令狐楚的牛党身份,可他的儿子令狐绹却是货真价实的牛党干将


在所有人看来,令狐楚对于李商隐用“恩重如山”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而后者若是老老实实的按照前者的安排,凭借令狐家的家世和影响,李商隐毫无疑问将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成为一颗政坛新星也不无可能。
可问题是李商隐是个诗人,而且还不是类似老杜的那种现实主义风格的,更偏向于浪漫主义——这类诗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尤其是想一出是一出,完全无法按照常理度之。
所以在料理完了令狐楚的丧事、吏部释褐试还没开始这段时间里,无所事事的李商隐接到了时任忠武军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去给老王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
作为一个20多岁、还未踏入官场的年轻人,我不认为李商隐在做出这个决定前,曾经对王茂元做过什么背景调查,更不可能对这一决定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做出过周密、老练的判断。事实上,李商隐一生中在仕途上的表现都是幼稚的、直率的甚至是愚蠢的,比如他在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尉时,因为得罪了上官愤而辞职。辞职就辞职呗,弘农尉一职不过九品小吏也没啥值得可惜的,可李商隐偏不,非得发挥特长写下一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不发完牢骚、不把上官得罪死誓不罢休: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要不是那个该死的上官被调走、接任的恰好是与他惺惺相惜的诗人姚合,李商隐肯定要倒大霉,被弄死了都没处说理去。

年轻气盛的李商隐做出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奇怪——谁年轻时没认过死理、做过蠢事?


所以我认为他之所以接下王茂元的差使,除了闲着也是闲着这个理由以外,大概就是穷怕了想赚俩零花钱。有人觉得小李打算在牛李两党左右逢源、捞取政治好处,不仅是想多了,而且也太过于高估了李商隐的政治智商。
中国古典诗词的黄金时代无过于唐宋,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科举考的就是以诗词歌赋为主。等到了朱元璋改考八股,写诗填词成了不务正业,诗人们自然也就混得一代不如一代。但在李商隐那个时代,一名出色的诗人往往被视为杰出的人才、官场的种子选手,身为一介武夫的王茂元也不例外。何况小李的诗才连当时的文坛第一人白居易都羡慕不已,老王自然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投资对象,于是重仓押注把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对于老王的这个闺女,李商隐显然是极为满意的,这可是有诗为证的——他的那首水准尚在《锦瑟》之上、堪称一生诗作代表的《夜雨寄北》,就是写给千里之外的妻子王氏的思念之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年轻人和文人、尤其是一脑袋“罗曼蒂克”的年轻文人一旦被爱情冲昏了头脑,那是极其可怕而且不顾后果的。哪怕皇帝老子都不会放在眼里——你跟我说什么仕途、舆论和阻力?滚犊子!少拿这些庸俗不堪的玩意玷污我们纯洁无瑕的爱情!

如此美好的诗句,必有如此美好的爱情


我也年轻过,吹口大气也敢自诩是个半吊子的“文人”。所以按照同理心我不认为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女婿,有什么与政治和官场相关的考量,这只是一个满脑子风花雪月的25岁青年,按照自己的本心作出的选择而已。
况且说王茂元是李党,也多有牵强附会之嫌。
我们首先要明确老王的身份——先后历任岭南、泾原、忠武军和河阳节度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藩镇”。
如今一提起藩镇就让人想到军阀、割据、内战等负面的联想,其实并非如此。唐朝设置藩镇是为了保卫自身安全——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藩镇用于对外作战,中原藩镇则具有镇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的作用。事实上,在唐朝中后期的大部分时期里,藩镇割据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绝大部分藩镇都能遵守中央政府的命令:
“自用兵以来,河北三镇每遣使者至京师,李德裕常面谕之曰:‘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纪第六十四》)
因此,唐朝中央与藩镇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才有“故唐之弱者,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者,以河北之弱也。”(《日知录·卷九》)的说法,但藩镇制度确实维系了国势中衰的大唐王朝又相对稳定的延续国祚100多年。
而藩镇的失控和大规模的割据是发生在黄巢起义之后,这时候王茂元和李商隐的坟头都不知道长过多少遍草了。当时老王这个“藩镇”其实日子并不好过——甘露之变后,他在朝中的靠山郑注被宦官杀死,老王散尽家财拼命贿赂才保住性命,并改授忠武军节度使。
在印象中唐朝的节度使都是世袭的,地方上就是土皇帝,这依然是黄巢起义之后的事情。看看可怜的老王这个节度使当的——先在广东,然后被一竿子支到了甘肃,再被调回河南。别说作威作福了,简直就是上官(比如牛、李)动动嘴,节度使就得跑断腿。在这种情况下,老王非但不敢跋扈、自立,相反还得经常装孙子——别说得罪了皇帝和朝中的权臣,哪怕朝堂上的风向一变,他都可能小命不保。

看看王茂元干过节度使的地方(红圈处),就知道那时候的藩镇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结交一下朝中的权臣,送送礼、拍拍马屁什么的对于王茂元这样的藩镇来说,其实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升官发财什么的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是为了自保——不管朝中当权的是李德裕还是牛僧孺,哪怕是张三李四上了位,老王该结交的一样得去结交。比如牛党的骨干杨嗣复拜相时,挂着李党标签的老王也得忙不迭的跑去敬献贺状,另一位牛党代表人物李宗闵倒霉的时候,他还得赶紧写信去慰问一下。
只不过在王茂元比较出风头的那段时间,朝中得势的是李德裕。王茂元只要脑子没进水,肯定没少去拍老李的马屁——在那个被严格区分阵营、非此即彼的朝堂,老王就成了李党。
于是正跟老王的闺女好得蜜里调油的李商隐,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了李党。
可问题是对李商隐恩重如山的令狐楚,却是个货真价实而且分量极重的牛党,他的儿子令狐绹更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
“彭阳奇章(令狐楚受封彭阳郡公,牛僧孺的族祖牛弘为前隋奇章郡公),起徒步而升台鼎。观其人文彪炳,润色邦典,射策命中,横绝一时,诚俊贤也。而峨冠曳组,论道于皋、夔之伍,孰曰不然?如能蹈道匪躬,中立无党,则其善尽矣……呜呼楚、孺,道丧曲全!”(《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所以,牛党视李商隐为忘恩负义、“诡薄无行”的叛徒就不奇怪了。至于李党一方面因为令狐楚的关系不会把他当成自己人,另一方面李商隐虽是王茂元的女婿,可王茂元是谁——把这货当成李党的外围、跟班小弟恐怕都嫌不够资格,更何况他的女婿?
于是李商隐就成了这场党争之中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货色,谁想起他来都忍不住踹上一脚,这还有个好?

当一个官场万人嫌混到了无人理睬的地步,这算是一种成功还是失败?
与李商隐大致同期的晚唐著名诗人灿若繁星,比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元稹、韩愈、柳宗元等等,其中前三人或多或少的也卷入了牛李党争。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步入暮年,久经仕途考验的老白自然不乏老练的政治智慧和手腕,所以他秉持“执两用中”的原则,持中立、调和的骑墙态度超然于党争之外,而决不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因此得以善终;而另一个老家伙刘禹锡因为年轻时吃过“八司马事件”的大亏,所以学了乖,一方面他与李德裕堪称忘年之交,同时也能与牛僧孺诗作唱和、闲来共游。虽然刘禹锡晚年不甚得志,但也未在这场历时40多年的惨烈党争中遭过罪。

相比于白、刘这两个成了精的老家伙,“小李杜”都狠狠的吃了一把年轻的大亏


可是后来并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这两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却倒了大霉。
杜牧是自作自受。他曾得牛僧孺赏识得授监察御史,自然得不到时任宰相的李德裕的好脸色。不过小杜就是有才华呀,诗文写得天花乱坠,让看他不顺眼的老李都忍不住想提拔他。这下小杜就患上了“选择障碍症”,一会儿倒向牛党,一会儿又想跟着李党混。这样的人下场可想而知,杜牧不到50岁就郁郁而终。
小杜再怎么惨,也当上过刺史,还曾让牛李两位大佬争着想要当他的伯乐。而小李的仕途则是惨到让人无话可说——他所担任的最高官职秘书省校书郎不过是个正九品上的芝麻绿豆官,而且时间还不长。剩下的时间除了闲居,就是给人当幕僚。
李商隐在仕途上卑微到了除了开始时被牛李两党一起嫌弃以外,到了后期他几乎被人无视到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的地步,这能不能算是因祸得福?

在李商隐的一生中,这样的笑容应不多见,不禁让人有些心酸


开成三年,刚刚经历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李商隐参加了吏部的释褐试——这货的脑门上刚刚贴上“诡薄无行”、背主忘恩的金字招牌,能被录取就有鬼了。所以他理所当然的被除了名,官是甭想当了。
次年,不屈不挠的李商隐再次参加考试。可能是去年的事情热度有所降低,也可能是他的才华实在是过于出众,当然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吏部释褐试是糊名的,所以考官一不小心看走了眼,居然让李商隐侥幸过了关。
李商隐从此步入官场,而且开局即巅峰——被授职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个正九品上的小官,却是他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的官职:
“(秘书省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人,正九品下。”(《新唐书·卷四十七·志第三十七》)
可是李校书郎的屁股还没坐热,“诡薄无行”的报应就来了:他被踢出京师,改任弘农县尉。按唐制,县尉只是个卑微的俗吏,低于县令、县丞和主簿,负责地方治安。本就因此憋了一肚子气的李商隐,更是因为与上官发生冲突,发生了前文提过的《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事件,虽经姚合调节,但是他不久后还是辞职了。
会昌二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过他的霉运还没完,很快又因母亲病故而丁忧三年——这对于李商隐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这3年李德裕正处于仕途巅峰,本是他可能青云直上的唯一机会(哪怕他并非真正的李党)。而等到头上挂着李党标签的李商隐回京时,李德裕已经失势,牛党重新上台,自然没他的好日子过。

对于高高在上的李德裕来说,恐怕连正眼都没瞅过李商隐这个“李党”


雪上加霜的是,他在家守孝的时候王茂元也死了。李商隐的老泰山活着的时候没少坑他,好不容易能帮他一把的时候,却迫不及待的挂掉了——谁见过这么坑女婿的老丈人?
会昌五年,李商隐结束守孝回京继续担任秘书省正字。此时的牛党炙手可热,李党成员纷纷倒霉,不过李商隐太过于位卑职微了,以至于牛党即便想打击报复,都想不起这个小虾米。大中元年,给事中郑亚被贬为桂林刺史,李商隐受邀作为他的幕僚南下,可不到一年郑亚又被贬至循州,这回他没法跟去了,只能失业。
此后的李商隐穷困潦倒,甚至不得不求助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然后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拒绝,最后只好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个盩厔县尉的差使——这正是跟10年前他弃之如敝履的弘农尉一样的职位啊!
次年,他又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不过霉运似乎具有传染性,老卢很快又挂掉,于是李商隐第二次失业。
大中五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故,这给了他致命的打击,再也无心追求仕途。同年,他受西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担任幕僚,在此期间李商隐一直郁郁寡欢,开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甚至打算出家为僧。
数年后,李商隐回乡闲居,于大中末年病逝。

最后总结一下。
李商隐留存至今的诗作约有600首,其中的咏史诗成就很高,但无题诗才是他独具一格的创造——这些诗作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商隐工诗,为文瑰迈奇古,辞难事隐。及従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后评者谓其诗‘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要非适用之具’。斯言信哉……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唐才子传·卷七》元·辛文房)
同时李商隐出众的才华加上易于感伤、内向型的性格,使得他的部分诗作(尤其是无题诗)词义隐晦,令人难以索解,似乎无论如何笺解都难以服众。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被人冠以《锦瑟》之名的无题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有人说是写给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写给亡妻王氏的悼亡诗,还有人认为单纯就是写瑟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对自己的人生自伤自怜等说法,反正是众说纷纭,其中以“悼亡”说和“自伤”说附和者为多。

《锦瑟》之美,可谓字字珠玑,可下酒,可入梦


金末文学家元好问曾作《论诗三十首》,这是继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后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又一著名组诗,其中的第12首说的就是李商隐: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后人称李商隐的诗体为“西昆体”,汉朝郑玄为古书所作笺注极受后人重视。元好问感慨的是李商隐的诗大多晦涩难解,所以一般人只爱他诗句中瑰丽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却没有人为他的作品像郑玄注古书那样作出完美注解。
我却认为,元大家想多了。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才智平平,一生庸碌,生平多有不如意之事,喝口凉水都经常塞牙……想想我们的周边,甚至我自己,其实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人。
李商隐就诗才文华而言,即便称不上世间皇者,也为王者。可是在为人处世,尤其是官场仕途上,他其实跟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经常会做错事、蠢事。他的一生坎坷不断,其实并非天生霉运,只不过是在某些当时并未在意、其实非常关键的选择上,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并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而已。
要是这么想,其实我这半辈子,即便没有李商隐那么倒霉,也差不了太远……
我倒霉了大不了骂骂街,可是李大诗人动动笔头子就能流传千古——其实《锦瑟》也许跟今早我骂的那趟街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只不过在形式上升华了而已……
之所以晦涩难懂,就像我不知道骂谁好所以只能乱骂一气一样,李商隐对自己人生感慨或许也是一头雾水,或者说他想表达的情感,只有他自己才懂吧。

就像学生时代语文课上老师总结出的那些“中心思想”,大多是后人想多了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平凡到几乎无法用语言及文字来概括归纳出什么,恰似李商隐除了诗才文华以外的人生。也许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也许是一生经历的坎坷悲凉,使得他甚至懒于用华美的文字来给自己的诗文命名,所以李商隐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几乎都以《无题》为名。
毕竟李商隐的一生,也像极了一首无题诗啊。

收藏
举报





27 条评论


评论





  • 兔子头爱文学 4月前

    好文[赞]

    回复 ⋅ 1条回复4


  • 用户5860526804919 1月前

    一直喜欢李商隐的诗,原来还有这样的人生,谢谢作者,

    回复 ⋅ 1条回复0


  • 阳光初起时 3月前

    诗人的无奈和痛苦,怕是只有他的诗才能表达的吧! 在今河南沁河南岸,有‘唐故李商隐之墓’,喜欢的人可以去凭吊。

    回复1


  • 用户2801525391696 3月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片春心托杜鹃!(此情可感)!

    回复2


  • 成由节俭破由奢 3月前

    李义山的诗好,而骈体文也冠绝一时,可惜《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谿生诗》等许多作品失传了,也算是一大憾事!牛李党争,更是只针对底层士大夫与普通人的枷锁,像牛党杨虞卿、李党李德裕……等权贵阶层根本不是问题:杨与李党李德裕关系不错。道德标准也只是儒家为了充正人君子的牌坊,其实古代太多大儒们都是伪君子,要求别人如何,但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唐朝至今,贬低、嘲讽李义山者比比皆是,但是那些贬低者他们自己的人品与诗文水平比李义山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3 名

发帖:NO. 3 名

在线:NO. 29 名

常务管理员 发表于 2024-5-4 12: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论坛的帖子越来越有深度了!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湖北十堰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27 , Processed in 0.203079 second(s), 5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