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在眼前 八五成嘉琪 阴雨连绵,雷声轰鸣。 [url=] 几年前,一次偶然,与书相遇,苦恼的我因为有了书,淡淡的日子似乎也飘着香。[/url] [龚文平1] 仿佛是春日的早晨,几只鸟立在窗檐上,“嘀咕嘀咕”的奏响了《春之声》的圆舞曲,唐诗是伴舞者,窗前[url=]读着唐诗[/url][龚文平2] 的我便是听众。在我看来,这是人间最和谐的音乐。天籁之音与优美文字的完美结合,让我不知不觉进入了鸟语花香的梦境,[url=]“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的思绪飞到了江南,独自行走在青石绿瓦的古巷里,沐浴着淡烟疏雨,那小巷墙角的苔藓更加绿了,还有那在小桥边洗衣的江南女子,带着野花的芬芳,流水的灵性,悠悠地向我走来……[/url][龚文平3] [龚文平4] 依稀在绿树荫浓的夏日,我边听古筝曲《高山流水》边读林林清玄的散文。林清玄是尘俗中的高僧,生活中的哲人。几篇携永淡雅的短文,字字珠玑,飘香的禅意伴着厚重沉稳的古筝曲泻出,我的心儿被陶醉着,仿佛身处晨钟暮鼓里,渐渐学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 大约是充溢暖暖秋日阳光的午后,我倚在一棵老树下,边听《渔舟唱晚》边读张晓风的散文。[url=]空灵的音乐带着些许忧伤,似有似无,如弥漫在天地间的烟雾,似滑落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迸溅出灵动的声响。[/url] [龚文平5] 手上是暖暖的文字,带着朦胧的忧伤,轻轻地敲着心灵里最柔软的角落,沉静中渗透出爱的暗流,淡泊中出现童年的过往。音乐还在流泻,文字也如清泉一样流过我的心。一曲即终,才猛然发现太阳已经西斜了,挂在寂寞的老树上。。。 抑或在深沉的冬夜,我看着古龙,金庸的武侠小说。古龙是创造意境的高手,金庸是虚构情节的大家,不知他们华山论剑会是怎样一场恶战。读他们的作品是听《沧海一声笑》《黄种人》最合适不过了。那掷地有声的音乐,如峨峨之山脉,有几分英雄末路的苍凉,令人荡气回肠。 梧桐树的年轮一圈圈的增长,书伴我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忘却烦恼,珍惜眼前“挚友”收获一片欢乐! 老师的话:快乐是什么?不一定是笑,不一定是欢悦。当捧上一本书,我们可以体味到四季感受到人生,这种五味杂陈缤纷丰富的阅读经历,甚至还有忧伤还有悲痛,但谁能说这样的阅读不是快乐?作者用她真实的阅读体验告诉我们,有一种快乐,叫阅读。这是独特的,这是深刻的,也是让人动容的。 同学跟帖:
[龚文平1]书与人的相遇,如何让我的日子编的不再苦恼?这是文章的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曲笔隐提“ 快乐” ,比直言说出更得作文之味。接下来文章按四季之序写读书之感,亦不直言快乐二字,但快乐流转其中。因为读书之乐是多层次的,非快乐一词就能括之。所以这样写,也在于作者深得读书之味。
[龚文平3]有的书有的阅读让人舒缓、愉悦,如同徜徉在明媚的春光里,这里选用有典型意味的江南之境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这种阅读体验。
[龚文平4]接下来按季节顺序写不同的阅读感受,语句均是美丽如画,意境幽幽。又能暗合不同季节的特点,使诗意的抒发多了韵致多了变化。尤其下文写读金庸的武侠,听沧海一声笑,音乐掷地有声如峨峨之山脉,有几分英雄末路的苍凉,必须是放在冬夜才行的。
[龚文平5]写作需要天赋,辅以合适的时机,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本文语言优美有致佳句比比皆是,摘其一句观之。比喻我们用得很多,但常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她的脸红的像苹果。作者的比喻已经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本体喻体均是复杂的,不说忧伤而说“空灵的音乐带着些许忧伤” ,然后对其作刻画“似有似无” ,使抽象的忧伤形象化,但这种形象化还是不够贴切,所以作者紧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如弥漫在天地间的烟雾,似滑落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迸溅出灵动的声响。通过比喻更清晰了忧愁的形质,进而体会到了作者这时的读书感受。后一个比喻没有停止于喻体,而是对喻体作了进一步发挥“迸溅出灵动的声响。”
[龚文平6]因为书, 天空晴朗,和开头” 阴雨连绵,雷声轰鸣” 对比呼应。文句也是对应而工整的。这种天气转变更是一种心灵的写照。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