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的语文课本, 你还记得吗?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些图片,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老了?
想想我们当年的小时候,生活条件虽然没有这么好,但是不用去上补习班,不用被学习压得抬不起头,没有这么大的竞争,我们只要学好语文和数学,每个学期就两次考试考好了就行,其他时间都是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
当年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我们在书本上对知识大楼的畅想;没有电脑和ipad,但是那时候的动画片一个比一个好看,完全不是今天的喜洋洋可比;大街上没有那么多的汽车和人流,孩子们可以放心在街上行走奔跑;社会风气也不像今天这么差,人情也不像今天这么冷漠……
还记得小学时候的语文课本吗?那一幅幅熟悉的语文插画,有没有勾起你美好的回忆呢?
《挑山工》,著名作家冯骥才1981年创作的泰山见闻式散文,此文先后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冯骥才因此成为泰安市的荣誉市民。
《大森林的主人》(六年制九册)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和猎人在秋雨后进入大森林,克服种种困难在大森林里过夜的事。启发人们要开动脑筋,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选自吴瑛《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1月号上。该文选入1993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2课。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
司马光砸缸,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伟大的友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课文。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亲密合作的故事。
《温暖》讲述了周总理工作了一夜后,在清晨时分走出人民大会堂,在街头向一位清洁工人握手致意:"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一句话说得老人心暖泪流的感人情景。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育,反映了他读书一丝不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怀念、敬爱与敬仰之情。
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老舍先生的《我家的猫》:难得的生活小品文,很有意境的文章,可惜当时我不太懂。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一夜的工作》是北师版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这篇课文赞扬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月光曲》:小时候怎么也没看懂的一篇文章,不过还是觉得诺贝尔很了不起。
《我家还缺啥》出自20世纪9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新版)第7课 。
《珍贵的教科书》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师生在艰难困苦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
《中国石》是90年代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的课文。
不知不觉就看湿了,20多年前的语文课本,你还记得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