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人品一直到现在都有人质疑,甚至还有人立下种种关于他的罪状,说他见风使舵,四处投机。说他为了迎合当时的统治阶级,写下各种“肉麻”甚至“无耻”的言论。郭沫若自学生时代起,就倾向于参加左派运动,大革命爆发时,随着部队前往南方,参加革命军,北伐战争期间担任北伐战争部的副主任,并被授予中将军衔。
然而,与郭沫若辉煌的成就相比,人们似乎更关注他的私生活,近年来人们谈论的大多是郭沫若“抛妻弃子”的“花边新闻”,甚至有人以此为切入点,质疑郭沫若不配给黄帝陵题字!
果真如此?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中华第一陵——黄帝陵
郭沫若一生所留书法颇多,许多名胜古迹、工矿学校都有他的“墨宝”,然而唯独他在黄帝陵的题字被人质疑,原因在于黄帝陵的特殊地位!
“黄帝陵”顾名思义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素来有“中华第一陵”的美誉,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前去祭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很多领导人也多次前往,据《人民日报》报道:早在1961年,黄帝陵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地位何其“显赫”,岂是一般人能够为之题字的?郭沫若有这个资格吗?人们深表质疑!
二十世纪的文学巨人——郭沫若
想知道郭沫若够不够资格,就得了解一下郭沫若其人,郭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06年入学接受进步思想,1914年赴日留学,就读于九州帝国大学,留日期间,他的思想进一步开放,眼界更加宽广,“五四运动”爆发后郭沫若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
新文化运动后郭沫若开始参加革命,并于1928年加入我党,此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并因为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等职,1978年因病逝世!
纵观郭沫若一生,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书法虽非他最擅长的,却也自成一派,时人称之为“郭体”!“郭体”兼具传统与创新,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功力之深厚在当时的书法界绝对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如此说来,郭沫若的名气、才学以及在书法上的造诣都担得起为黄帝陵题字!
如果还不服气,我们再来看看启功的评价!
启功先生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孙,他一生涉猎甚广,头衔数不胜数: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这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书法”一道,启功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师,其自创的“启体”已被书写为字库,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如此一位书法大师自然见地非凡,而他对郭沫若书法的评价仅有一句话: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就懂!据《郭沫若年谱》记载:“中国银行”四个大字是郭沫若先生在建国前,受中国银行行长南汉臣之邀所题的,从建国前一直沿用到现在,深受人们喜爱,书法界对“中国银行”四个字评价很高:“粗刷不臃肿,实如柱,细刷不弱,硬如铁”!
小结:
郭沫若一生涉猎甚广,堪称“全才”,书法确实并非他成就最高的一项“技能”,但那也是相较于他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而言,单就书法来看,能够自成一派,开创出“郭体”,岂是一般的书法家能够达到的水平,就连书法大师启功先生都对郭沫若的书法推崇备至,我们难道比启功先生更懂书法?
纵观郭沫若一生,在私生活方面确实有欠妥之处,这也难怪他被人诟病,再加上他涉足政治颇深,被当时的人讥讽没有文人风骨。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否定郭沫若成就的理由,单就书法而言,郭沫若确实有资格为黄帝陵题字,这是毋庸置疑的,再者说来,郭沫若为黄帝陵题字乃是主席亲自指定的,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