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每次我接到初一新生,总会先做个教学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建构水平,以及学习薄弱领域。每一届的学生几乎都会提到:文言文难度较大!虽然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了文言文,但学生仍然觉得文言文阅读题是他们最害怕的一类题。
要想学好初中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有哪些,才能对症下药。
1. 文言文阅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畏难情绪
学生拿到一篇文言文,心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太难了,我看都看不懂,别说做题了。学生做题前的内心畏难情绪已经加大了后面解题的难度。初中文言文真的难吗?其实不一定。很多时候,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会发现文言文并不是想象中这么难,至少不是想象中的一点都读不懂。如果再学会了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文言文解题技巧,你会发现初中文言文阅读真的很简单!
2. 文言文阅读路上最大的困难点:基础积累不足
初中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都比较粗浅,不够系统。而且,在现代社会中,文言文的实用性不是很强,初中生平时生活中很少运用,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只有进行系统专业的学习,有意识地加强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积累,初中生才能由“文言小白”转变为“文言高手”。
3. 文言文阅读路上最大的绊脚石:阅读教学方法滞后
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用PPT对重要字词进行讲解,讨论一下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而学生被动听讲、被动接受。
也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来翻译文言文重点词语,但至于这个词为什么要解释为这个词义,当下次学生碰到这个词语时他能否自主解释等问题,很多教师是没有考虑到这些的。所以,学生学完课内文言文以后,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积累文言知识,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延伸拓展。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存在以上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呢?
1. 树立孩子自信,放下思想包袱
文言文教学之初,我会跟学生交流沟通,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其实文言文也是中国人写的,虽然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言形式有了一些变化,但本章的思维逻辑、行文结构、内容表达都是一脉相承、有迹可循的。有时,我也会让学生化身成文言文中的人物,去思考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也会给出文章的开头,让学生猜猜它的结尾。甚至我会给出一小段非常简单的文言文,去掉标点,让学生自己断句。这些办法都会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忘记对文言文的恐惧。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推学生“下水”,鼓励他们通过各种办法站在理解文言语句的最前端。我们都知道“战胜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困难!”学生之所以害怕文言文,是因为他文言文阅读能力比较弱,如果他的能力增强了,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就像游泳,如果我们不会游泳,光是站在岸边看,看多久都是不会的,一定要下水去练习,才能学会并游得从容。教学之初,我们需要不断的刺激学生,让他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全文翻译(层次差的同学可以部分翻译)。开始时,教师不要过多的强调正确率,只要学生完整地翻译出来了,有错误也没关系,关键是让学生敢于翻译。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没关系,错的多了自然就对了。”
2. 提高文言文积累量
平时很多家长提问:我的孩子文言文基础薄弱,每次都失分严重,该怎么样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我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师都会提高一个词:积累。可是到底该怎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积累量呢?
a. 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
只有自己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的印象才最深刻。遇到一个不会的文言词汇,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那么下次遇到时很大程度上他也会觉得陌生,而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查工具书,他会在查找的过程中与这个词发生关系、建立联系,甚至学到更多的额外知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理解加积累的过程。
b. 准备一个文言积累本
教学之初,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文言积累本,每篇课内文言文教学之前,让学生“素读”(一种不借助任何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的阅读方式)文章,并把自己不会翻译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在后面的学习或者课外拓展中如果遇到这个词别的用法和含义,就可以添加进去。最后当自己认为有把握掌握再也不会忘记它的用法和含义的时候,删掉它。这样,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个文言积累本会逐渐加厚,又会逐渐变薄。这样,由于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学生理解、翻译的能力将会飞速提高!
c. 课内文言文中学到的文言词汇,要及时地迁移应用
同一个词,在课内是一个意思,我会想办法让学生阅读另外一篇课外文言文,而这个词在这篇文言文中可能是和课内同一个词义,也可能会有新的词义。当学生反反复复看到这个词语出现的时候,反反复复地去翻译,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传授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并精选练习题加以专题训练。
粗读圈画:学生拿到文言文,第一遍只需要粗略阅读,但一定要动笔圈画。圈画什么?比如:文中有几位人物?各自的姓名?主角是谁?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事情有几件?事与事之间有什么关系?性格?主旨?粗读时,了解大意即可,不会翻译的句子先跳过。
带题精读:带题回原文“定位”,找到题干信息所对应的位置,精读其上下文,翻译理解句意。有以下的五种技巧帮助学生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猜”出词义。
a. 字形法:我们知道,汉语通用字中形声字占85%以上。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成的字。我们掌握了这一个数据,会发现文言文中大部分的字都能通过分析形声字“表义的形旁”,来解释词义。比如:“氵”旁的字跟“水”有关、“冫”旁的字跟“冰”有关、“纟”旁的字跟“丝线”有关等等,从而大概“猜”出这个字的意思。
b. 组词法:现代汉语中常常都是双音节词居多,而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居多。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单音节词翻译为相应的双音节词,“组词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信”解释为“诚信”、“凋”解释为“凋零”、“释”解释为“释放”等等。
c. 成语法:现代汉语中很多的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一些故事、句子等精简凝固而成的,所以很多成语中的字还保留有古代汉语的用法和意思。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就可以利用这个字在成语中的用法和含义来解释。比如:“精益求精”中的“益”,解释为“更加”;“固若金汤”里的“汤”,解释为“热水”;“微不足道”的“足”,解释为“值得”等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重要成语。
d. 句式法: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手法。有时,我们可以利用“对偶”和“排比”的句式,来推敲词义。比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通五经,贯六艺”,“贯”对应“通”,贯通;“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对应“戴”,动词,腰戴。
e. 语境法:文言文的词语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词义是不固定的,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稳定的,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词语的含义。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要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如“故”字,有很多个词义。但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可知“君安与项伯有故”翻译为“旧交情”;“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翻译为“因此”;“故遣将守关者”翻译为“特意”;“朝来暮去颜色故”翻译为“衰老”。
结语:文言文作为中考的必考题型,学生们必须要树立战胜它的信心,综合运用本文讲到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并持续不断地去实践、去训练,相信终有一天,你也能得心应手地去面对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