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在线复习活动单(学生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学习目标 1.认真读背《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讲义。 2.认真完成检测,认真聆听讲解,积极思考,认真订正。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读背知识点,完成课内知识点检测 活动要求: 1.读背《鱼我所欲也》原文(5分钟)。 2.对照讲义读背《鱼我所欲也》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句的意思,复习课文主旨及手法(10分钟)。 3.完成检测(15分钟)。 4.聆听讲解,自主批阅、认真订正(15分钟)。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蹴尔而与之( )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 ⑥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分类归纳: 1.通假字: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 ( ) 2.一词多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唐雎不辱使命》 (一)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 ( ) 翻译句子: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 ) 翻译句子: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 ) 翻译句子: ④以头抢地尔( ) ⑤天下缟素( ) ⑥长跪而谢之( ) ⑦寡人谕矣( ) ⑧徒以有先生也。 ( ) (二)分类归纳: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 ) ②仓鹰击于殿上 ( ) 2.一词多义: ①虽然,受地于先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以君为长者 ( ) 徒以有先生也。 ( )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 ) 聂政之刺韩傀也( ) (三)回顾课文《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复习主旨及手法 1.《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这个论点的? 2.熟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3.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人物语言: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4.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我们看出了唐雎和秦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活动二:实战演练,链接中考 活动要求: 1. 认真完成“活动三”的两组阅读理解,(30分钟)。 2.聆听讲解,自主批阅、认真订正(15分钟)。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题。(共18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_ ②曾子衣敝衣以耕 衣:_______________ 敝: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2分) 5.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而今,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也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你写出抗役中的一个事例来论证甲文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从【甲】【乙】两文中各提炼一个人生价值观或人生准则。(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7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④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魏 使 人 求 救 于 秦 冠 盖 相 望 秦 救 不 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长跪而谢之 ( ) ②天下缟素 ( ) ③魏来求救数矣 ( ) ④岂有及哉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且秦灭韩亡魏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译文: 11.《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 【甲】 【乙】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