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共10卷,1904年-1912年出版,从构思到出齐耗时20多年。1915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
情节梗概: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莱茵河畔一座小城里度过了童年。他的父亲曼希沃是小提琴师,母亲鲁意莎是厨娘。他因打了少爷、小姐,被主人毒打。但经济的拮据和地位的卑微都不能压抑他的音乐天赋。他在七岁半就举行了首次音乐会,十四岁时便靠教授钢琴,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他与奥多·狄哀纳产生热烈的友谊,同学生弥娜的初恋遭到失败,弥娜离开了他,使他陷入绝望。他的父亲也因酗酒掉到沟里淹死。约翰·克利斯朵夫迁居,失去信仰。他与寡妇萨皮纳相爱,可她献身给他之前患流行性感冒死去了。他又与一个轻佻的姑娘阿达产生情感纠葛,但很快就和她断绝了来往。他曾想酗酒,被高脱弗烈德舅舅阻止。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音乐家,在公爵府谋得一个乐师的位置。由于他对德国艺术界的反感,使他失去了职位和朋友。最后,他因打抱不平,在村民与士兵的混战中打死一个下士,不得不离开祖国,流亡法国。
克利斯朵夫到了巴黎,面对的却是文坛上的混乱景象。他感到失望,唯有年轻诗人奥里维·雅兰的友情才使他感到慰藉。奥里维的姐姐安多纳德是女教师,曾与克利斯朵夫闹出绯闻,最后为他而献出了生命。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合住在蒙帕纳斯区。法国与德国之间危险的冲突,几乎每时每刻都使他有丧命的可能。这时他的音乐家声誉传遍欧洲,鲁意莎却不幸去世。
奥里维娶了一个患有神经衰弱症的风骚女子雅葛丽纳·朗依哀,她曾使两位好友产生隔阂,但约翰·克利斯朵夫主动成全。满载荣誉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女演员法朗梭阿士·乌东,尤其在女音乐家赛西尔·弗洛梨以及亚诺太太身边找到安慰。奥里维在妻子离开他以后,又回到克利斯朵夫身边。这时,克利斯朵夫觉察到一个多次暗中保护过他的女人葛拉齐亚,她是一个奥地利外交官的夫人。他钟情于她,然而她不得不离开巴黎,跟着丈夫到美洲去了。一次“五一”节示威游行中,奥里维为救一个孩子伤重死去。克利斯朵夫也因杀死一名警察流亡瑞士,被一位新教朋友哀列克·勃罗姆收留,女主人阿娜却做了他的情妇。万念俱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想自杀,最后选择出走,在瑞士的一个山村隐居了十年,意志消沉,想在宗教中寻求安慰。一个夏日,他又找到了已是孀妇的葛拉齐亚,然而她的儿子出于嫉妒,阻碍他们结合。克利斯朵夫在巴黎演出获得成功,受众人追捧,与过去的敌人和解了。奥里维的儿子和葛拉齐亚的女儿都跟他学音乐,促成他们结合。最后,葛拉齐亚在丧子后病逝,约翰·克利斯朵夫也在对生命和死亡的赞颂中离开人世。
1,你得对这新来的日子抱着虔诚的心。别去想什么一年十年以后的事。只去想今天。把你的理论统统丢开。所有的理论,甚至有关道德的理论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对人有害的。别用暴力去挤逼人生。先过了今天再说。 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侮辱它,妨碍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它。你不用焦心。你先看着。现在是冬天,一切都睡着。将来大地会醒过来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样,像它那样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诚,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会顺当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没成功,那还是应当快乐。因为那表示你不能再进一步了。干嘛你要抱更多希望呢?干嘛为你做不到的事而悲伤呢?一个人应当做他所能做地事
2,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一天。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背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缕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峭壁慢慢地显出白色来了。 早晨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3,他望着长眠的父亲,心中升起无限的怜悯。他想到父亲点点滴滴的善行与温情;因为,尽管迈尔西奥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决不是坏人,他有许多长处。他爱家人,正直诚实,具有克拉夫特家爱憎分明的品格,在道德与名声方面,他们是有口皆碑的,绝不会沾上品德上的污点,而社会上却有许多人并不多把这些当回事儿。...现在,克里斯朵夫才想起了她所有的德行,并且加以夸大了。他觉得他看错了他的父亲。他责备自己没有好好的爱他。他亲眼看见父亲是被生活压垮的,这个不行的灵魂随遇而安,过分懦弱,无力与命运抗争,他似乎听见他徒然地悲叹自己失败的一生。他似乎又听见他那凄凉的哀告声,从前这个声音曾是他肝肠寸断: “克里斯朵夫,别瞧不起我啊!” 他后悔不迭,扑到床上,吻着死者的脸,泪如雨下。他像过去那样不停的叫喊道: “亲爱的爸爸呀,我没有瞧不起你,我爱你!原谅我吧!”
4,他看出来了,生活只是一场无情的、无休止的搏斗,倘若谁愿意无愧于做人,就得不停的与一队队无形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人生中致人死命的力量、让人销魂的欲望,以及种种阴暗的思想,都会背叛人的意志,使他们自卑自贱,自我毁灭。他认识到自己必须悬崖勒马,他也认识到,幸福与爱情只是一时的幻觉,让你懈怠,让你堕落。于是,这个十五岁的清教徒听见了他的天主的声音了: “前进,前进,永不停留。”
5,疾病常常是人的良师益友,它在折磨肉体的同时,却在释放灵魂,净化灵魂:在被迫卧床的日日夜夜,平时害怕过分强烈的光明而被旺盛的生命灼烧的思想抬头了。从没生过病的人永远也不会认清自己的。
6,刚强有力的谎言,就比贫血的真理更能讨群众喜欢
7,凡是最高的真理,我们只能挑出能使社会得益的一部分来说。其余的,我们只能藏在心里;好像一颗隐藏的太阳有种柔和的光晕似的,它们只会在我们所有行动上放出光彩。
8,一切民族,一切艺术,都有它的虚伪。人类的食粮大半是谎言,真理只有极少的一点。人的精神非常软弱,担当不起纯粹的真理;必须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诗人,艺术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层谎言。这些谎言是适应每个民族而各各不同的:各民族之间所以那么难于互相了解而那么容易彼此轻蔑,就因为有这些谎言作祟。真理对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谎言,而且都称之为理想。
9,有什么样的人,就有怎么样的思想。假如他们生来是庸俗的,奴性的,那末便是天才也会经由他们的灵魂而变得庸俗,奴性;而英雄扭断铁索时的解放的呼声,也等于替以后的几代签下了卖身契。
10,一个人要独立,就非孤独不可。但有几个人熬得住孤独?便是在那些最有眼光的人里头,能有胆量排斥偏见,丢开同辈的人没法摆脱的某些假定的,又有几个?要那么办,等于在自己与别人之间筑起一道城墙。墙的这一边是孤零零的住在沙漠里的自由,墙的那一边是大批的群众。看到这情形,谁会迟疑呢?大家当然更喜欢挤在人堆里,象一群羊似的。气味虽然恶劣,可是很暖和
11,一个风雅的社会最难宽恕的莫过于信仰;因为它自己已经丧失信仰。 大半的人对青年的梦想暗中抱着敌视或讪笑的心思,其实大部分是懊丧的表现,因为他们也有过这种雄心而没有能实现。 凡是否认自己的灵魂,凡是心中孕育过一件作品而没有能完成的人,总是想:“ 既然我不能实现我的理想,为什么他们就能够呢?不行,我不愿意他们成功.
12,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者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作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13,当人们承认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虚荣已力不从心时,作为孩子,他们便寄希望于父母,而被生活所征服的大人却反过来又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了 。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理想中的人,可以保护他们,为他们争气。对父母而言,孩子将会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在这种为自己利益着想的自负的愿望之中,爱和自私在心理上得到完美的统一,使人心里陶陶然如沐甘霖。
14,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15,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16,当今女子的大不幸,便是她们太自由了,又不够自由。倘若她们更加自由些,她们会寻找一些依傍,并会从中找到快慰和安全。倘若她们不那么自由,她们便会甘于从命,不必挣脱自知无法破坏的樊笼,这样,她们也会少一些烦恼。然而最糟糕的莫过于身居樊笼又不甘受束缚,有责任在身又不能丢下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