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同学问晓然菌,华罗庚算不算是民科,毕竟他一直都只有初中学历,大部分都是自学的,并没有接受过正宗的学院派教育。在这里,晓然菌只想说,在民科这个词还没有变成贬义之前,华罗庚是中国最伟大的民科,他是从民科卑微的学术地位上,一步步踏上了世界最顶尖数学家的行列中。他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大师,绝对不能用民科二字能去形容的。
金坛 华罗庚纪念馆
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如果说从小就可以看到这个孩子日后在学术上的巨大地位,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很爱看书,热爱动脑筋,时常因为思考事情而去把正常的事情耽误掉,次数一多,人们的印象里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倔脾气,不达目的不罢休,天生的呆子相,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他“罗呆子”。
数学家 华罗庚
1922年,华罗庚进入金坛初级中学,在这里,华罗庚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王维克,王老师发现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天赋,决心尽全力辅导他。其实以当时华罗庚的数学造诣,中学的书本早已满足不了他的要求。小华罗庚求知欲旺盛,可那个时候能找到一本像样的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是这种冷门的数学书籍了。王老师就想尽办法为小华罗庚物色了三本特别小书,一本几何学,一本代数学,还有一本仅仅50页的微积分学。就像拉马努金的那本“数学启蒙教材”一样,华罗庚如获至宝,挖地三尺般地钻研这三本“武功秘籍”,甚至倒背如流。
小华罗庚得到的“武功秘籍”
如果小华罗庚的求学生涯里一直能在这这样一位导师的辅导下进行下去,那么华罗庚应该会更早地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然而,那个年代,几乎就没有人家庭富足,求学无忧。小华罗庚的家庭条件极其一般,1925年,初中毕业之后,家里便再也负担不起小华罗庚的学业了。于是他在意料之中辍学了,回家帮自己的父亲打理杂货铺。谁也没想到,初中竟是华罗庚一生求学生涯的最高学历了,此后,华罗庚再也没有在学历问题上再进一步。
然而,伟大的人必定会坚守他的伟大之处。虽然已经不在学校,但是绝对不意味着他不再学习。5年的时间里,他费尽千辛万苦,自学了高中乃至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青年华罗庚的自学跟我们认为的自学可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如果可以自学去通过某些重要的考试,其实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他的自学指的是,完全融会贯通,绝不仅仅只是可以通过考试那般简单。这5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青年的华罗庚已经初露锋芒,并且很快得贵人相识。
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熊庆来
1930年,青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重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这是在当时中国不太繁荣的数学学术圈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对华罗庚这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个年轻人,也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决定突破常规也要把这个年轻人招来做研究,并且相信他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熊主任慧眼识珠,华罗庚从此到达了自己学术生涯的第一站。华罗庚做了清华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可别小看那个时代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个岗位上真是卧虎藏龙,李大钊同志做过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毛主席年轻时候做过北大图书馆管理员。。。
图书馆一直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1933年,华罗庚又一次被破格提拔,做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1936年,华罗庚受到数学家维纳的极力推荐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两年。这两年时间里,华罗庚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学术上,他只在乎自己学到的是什么,从来不关心任何事情,包括,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剑桥大学学位证书。青年华罗庚一边学习,一边做研究,这段期间,大概发表了15篇分量极高的学术论文。有人评价,这里的每一篇论文都够得上剑桥大学博士的学位。然而,华罗庚并没有在这里耽误一点点时间,学成即归国。
1937年,华罗庚回到清华,被聘为正教授,时年27岁,一直到1945年西南联大期间。想想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27岁都在做些什么。。。
堆垒素数论 华罗庚著
在艰苦的西南联大期间,华罗庚在一处几平米的吊脚楼上完成了自己第一步学术著作《堆垒素数论》。可能有些对数论有所了解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是名字。什么是对垒素数呢?
堆垒数论,又称为加性数论,是关于所谓加性问题的一个数论分支,研究把整数分拆(或分解)为给定类型的被加数的问题。而堆垒素数论就是其中讨论素数的加法性质的内容。
看到将一个整数分拆成几种形式的研究,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没错,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就是这个问题。后来在世界数学史上有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就是华罗庚这里开始。后来,华老的学生陈景润把这本书当做圣经一般,把这本书看得深入骨髓,倒背如流,也为陈景润后面解决哥猜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学家 陈景润
1946年到1950年,华老先后到苏联和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并且收到了很多著名的高校的青睐,然后新中国成立之后,华老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先后创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且接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6年,华罗庚发表《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这一重要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成为华罗庚继《堆垒素数论》之后的又一杰作。
华罗庚学术成就斐然,著作颇丰,然而他更关心的是能否把自己所学投入到生产建设上去。1966年前后,华罗庚开始不遗余力推广自己创立的“优选法”和“统筹法”。
优选法(optimization method)以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试验,以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科学方法。即最优化方法。统筹法,又称网络计划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优选法推广教材 华罗庚著
你可能听说过这套在计划经济时代很著名的科学推广方法,事实证明,华老极力推广的这两套生产方法,的确在实际生产建设活动中发挥了巨大效果。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华老的贡献正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好表现。
1978年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左起)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心系祖国建设,当然也心系教育了。华老一生著作颇丰,也培养了许多数学家,我们最熟悉的陈景润也是华老不拘一格发现的人才,此外,像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这些新中国有名的数学家也都是华老的得意门生。
国立西南联大
不仅对待自己学生尽心尽力,华老也为数学在我国人民中的科普行动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众所周知,数学不像物理天文等学科那样有些丰富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观察去发现真理,数学要靠逻辑思考,要经过严密推理才能有成果。这些特性就注定着数学的科普工作很难做。华老写得了高深的学术专著,对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数学科普读物也是手到擒来。在这里,我认为华老是中国第一位做数学科普的大师,同时这也是晓然菌做数学内容自媒体的远大目标。2006年,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了华老所著《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影响深远。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华老从来没有退休的想法。早在年轻时候,华老由于感染瘟疫,就造成左腿终身残疾。后来又在推广先进生产方法的积年劳累中一步步拖垮自己的身体,年纪上来之后,心肌梗塞时有发生。1985年6月12日,华老在日本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时,由于突发急性心肌梗塞,于当晚逝世,享年75岁。
华老终其一生,为国为民,不在乎自己的任何荣誉,即使身处高位,也谦卑待人。为学术,为学生,为国家,兢兢业业,不敢丝毫怠慢。
暮年 华罗庚
一生正统的学历仅有初中,但是却是毫无争议的数学大师。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无论从学术,人格上,华老都是无可挑剔的。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如果没有那一代科学大师们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报效国家,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都要去感谢那些心系祖国的建设者们,相比于学术上的成就,更加让我们敬佩的正是这样的精神!
你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是? (单选)
683人
22%
祖冲之
45人
1%
刘徽
1839人
59%
华罗庚
187人
6%
陈景润
162人
5%
陈省身
105人
3%
丘成桐
105人
3%
还有其他大师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投票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