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地区,考古专家发现一批西汉古墓,出土了许多汉代竹简,内容多是早已失传的汉代典籍,如《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引书》等,涉及汉代法律、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成为研究汉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其中一本法律条文书籍,即《二年律令》中第一条《贼律》,记载的内容令人动容,洗刷了汉武帝的冤屈,证实被后人一直惋惜叫冤的李陵,其实罪有应得。
公元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汉武帝召见李陵,想让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但背负二代人悲惨命运(李广、李敢)的李陵耻于押运粮草,于是上书汉武帝,请求出击匈奴。汉武帝指出没有多余的马匹,李陵回答“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同意了,就让路博德领兵接应李陵。
不过,路博德是老将,羞于做接应工作,婉拒了汉武帝命令,认为秋季不该出战,等到来年春季,与李陵二人各率5000人出击匈奴,定能获胜。汉武帝怀疑李陵不愿出战,故意指使路博德上书,所以汉武帝让李陵率领5000孤军出塞。
《汉书》记载李陵任务是:“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快马回朝报告)。”不过,《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是:“(汉武帝)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让李陵牵制匈奴,不能专心对付贰师将军李广利。
正常来说,按照当时汉军作战规则,必须要安排接应部队才能出战,路博德的婉拒,汉武帝应该要求李陵“徘徊观虏,即亡所见”,最后“因骑置以闻”才对。但考虑到《史记》更贴近时代,且司马迁人品更值得信赖,所以汉武帝有可能违背作战规则,强行命令李陵出击牵制匈奴。况且,《汉书》中汉武帝让李陵兵出“浚稽山”,本身就是深入敌境,遇到匈奴几率很大,很难仅仅“徘徊观虏”,班固这么描述,可能为汉武帝掩饰。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奇怪,李广想打匈奴想疯了,却迷路误期失去机会,李陵主要职责只是观察敌情或牵制匈奴,却不料与匈奴主力不期而遇。
在浚稽山,李陵被三万多匈奴主力包围,最终血战八天之后,李陵军中弹尽粮绝,而救兵不到,无奈之下投降了匈奴,但《汉书》与《史记》记载略有不同。
《史记·李将军列传》: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
但《汉书》中记载,在弹尽粮绝之后,李陵让数千人“作鸟兽散”,还可能有逃回去报告陛下的人,他与韩延年率领数十人一起逃跑,韩延年不幸战死,李陵长叹“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
李陵投降匈奴之后,《史记》记载是“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匈奴优待李陵,将自己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汉武帝知道后,杀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当然,《汉书》中记载的是汉武帝以为李陵为匈奴练兵,怒而杀了李陵母亲妻儿。
不管汉武帝杀李陵全家的原因是什么,但这一行为却遭到后人非议,认为汉武帝是滥杀无辜,生生的将一个忠心汉朝的将军逼向匈奴:因为李陵心怀汉朝,汉武帝杀了他全家之后,李陵又怎能还回归汉朝呢?然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简,却证实汉武帝并未滥杀,只是按照当时法律办事罢了。
《二年律令·贼律》:以城邑亭障反,降诸侯,及守乘城亭障,诸侯人来攻盗,不坚守而弃去之若降之,及谋反者,皆要(腰)斩。其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其坐谋反者,能偏(徧)捕,若先告吏,皆除坐者罪。
《二年律令·贼律》中虽然没有直接说投降匈奴该如何处罚,但连国内“降诸侯”等,都是诛连全家,那么投降汉朝生死大敌匈奴,其性质更为恶劣,焉能不诛连全家?
汉匈百年战争中,汉朝对匈奴恨之入骨,连活不下去的斗升小民逃亡匈奴都要重罚。《敦煌汉简·捕律》,“亡入匈奴、外蛮夷,守弃亭鄣烽燧者、不坚守降之及从塞徼外来降而贼杀之,皆腰斩。妻子耐为司寇作如”,那么作为一个将军呢?
不仅如此,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兵令》和《尉缭子·重刑令》都有对“降北者”(投降匈奴等异族)要重罚的军令。
《尉缭子·兵令》:“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尉缭子·重刑令》:“夫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
《尉缭子·重刑令》是战国兵书,尉缭曾是秦国国尉,他在书中甚至指出,千夫长之上的“降北者”,属于“国贼”,甚至要“发其坟墓”等。
其实,军法无情,别说汉承秦制的严刑峻法时代了,即便后世很多糜烂的王朝,都知道要对投降敌人的将军全家施以重刑,鲜有宽容对待其全家的。
以今天法律眼光来看,汉武帝肯定是滥杀了,但放在古代社会,这是很正常的律法。因此,汉武帝杀李陵全家这是按律办事,后人非议汉武帝滥杀逼跑李陵,这是枉顾律法。
更为重要的是,从李陵举动来看,未必无辜:为何没有死战到底(还有400多人逃回,说明突围之前人数不少),为何主动投降匈奴,为何投降后不立即想办法逃回.......而且娶匈奴贵女在前,汉武帝杀他全家在后。从汉武帝角度来说,可能了解李陵苦衷,或喜欢李陵,当时并未付之行动,直到一年之后才怒杀李陵全家,也算得上仁义至尽了。
明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得当以报汉’媿(惭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司马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李陵大节已失,后面说再多,其实只是掩饰罢了。
参考资料:
《史记》、《二年律令》、《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