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过去有很多日用品的名称都会加个“洋”字,比如说洋钉、洋火、洋油等等,这些都是旧时期留下来的称呼。那时候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连最基本的火柴、铁钉都需要进口,人们怎么也没想到,只用几十年时间,中国已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现在工业和网络都很发达,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产品,但很多人就有一种感觉,如今的东西都没以前耐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不耐用的产品往往具备“性价比”,也就是便宜,成本不足自然质量也不高。
我们如今高质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说高铁从零起步到世界第一,让人们感受到“中国速度”,也极少再坐那种老旧的铁皮火车了。但有些地方仍在使用,在四川达州的一处铁路桥上,有一段钢轨还是珍贵的文物。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12年,铁路工作人员渠敬雷在维修万白货运专用线的时候,意外在一条钢轨内侧发现“1902年汉阳铁厂造”的清晰繁体字,也就是说它有110年历史了,从清代到现代,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竟完全能正常使用。
该钢轨全长约25米,由数根组成至今没有生锈,质量好到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清代的钢轨,难怪文物专家前来考证后惊呼:“每根都是无价之宝。”而要说起它的历史,也让人满是遗憾。
清朝时还是个农业国,被西方人的洋枪铁炮轰开国门后,官员大致上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之洞在1890年创办了汉阳铁厂,被西方誉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然老态龙钟,对于修建钢铁厂并不上心,起初只给了246万余两白银,这对于修建“国之重器”来说完全不够,张之洞只得四处求人,最后建成总共花了500万余两。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建成之后,张之洞因为自身的局限性,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高价从英国买回来的两台大型炼铁炉,结果因为搞错了酸碱性,导致练出来的钢铁韧性特别差,根本无法使用。
铁厂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张之洞东挪西借不断填窟窿,连朝廷都拒绝拨款,还是张之洞的老对头李鸿章,让盛宣怀带了一大笔钱过来,还让铁厂由官办改为商办,才挽救了这个大清最重要的企业。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重现生机后,汉阳铁厂生产出一大批高质量的钢材,其中铁路钢轨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的30年间,一共生产了约3300公里,多数用在京汉线、粤汉线、川汉线等铁路上。
然而好景不长,1909年张之洞去世后,由于各种原因铁厂再次陷入困境,盛宣怀不得不向德国和日本贷款,借来借去,最终由于负债累累落入了日本人之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用作铁道所用的钢铁,还是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除了上述唯一还在使用的四川达州“汉阳造”钢轨,河北保定、贵州贵阳、河南鸡公山等地,也都发现过“服役”上百年的钢轨,这足以证明在清代,我们就已经能制造质量优异的产品。2018年汉阳铁厂正式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先辈们如果能看到如今中国的模样,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请您在阅读时点击一下小程序,您的一次点击就是我继续发文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