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左传》,在前天和昨天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左传》是了解中国第一个信史时代“春秋”的必经之路,也是了解国学的敲门砖,但是我们学习和了解《左传》也还得讲究一些方法,要学会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我们学习《左传》是因为它的成书年代是在“春秋”,可以完整的反应春秋时期的社会面貌,从而对先贤圣者的进行归纳和分析、学习,但是左传里的故事却不一定是真的,这就牵扯出另外一本著作《春秋》,《春秋》的内容我们放在下周会为大家讲解,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
欧阳修的质疑最先对《左传》故事产生怀疑的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事情还得从《左传》与《春秋》的一个记载说起:赵盾弑君。在《春秋》中记载为:赵盾弑其君夷皋。简单的七个字,记录完毕,这也是《春秋》的行文风格,所以如果把《春秋》当做国学入门读物,实在是太简略,太晦涩,太难懂了。
这个故事在《左传》中就要精彩得多,不但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还有道德批判和精神文明建设,非常精彩。大意是:晋灵公有一天派刺客要杀掉赵盾,而王宫里却走漏了消息。赵盾听说晋灵公要杀死自己后,马上开始逃亡,可是还没有逃出晋国,赵盾的弟弟赵穿就把晋灵公杀死了。赵盾回朝官复原职,重新获得大权,却没有惩罚自己的弟弟。于是晋国的太史董狐实在气不过,就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夷皋。
《左传》是《春秋》的补充,却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左传》的作者据说是左丘明,后世又经历过多次的编排和统筹,《春秋》据说是出自孔子之手。所以这两本的传承是有问题的。
一些聪明人或者立场坚定的人,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矛盾,谁是正统?该如何选择?我们应该相信“赵盾弑君”的凶手就是赵盾,还是应该相信是赵穿呢?在欧阳修的世界里“君臣大义”是世界第一等重要的事情,所以欧阳修认为:凡是《左传》中与《春秋》有歧义的地方,一切以《春秋》为准,这样一来真相就已经不重要了,一切以意识形态为主。
不过,欧阳修这么做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证古代人物的是非对错,真相到底如何,毕竟在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政治正确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政治正确又取决于合法性从何而来,孔子的名头实在响亮,不信孔子难道信左丘明么?
《左传》的其他破绽《左传》除了很多内容与《春秋》违背之外,还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地方。我们继续讲赵盾的故事:赵盾为人实在是过于耿直,经常让晋灵公不是舒服,于是晋灵公派了一名武艺高强的刺客去刺杀赵盾。刺客很早就到了赵盾的家里,并且看到赵盾的卧室居然已经打开大门了。大门里赵盾把朝服穿戴整齐,端坐在椅子上,闭门养神,等待到时间到了就上朝去。刺客见了此情此景,发出感叹说:这个人在家里都如此庄严,一定是一位有能力的大臣。如果我杀了他就是对不起国家,如果不杀他就是对不起国君,于是刺客就自杀了。
这个故事有着一个很严重的破绽,不知道您是否发现没有,如果您喜欢思考,那么以下的内容可以在思索一番以后在阅读。
破绽就是:刺客那段大义凛然的感叹是谁听到的?既然没有人可以听到,那么又是怎样被掷地有声的记录下来的呢?没错,这就是小说家经常用的手法:揣摩语境,代角色拟言,从角色的动机、心态、环境出发深入的去挖掘角色的心理活动,小说笔法本身源头就在史学家身上,所以越是记录详尽的历史,其实可信的内容越少,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的那些丢失的细节,很大一部分是被历史记录者脑补出来的。
这也为欧阳修放下《左传》拿起《春秋》找到了一份依据。《左传》中还没有一种破绽,叫做没有破绽的破绽,我们再来看一段故事:“郑伯克段于鄢”。《春秋》记录只用了6个字,《左传》则要复杂的多。
【国苑】春秋左传 左丘明著 中华国粹书 文白对照无删减版
¥39
购买
故事大意:郑武公和老婆武姜生下了两个男孩,一个是郑庄公,一个是共叔段。武姜从一开始就特别偏袒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等到郑武公死后,郑庄公即位。武姜不断唆使共叔段杀掉自己的兄弟郑庄公,自己做国君。最终,郑庄公赶跑了共叔段,软禁了母亲还留下了“黄泉见母”的典故。
这个故事最大的破绽,在于完全没有破绽,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翻看原文,《古文观止》的第一篇就是“郑伯克段于鄢”。整个故事,没有半句废话、证据饱满、逻辑自洽、环环相扣,如果这是真实的历史描述,怎么可能如此饱满,如此稳健呢?
我们倒不能说《左传》的编排者们故意欺诈,而是人类本身就是基于故事模板来认知世界的,这个技巧我们如今称之为“脑补”,所以我们读到的历史其本质而言都不能完全相信,这也提醒我们读历史除了读故事和名人传记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中发掘当时的社会形态与风俗民俗。
就如同《左传》,虽然里面的故事不太可信,但是他却为我们展现了整个春秋时期的样貌,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有资格去谈论孔子、老子、孙子、庄子、墨子、商鞅、吴起、韩非子的思想,否则我们套用现代或者秦之后的社会形态,去读先秦古籍反而是对国学的一种破坏,理解层出不穷,毫不着调。
好了,关于“《左传》的破绽”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左传》中有很多脑补的历史细节,这成为了欧阳修抨击《左传》的理由;第二、我们读历史除了读故事之外,更要读懂当时的社会形态与风俗民俗。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