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3c411a2ce95494e91fefce17d307c23)
南宋 梁楷 《李白吟行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
梁楷,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南宋画家。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画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45e47b0d0fa4524baa86f26f7df7df3)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读上面这幅泼墨淋漓的大写意作品,会给你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种笔墨的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这幅作品被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金农乃至现在,无数画家奉若圣明!今天的写意人物画,就笔墨的抒写性来说,无出其右。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fa471e476d44433baf3b43eb53105d5)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局部
梁楷不愧是泼墨人物画的鼻祖,他以湿笔饱蘸浓墨,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率性挥写,不过几笔,仙人宽衣慵体、谐趣可爱的神态已经恍如眼前。细细看时,仙人的嘴角正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一双小眼半睁半闭、似讥似讽,仿佛看透了世间一切。
世间事,谁参透?且醉眼迷离,看世上滑稽之事,笑人间可笑之人。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82664b14b2aa47f487065ca0cd44b4ae)
梁楷《布袋和尚》南宋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e8f9df5dbff84e8ba479969f9cd35f0f)
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
徐渭
(1521年-1593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13a8f28fb1d4ae5bccabb735ad9be57)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号青藤,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他的泼墨写意花鸟画,一切尽在似与不似之间。徐渭以其独特的笔触,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风,将传统的文人画提高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对后世中国绘画影响极为深远。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65ac92024ed4203b9c4e258b42a740a)
明 徐渭《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在上面这幅水墨葡萄作品中这样自题: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bc832ea883543e0a3281fa659e385eb)
明 徐渭《墨荷图》
徐渭画的花鸟作品,运用勾、点、泼、皴等多种笔墨形态,将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隽秀、竹子之萧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洁等四时花木的神韵表现得入木三分。他作品中的那种热烈、豪放、沉雄而带霸悍的大写意画风格,与梁楷的冷逸、陈淳的潇洒、八大的恬淡萧索比较起来,更能激人心灵,壮人胸怀。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30199c26e504ad99d957f18d71a80c4)
明 徐渭《黄甲图》故宫博物院藏
徐渭以其精湛的笔法,在似与不似之间,为欣赏者营造出来一片开阔的审美天地。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e587c78ef7d456286db30118bf27c31)
明 徐渭《黄甲图》局部
徐渭身后120年,郑板桥被其深深折服,自刻印章“青藤门下走狗”。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5d4a08d9ad049d8ab49c20d86ab1006)
明 徐渭《黄甲图》局部
身后300多年,齐白石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陈淳
(1438-1544)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3a9c6125e8e4f0bb5c09542ad50baf3)
陈淳(1438-1544),号白阳山人。他的花鸟画影响后世最具里程碑的意义。陈淳和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徐渭(自号“青藤居士”)被后人合誉为“青藤白阳”。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青藤源于白阳,有了白阳才有青藤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005dc01005b4e91b8e2093b2e7dfe95)
明 陈淳《水墨荷花》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fa01e050ccf4158a68ff31a6fc644e8)
陈淳 荷塘清趣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e67b8893e3841ef85928bf55d9ad530)
陈淳 水殿仙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114e748232047789df4dbeb86ecf859)
陈淳 牡丹
石涛
(1642-约1707)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3ff826d827641e39900417a61e0d27d)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c268c8e92cf047c39b57da3b343f6642)
石涛 山水 立轴 1693年作
石涛的泼墨山水法,是继王维的“水墨渲染”后的一种新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354705dd71b4682bdfefad33c611ae6)
清初 石涛 云里山苍苍
石涛曾题诗云:
天地浑融一气,再分风雨四时。
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a2b4b73de5c94b96834410763aee3c53)
石涛 墨荷
石涛墨荷题跋:
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
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
石涛在墨法运用上总是相互混淆、错综复杂的,破墨中伴随着积墨法,积墨中又有泼墨法的运用,因此泼墨法在石涛作品中出现的非常多,运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八大山人
(1626年-1705年)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0d8e6ada6224b1381e4a006595a22e8)
朱耷(1626年—约1705年),谱名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道朗等,出家时释名传綮,汉族,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9e5f9335fa5483ab359d241d2f5c852)
清初 八大山人 荷花小鸟
八大山人是用墨造境的高手。
他的作品通常是以象征的手法抒写心意,形象夸张奇特,风格雄奇隽永,充满倔强之气。将中国的水墨大写意推向了艺术的高峰。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1f5e064d8ec4107a459ada8b0432b01)
清初 八大山人 荷花小鸟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6172852a4354aa5b0f03ef41171f969)
清初 八大山人 荷花小鸟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57d519b51d74e80afd0825c5884ca47)
清初 八大山人 荷花小鸟
张大千
(1899—1983)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75bcc57ad8b4fd7ad3e879652a316b0)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7080187acac47bfb12cc578560ce670)
张大千 幽谷图 1970年
他将传统山水画中没骨泼墨和重彩技法结合起来,并汲取了西方抽象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美感因素,开创了化线为面、色墨交融、工写兼施、没骨写意的新途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77fe9e85e9746e68f44bc82a213d20b)
1965年作 瑞士道中之金波翠岭
他的泼墨泼彩山水营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烟云效果和山势气韵,使得那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与客观上大自然的山岚云雾、云水飞动的具体形象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910dce21bc5a4bfba939faf9e1d74400)
1978年作 碧山白云
这种中西结合的全新画风,使山水作品之画面更加浪漫自由,灵巧生动。张大千创立的泼墨泼彩画风使国画技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fb7b4109d07f4345900615bd48a51549)
张大千《泼彩荷花》
张大千到了晚年,还将山水画的泼墨泼彩技法运用到画荷上,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因此在中国画荷史上,张大千先生可堪称是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