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 口述
张英 采访整理
和许多坐在书斋里安静地写作的作家不同,周梅森是一个在路上的行动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靠着几篇报刊的短文章,周梅森从徐州老家一名煤矿工到南京的《青春》文学杂志编辑,又凭借写作取得的成绩和实力,成为了想实力雄厚的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更是靠着早期的新历史小说形成了全国性的文学影响,在当代文学的版图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先锋派文学崛起,周梅森暂别他的写实小说,投入到火热的生活里去。在文学上,高尔基和巴尔扎克,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作家,都是人生经历丰富、社会阅历广阔的人。
作家周梅森
周梅森先是到徐州市政府挂职当副秘书长,然后创办实业下海经商,从高速公路修建到粮油公司,从地皮炒卖到房地产开发,从炒股票股权投资到影视剧投资,这三十年里,周梅森进入的经济领域,每一次的选择和转身,都与中国经济的变化发展和转折吻合。
更难得的是,这么多年里,周梅森一直在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立场,一直在坚持文学创作。他对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他在不同行业闯荡的经历,权力、金钱、人性的复杂碰撞,都在周梅森《人间正道》至今的十几部长篇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当代文学作家里,像周梅森这样的作家不多见。从早期的“新历史”的纯文学经典化写作,到中后期的 “政治”、“官场”、“反腐” 的现实主义写作,周梅森的文学写作前后风格变化之大,给文学评论家除了一个难题:该如何评价周梅森的文学成就和价值呢?
而周梅森是不在意评论家们怎么说的,也不在乎他们的文学史上怎么评述自己。
周梅森野心勃勃,心里有一个价值评判,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像巴尔扎克那样的作家,因91部《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完整记录了18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的变迁与风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代言人。
要达到这个目的,在创作上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周梅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周梅森专访之三。
巴尔扎克
我没想到会有机会去政府挂职当官。
那是1994年,我老家徐州正集资修三环路,一个地级市,为追求城市发展,率先修建三环路,带动城市发展,很有远见。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搞了些集资,工资有十块八块被强行集资用作修路,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
那会我回徐州,有些对此不满的人,也来找我吐槽。我觉得修路,改善交通,带动城市整体发展,挺好的。我以前回家要3小时,现在40分钟就到家了。没想到有人把我说的话,传给了当时的徐州市委书记李仰珍,他约我见面聊一次,还给我看了许多告状信。我当时一看,觉得他也不容易,修路本来是好事,干部要干点事,真不容易。
作家周梅森和作家矫健
见面不久后,我接到了接到徐州方面的邀请,去徐州挂职,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那一年,我38岁。可以说,在徐州市政府这段时间秘书长的挂职经历,改变了我对官场和官员的看法。也改变了我的文学创作道路。
以前,徐州城市里基础设施落后,水电供应都成问题,空调等电器还是奢侈品。以前体制活力不足,混日子、不作为的人很多,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老家徐州也跟着动起来,因为交通设施的大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徐州风光
当时徐州的领导,发展意识很超前,也很有魄力。我挂职一年多,看到了地方政府的运作机制,亲身体验了在种种复杂利益阻拦下,在当时旧的意识形态的阻扰下,基层官员想做点实事的不容易,也看到了改革是如何艰难起步的。
很多人怕担风险,不愿做事,为官不为,有利益就抢,有风险要担责任就推卸躲闪,这些官场上的老油子,自己不做事不干事,还阻扰做事干事的官员,找人家麻烦。我不希望我们的改革开放被打断,不希望中国再回到几个人穿一条裤子,穷得吃不上饭的年代,不希望社会出现动荡,影响我们综合国力的提高。
之前,我对国家体制、官员阶层的认识也很模糊,甚至极端地认为当官的好人不多。我在挂职中看到,官场生活是非常复杂的,表面的现象和命题采访是靠不住的。这种感受激发了我,我希望自己能够写一些好官,反映他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你不知道公路对于偏远地方的发展有多重要。我这次来上海以前,在沪宁高速公路开通前,开车体验了一回,从南京到上海,两个小时就到了,我们江苏段的这段路,公路修得非常平稳,比你们上海段修得质量好多了,车一进上海,就开始颠簸了。
作家周梅森
我挂职后,199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写这部小说,我没敢给《收获》杂志。因为我之前写的是新历史小说,都是纯文学作品,这种写官场、写改革的政治小说,在当时是被文学圈里的人看不起的。
后来,《人间正道》被央视拍成了电视剧,社会反响强烈。这一次,我小说的版权卖了20万元,但央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买了小说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编剧,因为熟悉官场、熟悉正在改革深化的人就更少了。
中央电视台
主任胡恩最后找我,让我自己把小说改成剧本。我答应了。当时剧本稿费是一集1万元,《人间正道》最后拍成电视剧26集,连带小说改编权,我总共拿了46万。电视剧播出的影响力,让《人间正道》的小说也成为了畅销书,书反复加印,一下子又卖了11万册。
从此,我成为了一个畅销书作家,《至高利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长篇小说发表出版后,都被搬上拍成了电视剧。作家出版社张懿翎给我出版的每本书,起印量不会低于10万册。
巴金先生
当时巴金先生已经90多岁了,他在杭州养病,在电视上看到了《人间正道》的电视剧,就让女儿李小林给他读《人间正道》的小说。巴金还问女儿,为什么这个作品没有发表在《收获》上?
当时,李小林的《收获》的主编。就这样,因为巴老的支持,我的《中国制造》、《国家公诉》、《我主沉浮》,这三部长篇小说都发在了《收获》杂志上,每部小说都是两期,占据了六期。那段时间我常去小林家里谈小说,巴老还送我一本《随想录》。我那一时期的作品,基本是在《收获》和《小说界》发表,出版是在作家出版社和人文社。
巴金故居
巴金晚年,仍然在关心着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已经90多岁了,还这么关心当代生活,这个对我是很大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也让我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继续前行,获得了自信,不在乎文学圈对我的看法和眼光,我一口气接连写出了几部写改革开放的政治小说来。
《人间正道》因为被央视拍成电视剧,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大,也给我带了麻烦。徐州当地很多官员,自动对号入座,非要说我小说里的人物,写的是他们。甚至一名当时的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对我不满,40几位厅级干部联名写信告我,给上级领导写信投诉我,说我丑化他们,讴歌主人公,当时的省委副书记找我,要我修改《人间正道》。
正义与法律
当时把我气死了,这些人为什么专门找虚构的小说里的坏人形象来对号,那不是相当于自首吗?出版社也压力很大。因为当时的新华社为此事发了内参.
徐州的这些官员一闹,我在徐州也没法挂职,呆不下去了。后来,省里安排我去江苏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当时,江苏的改革大发展,连接上海和南京的沪宁高速公路修好了,整个省内的地级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在进行当中,有位欣赏我的领导,希望我去交通系统再看看情况,再写部类似《人间正道》的小说。
作家周梅森
但我当时的兴趣都是写小说上面,而且《中国制造》、《绝对权力》发表出版以后,社会好评如潮,我的创作进入了高潮,除了写小说外,我还要忙电视剧写作,我就放弃了去当江苏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的任命。
我心里很清楚,我就是个作家,我所有的价值和成就感,都是文学给我的。我不想当官,按照我的性格,也当不了官,混不了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