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读书图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
千尺匹练图
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
蔬林静坐图
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
湾东草堂图
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
沈周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卧游图》画册开首作者自书“卧游”两字,图17幅,每开纵27.8cm、横37.3cm,分别绘:秋山读书、秋景山水、江山坐话、仿云林山水、仿米山水、秋江钓艇、杏花、蜀葵、秋柳鸣蝉、平坡散牧、栀子花、芙蓉、枇杷、石榴、雏鸡、菜花及行书题跋。
明 沈周 卧游图册首开 37.3cm×27.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册中所绘山水、花鸟,运用多种画法,随意灵活,抒写各自意趣。设色或水墨,或没骨,或勾勒渲染,形简神完。也集中反映了沈周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卧游图》每幅画中均有画家自题,结合画面物象抒发其内心感受。落款后钤朱文“启南”、白文“石田”或白文“石田翁”等印。根据末开画家自题,可知该册页的“卧游”之名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居室四壁挂山水以卧游的典故。然而不同于挂轴的是,该图册还可于卧床时仰面翻阅。 由此可见画家的绘制初衷和生活情趣。
苦忆云林子,风流不可追。
时时一把笔,草树各天涯。
老眼于今已欠华,风流全与少年差。
看书一向模糊去,岂有心情及杏花。
秋色韫仙骨,淡姿风露中。
衣裳不胜薄,倚向石阑东。
秋已及一月,残声绕细枝。
因声追尔质,郑重未忘诗。
眷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
童儿放手无拘束,调牧于今已得心。
花尽春归厌日迟。玉葩撩兴有新栀。
淡香流韵与风宜。
帘触处、人在酒醒时。
生怕隔墙知。白头痴老子,折斜枝。
还愁零落不堪持。
招魂去、一曲阕小山词。
淡墨疏烟处,微踪仿佛谁。
梅花庵里客,端的认吾师。
芙蓉清骨出仙胎,赭玉玲珑轧露开。
天亦要妆秋富贵,锦江翻作楚江来。
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萧爽坐迟迟。
闲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
石榴谁擘破,群琲露人看。
不是无藏韫,平生想怕瞒。
茸茸毛色半含黄,何独啾啾去母旁。
白日千年万年事,待渠催晓日应长。
南畦多雨露,绿甲已抽新。
切玉烂蒸去,自然便老人。
江山作话柄,相对坐清秋;
如此澄怀地,西湖忆旧游。
云来山失色,云去山依然。
野老忘得丧,悠悠拄杖前。
宗少文四壁揭山水图,
自谓卧游其间。
此册方可尺许,可以仰眠匡床,
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
殊得少文之趣。
倦则掩之,不亦便乎?
于揭亦为劳矣,真愚闻其言,大发笑。
沈周跋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