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黄鹤楼原创2022-08-29 17:50·清平乐语文课堂
八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
1. 《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40首古诗词,是中考考试范围。40首中八年级上册共包含8首,即《黄鹤楼 》《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饮酒(其五)》《望岳》《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任务不多,八年级新生可以提前学习,学会鉴赏,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打下基础。清平乐老师将用4天时间逐首讲解,请同学们按时关注。
黄鹤楼 一、原诗与节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文常填空。 1. 作者简介:《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唐代诗人。此诗是作者宦游至湖北武昌黄鹤楼而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名作。 2. 解题:本首诗体裁是 七言律诗 。 三、重点词解释。
去:离开。 川:平川、原野。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的江面。
四、理解诗意。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晴日里的原野中汉阳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五、理解默写。 1.诗人凭栏远眺,悬想费祎乘黄鹤飞经此地的情景,吊古伤今似有无限感慨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 运用设问的修辞,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愁绪的句子: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主旨句)(抒情点旨) 3.诗人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千百年来悠悠飘荡的白云,写出作者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运用叠词和对偶,描绘黄鹤楼上望见的美景。 5.《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六、中心与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今的慨叹、漂泊异乡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愁绪。
七、历年中考题集锦 1.炼字:首联、颔联两个“空”字有何妙处? 首联的“空”即“只有”,表达了昔人已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 颔联的“空”为“空空的,空荡荡”。表达的是因漂泊在外,诗人的孤独、寂寞、伤感,重在抒情。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个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作用:两联各用一个叠词,富于音乐美,写出了草木葱绿的特点,渲染凄清的气氛,又为尾联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3.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你做出赏析。(修辞角度) 运用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共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4.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尾联情景交融,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越来越深的暮色,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5.本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前两联先写神话,再写眼前景物,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吊古怀今的感慨;以神话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内容。 抒发了吊古怀今的慨叹、漂泊异乡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愁绪。 6.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地是哪一个字? “愁” 7.“烟波江上使人愁”中,崔颢愁的是:漂泊异乡的伤感、思念家乡的愁绪 8.《黄鹤楼》下列说法有误的是:(D ) 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登黄鹤楼时所见所感,抒发诗人吊古怀乡之情。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B.诗的首联与颔联都是从神话传说写起,再写眼前景物,先虚后实,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借现实之景写出诗人怅惘之情。 C.颈联写登楼所见,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丽的日景;尾联以抒情作结,写黄鹤楼下江上晚景触动诗人无限愁思。 D.整首诗所写景象前后三变:从朦胧凄迷,到明丽如画,最后归于神异渺茫,使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画意。 【答案】D有误,应为“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 9.下列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化虚为实,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抒发了一种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感以及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B.后四句虚写,描写想象中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发乡愁。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可见、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景致之美,令人陶醉。 D.尾联中“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由景生情,融情于景,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 【答案】B.有误,后四句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及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所见”是实写,不是虚写。 10.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首联借仙人乘鹤的神话传说为寻常江楼罩上一层虚幻的神秘色彩。 B.颔联中“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空”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C.颈联忽转写登楼所见朦胧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 D.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答案】C.有误,应该是写登楼所见明丽景色。 、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