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墓地,李鸿章的墓地,再看看左宗棠的墓地,天壤之别原创 文史大观园 2020-05-10 17:42:47
19世纪的后半段的大清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满清入关以来两百年国运似有终结之意,幸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一批汉族大臣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被时人称之为中兴名臣。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儒家出身,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勉 。生前名满天下,死后都选择安葬故里,百年忽忽而过,如今,他们的墓庐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曾国藩墓地:扩建成文化园区
先来说说曾国藩。三人之中,曾国藩去世最早,1872年在两江总督任上无疾而终,享年61岁。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南京扶柩回到湖南。一路走得很小心,到达长沙时已是炎热的五月中旬。曾家人将其安葬在了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第二年改葬伏虎山,与曾国藩的夫人合葬,即今天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
曾国藩夫妇墓地由朝廷拨款修建,墓冢系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墓围直径约5米,花岗石围。其中,墓前有拜台占地约50平方米,经26级台阶下接一大墓坪约200平方米,整个墓地加起来有310平米。墓坪上东西两侧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曾国藩的墓地一直保持的很好,由一户周姓人家世代看守,定下了凡五官不全的、牧竖、乞丐,甚至包括家禽家畜都不允许进入墓地的规矩。此后二十年,由于历史原因,曾国藩的墓地遭到了两次较大的破坏,在80年代末还被盗过一次。
90年代末,当地政府开始着手对曾国藩墓地进行修复保护,1996年曾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长沙市正实施以曾国藩墓为核心,建设湘军文化园,整体保护范围达1500余亩,总投资金额1.3亿元。
李鸿章墓地:规模宏大,有99间房屋
李鸿章是1901年11月7日在北京贤良寺死于钦差大臣任上,正好距离《辛丑条约》签订后两个月。李鸿章死后,慈禧赏赐白银5000两治丧,派专使护送灵柩运回老家安徽合肥肥东安葬。灵柩运抵合肥后,李鸿章被安葬于今天的合肥瑶海区大兴镇夏小郢,与包公墓庐为邻。
1958年全国兴起“大炼钢铁”和“平坟造田”运动,当地人民公社挖坟取宝、兴办工厂,李鸿章的墓地用炸药炸开,其本人尸骸被拖出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骸骨散尽。
李鸿章墓被挖以后,上面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只有享堂的几间房子。2002年合肥市政府花巨资将李鸿章享堂进行了修缮与扩建,并建了一座李鸿章的“衣冠冢”,说是衣冠冢其实里面只有一块当年李鸿章的棺材板,还是从当地村民家里找回来的。
相对于曾国藩墓而言,李鸿章的享堂规模宏大,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包含了客房99间,库房、仓房多处。修复后的享堂是中国保存与复建较为完好的享堂。
左宗棠墓地:最为冷清、落寞
三人之中,左宗棠的墓地最为简陋、寒酸。左宗棠于1885年9月5日溘然逝世在福州军中。次年十一月,其子扶灵柩安葬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墓基全部用花岗石成,面向西北。墓前并置翁仲,马、象、羊等石刻。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左宗棠墓建成之初,旁边有40多间墓庐屋,当时上屋6间是左家后人居住,剩下的几十间下屋是杂屋。
同曾国藩墓遭遇一样,在上世纪50-70年代,左宗棠的墓地除了遭受两次较大的破坏,牌楼拆了,墓前石人石马也征用了,墓园面积大大缩水。1977年,当地修桥缺石料,取材墓庐,墓庐几成光秃秃的土馒头。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新疆工作过的国家领导人王震首倡修复左宗棠墓,由长沙市政府拨付经费,交长沙县有关部门施工修缮,恢复了原貌的十分之一。
因为墓地规模一般,不足一百平方,左宗棠墓只被评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年来,一直由一位叫黄志清的老人看守。多年来,由于游人不多,加上一些游客的素质问题,石凳、石雕随意涂画,所以左宗棠的墓一直都是铁门锁着,想进去参观,要找黄志清老人找钥匙开门。
左宗棠墓地很小,落寞、冷清,对于这样一位收复1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亏欠太多?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