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对比整合治国类语文圃 2020-05-14 17:46:50
【篇 目】
【相 同 点】一、治国思想
二、写作手法(类比或衬托、对比)
【不 同 点】一、行文结构
二、表达方式
三、写作人称
【中考真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6年浙江嘉兴卷】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 (3)臣之妻私臣 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_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 【答案】(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为;(2)在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答案】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言。第二问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勇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006年四川资阳卷】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2008年浙江丽水卷】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2011年江苏淮安卷】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案】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2011年四川雅安卷】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王的忠臣;②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谏和意见。(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2014年鄂州卷】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共3分,意近即可) 【2015年重庆B卷】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进步。 【2015年襄阳卷】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文章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 【2019年湖北十堰卷】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二、《曹刿论战》 【2010河北卷】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 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 鼓. 之 鼓: 【答案】(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 11.下 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C(ABD 三项均为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 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 分) 【答案】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 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 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 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 以取胜。因此,鲁庄 公“鄙”。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案】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 (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8年贵州贵阳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故: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 曾: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 【答案】故:所以 任:责任、使命 曾:通“增” ,增加 过:犯错误(4 分) 23. 翻译“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个句子。(3 分) 【译文】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分) 24. 填空: 文中的划线句属于___________论据。作者从个人____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___________的方略,最终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4 分) 【答案】事实 成才 治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分) 25. 材料链接: 2008 年,伟大的祖国遭受了雪凝、“藏独”、地震等接踵而至的突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堆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我们今天仍然光芒四衬,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注】 邦:国家。 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答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脸。当我们遭受灾难之日,也是对国家、民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砺之时。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使我们民族的斗志受到激发,凝聚力大大增强,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国象战胜任何困难,更好地走向兴旺和繁荣。(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 分) 四、《出师表》 【2006年广东湛江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 (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_____________ (3)亲贤臣,远小人 远:_____________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_____________ 【答案】(1)发扬光大 (2)挑选,选拔 (3)远离 ( 4)显示,表明(每小题1分,共4分。)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悉以咨之 辍耕之垄上 B.试用于昔日 叹息痛恨于桓、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人不知而不愠 【答案】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 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答案】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 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译文】如果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作奸犯科”、“有司”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 【答案】(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言之成理即可(2分)“建议”不对应的不能得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