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由来原创2022-11-27 15:57·再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春秋战国的故事。 今天我们先讲讲“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故事。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意思就是不让老百姓说话,比堵洪水还危险。洪水只靠堵,一旦崩溃决堤,肯定会死很多人,老百姓的正常发声也是如此。所以说防洪水要注重疏导,要让老百姓说话。 周厉王
周朝第十位君主周厉王即位的时候,周朝统治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由于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强,导致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在整治、经济上都出现了危机。周厉王即位以后试图扭转这种局面,就重用了主张对民实行专利的荣夷公,荣夷公主张对内,封山占水,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周厉王的政策举措不光得罪了老百姓,还得罪了诸侯世卿大夫。于是批评周厉王的声音就甚嚣尘上,周厉王听说之后,不但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从卫国请来巫师,监视人民,发现有诽谤周厉王的人就直接抓来杀掉。于是在周朝国都镐京城内,老百姓见面都不敢说话。走在路上,碰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生怕说错话被巫师抓去砍头。但是碰到熟人怎么也得表示一下吧,怎么表示呢?用眼神,也就是用眼神说话。碰到熟人,你用眼神放放电:吃了没?对方用回你个媚眼:吃了。这也是成语“道路以目”的由来。 道路以目,不敢说话,用眼神交流
大夫召公就劝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但是周厉王不听。 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
有压迫就有反抗,就这样,百姓的愤怒积压到一定程度之后终于爆发了,镐京城内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周厉王只得逃到了一个叫彘的地方,孤独终老。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2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