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谈到唐代的诗歌,相信你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李白,确实,李白那浪漫主义情怀让他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美丽的诗句,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但是,如果只有这座高山,那么大唐便不能称为大唐,毕竟怎么只用浪漫主义就可以用来代表大唐呢?于是,另一座大山出现了,这座大山,便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这个杜甫,不做浪漫主义,而是只做现实主义,对百姓的生活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对政府的不满!所处时代的不同,让他们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诗歌风格,彼此成就。
如果有他们两人在你前面,就像你面前耸立着两座喜马拉雅山,而且这两座山还是叠在一起的,你基本就不会想着去徒步翻越它们了,而是甘心在它们的脚下,欣赏它们的雄伟壮丽。对于大多数唐代诗人,他们确实如此,基本没有去超越李杜的念头。然而,有一人偏偏不服,偏偏觉得他们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于是便要去超越他们。他一边拿着李杜的诗集加以研究,一边又不停地创作,企图能够做出一诗来超越他们,这个人,便是白居易。
当然,这个念头,在他三十五岁之前,还只是一个空想。这时的白居易还在干什么呢?这时的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他写的诗,虽说也有些许名头,但是就像现在的民谣一样,虽然也有观众,但是毕竟是小流,根本没有很高的名声,更不用说和李杜相比了。但是,比起他的诗,他关于诗的一件小事却更为让人所知。什么事呢?话说白居易年轻时作诗,一直追求诗歌的华丽,但是却一直不火,一次他把自己的诗念给路边一个老妇人听,老妇人听后,却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白居易突然意识到,要想火起来,就要把诗写的通俗易懂,连不识字的老妇人都听得懂的话,就不怕街头小巷不传唱了。在这之后,他力求做出朴实的诗歌,果然名气逐步提升!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三十而立过了一半,人生也过了一小半,眼看着就要老了,然而自己的梦想却仍然还未实现,白居易越发着急,每天挠着那早已花白的头发,希望在那头发之下的脑袋能够突然蹦出一个灵感,让他一举成名。但是,这灵感却像在跟他捉迷藏,久久不现身,让白居易只能空着急。好在他的朋友时常带他出去外面散散心玩一下,否则他恐怕掉光了头发也想不出来。然而,这次游玩,却不止散心这么简单,而是为白居易带来一个极为重要的灵感。
话说他们当时乘着秋高气爽的明媚日子去到周至县游玩,但是这周至县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它离当时杨贵妃的葬身之地才几十里而已,所以在那个地方流传着各种各样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美好爱情故事。所以他们一路上听着爱情故事赏着秋景,凄美的爱情故事配上荒凉的秋景最是感人,况且这个人还是最为感性的诗人白居易,于是,灵感来了,这久违的灵感终于来了,他要写这美丽的故事,他要让这故事的美感成为他诗歌的美感。于是,诗句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没多久,一首《长恨歌》便完成在他的笔下。看着这诗歌,他大声地吟诵起来。没两天便在地方流传起来,再后来流传遍大江南北,凡是有诗歌处,必是有《长恨歌》,在各种烟火地,更是被当成流行曲被重复演唱,能演唱出来的,数一等!
白居易没想到,正是这一首诗歌,让他开始向李杜靠近,之前的双峰重叠,因为这一首诗给他垫高了地位,让他面对他们时,看到的只有一峰高了。但是,这还不够,接近一些并不算是实现目标,他的梦想,是能够与他们两人相提并论,甚至是凌驾于他们之上。光凭这首诗是不够的,他需要另一首诗,再帮他一次,他便能够了。
于是,他更加勤奋地写诗,当然他的诗歌现在也已经变成流行曲了,每出一首,便被大街小巷所传诵。但是他却做不出能够超越《长恨歌》的诗歌了,他不断挣扎,却于事无补。好在这时他也因为他的流行曲而被朝廷所看重,官位越升越高,能够在朝廷中说上话了。白居易也开始膨胀起来,不断直言进谏,得罪不少人,包括皇帝。为了让他住嘴,皇帝只能给了他一个闲职。
可是白居易并不领情,当时朝中发生的一件事让白居易出了事。话说当时的宰相武元衡也是个大忠臣,面对藩镇乱朝采取铁腕手段,才让国家安定下来,但是他的做法却得罪了各个藩王,于是在一次外出寻访的路上,被人暗杀砍掉了头。所有人都知道这肯定是哪个藩王做的,但是,别人还没开口,白居易倒先急着上奏,请求皇帝严惩这些官员。白居易当时已经不是言官了,并没有权力说这个,但是他却说了出来,等于越了级位,于是被人心生怨恨,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赶到了江州做司马!
白居易非常郁闷,明明自己忠心一片,却还被贬到边地。但是,就是在这个地方,白居易完成了人生的升华。话说那夜,他与为好友举行送别宴,在江上的小舟里!正当他们准备收宴时,却听到江中传来一阵琵琶声,那声音极为凄苦,让白居易他们也动心。于是便移去那舟上,请那女子出来演奏,顺便听了那女子凄苦的遭遇。白居易此时联想到自己,感性的一面立刻上线,于是重新开宴,并把这一经历写了下来,成为千古名篇《琵琶行》,正是这诗,把白居易的高度提高到了李杜的高度,至少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认为的。
凭借《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乐府双璧,使得白居易名垂千古,也算不愧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