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详细分析,7成人都不知道的八大谬误大政剪辑 2020-06-03 10:05:03
大政剪辑2020-06-03 10:03
在大航海时代曾有一句名言:“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而晚清政府也曾经拥有过一支亚洲第一的强大舰队——北洋舰队。众所周知,北洋水师最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然而令北洋水师官兵遗憾的是,为什么直至全军覆没,他们也没能击沉一艘日本军舰?
120年前,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其中黄海大东沟海战历经5个小时,最为惨烈,是世界海军进入钢铁蒸汽化时代后规模空前的一次海战,但这段历史的很多细节在今天依然被误读和谬传,现在的初中历史书也仅仅是简单的半页版面
谬误一、北洋水师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武器装备远远领先日本
北洋舰队成立于1888年,当年军力确实如此,但发生甲午海战是六年后,日本海军力量早已超过中国,且六年中北洋舰队未补充弹药,基本是随船从原产地带回。
开战初期双方兵力比较
火炮 鱼雷发射管 总排水量 总兵力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27 2126 14.5
日本舰队 268 36 3916 10.2 19.4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更糟糕的是,1893年1月28日正式开始在日本海军中换装填充下濑火药的炮弹,此举在当时世界都极为少见,这种炮弹具有一系列惊人的特性,首先炮弹的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药炮弹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号称对钢铁都能点燃,这种火药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另外采用苦味酸为成分的下濑火药炮弹爆炸时,还会出现有毒的黄色烟雾,与黑火药炮弹爆炸时产生的白色烟雾完全不同。使甲午战争中的北洋水师,深受其害。
北洋水师所用炮弹有开花弹和实心弹。开花弹主要用普通黑火药制成,多用作鞭炮,爆炸威力有限;而实心弹是弹头有少量火药或者没有,弹体填充泥土砂石,不爆炸多平时训练用。当时已经有数年没进口过开花弹,国内制造的开花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材料不对,无法供给。
谬误二、北洋水师整体战术素养差、贪生怕死之徒居多
北洋水师当时的管带(舰长)均为科班出身,很多有英国格林威志海军学院和美国留学经历,作战时经常用英语下达命令,最后不是战死就是自杀,(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中弹身亡;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落海拒绝救助而死,无一投敌,唯有济远号管带方伯谦逃跑,并撞沉扬威舰,最终被斩首,方的逃跑也是战败因素之一。
撞击吉野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邓世昌
北洋水师官兵战术素养极高,在双方火力差距巨大、忙于扑救大火的情况下,北洋水师在命中率、实际射速等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对手,尤其实际速射率是在对手武器速度比自己快三倍的基础上而超过对手,说明官兵并非民间所传弱不禁风,大东沟海战阵亡714人,整个甲午海战阵亡1405人。所传甲板晾衣服也只是空穴来风,为了抹黑而黑。
谬误三、北洋舰队先发现日本的联合舰队,并提前做好战斗准备
事实是日本联合舰队早在一小时前就发现了北洋舰队,因北洋舰队所用燃煤为山西开元煤矿的劣质碎煤(开元煤矿股东为醇亲王、李鸿章等军政要员),煤烟浓黑且影响军舰航速,所以日方提前一小时发现中方,并提前部署。令人悲哀的是,本应用于北洋舰队的优质煤有一部分出口到了日本
要保证军舰的机动力和战斗力,必须保证燃煤的质量和数量,否则,不仅损坏军舰的锅炉、影响军舰的航速,制约军舰机动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北洋海军的用煤由开平煤矿提供,按《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海军用煤由海军提督会同总理水师营务处禀告北洋大臣开单提取。由于开平煤矿“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仍照买卖常规,俾易遵守”。张翼,作为开平煤矿的总办、大股东派出的代理人,他必须考虑的是股东利益。
而这些大股东大部分为王公大臣,在开挖难度大、产量低、需求大的情况下,为保护股东利益,煤矿只能将优质煤保证出口盈利,海军战备只能退居其次了
谬误四、北洋水师先发第一炮且未命中是慌乱之举
北洋水师战术意图是:尽可能发挥舰首火力先敌开火,在联合舰队最强的第一游击队四舰通过舰队正面的时候给予打击,中方的火炮大多为老式的架退火炮,射速很低,瞄准机械简单,且需要目测辅助,要在双方运动的状态下击中敌舰那是难上加难。第一发炮弹的落点在“吉野”号后方100米,这是利用老式的架退火炮打出的首发精度,非常了不起。
谬误五、北洋水师对敌时阵型混乱,日方阵型合理
当时北洋水师要保护后方正在登陆的陆军,主力舰队成双纵队开向外海的日舰,在接近过程中双纵队改横队,船首对敌。很多人指责丁不懂海战,说用舰首对敌是愚蠢的,应侧舷对敌。19世纪后期铁甲舰刚刚兴起有过一段“横阵时代”的弯路。军舰的设计都注重舰首火力,要发扬火力就必须舰首对敌攻击,这个时期的海军战术就变成了以横阵对敌的战术。北洋水师的绝大多数主力舰都是横阵时代的产物,所以采用横队对敌是正确的。至于日舰队使用纵队,那是其军舰基本上比北洋水师晚一个时代,这个时期海战战术从横队又一次回到了纵队,从强调舰首火力变成了强调侧舷火力。因此采用纵队是正确的,但并不能因此指责北洋水师就是错误的,因为两军军舰设计思想完全不同。
谬误六、北洋水师对敌时战术有误
海军技术人员认为面对铁甲舰用舰炮是很难造成毁伤,强调逼近敌舰队,冲散敌人编队,用小组与敌混战,用鱼雷甚至撞角攻击敌舰的战术,叫乱战,来源利萨海战。当时北洋水师并不是简单的人字形,而是分小组的,比如“定远”“镇远”一组、“致远”、“经远”一组、“靖远”“来远”一组、“济远”“广甲”一组,“超勇”“扬威”一组。各个小组在乱战当中自行寻找战机作战。这种战术对旗舰的依赖程度比较低,符合“乱战”的要求。另外,把“超”“扬”放在编队最右翼这也是为了保护两艘弱舰,而且丁汝昌还有三条具体的战术指令:
1、同一小队的军舰共同行动,作战或防守时互相配合。
2、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
3、所以舰遵循旗舰进行运动。
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谬误七、福龙号疏于训练,三枚鱼雷未能命中日西京丸号,尤其最后一枚仅40米近距离
当时的黑鱼雷技术,射程必须在400米以内,实际射程在150米以内,当年鱼雷舰必须集群攻击,福龙号单舰靠近西京丸号的举动基本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前两枚没打中是日军主动撞向鱼雷,用大浪改变鱼雷方向,当年海上霸主英国海军400米的命中率也只有25%;而40米那一枚,完全是距离太近,当时技术鱼雷没有陀螺仪,并未完成上浮,所以从日军舰底穿过。
谬误八、水师提督丁汝昌陆军出身不懂海战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原名丁先达,字禹亭,号次章,安徽庐江县石头镇人。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水师提督。
诚然,丁汝昌出身淮军,并非海军,专业知识不及留洋培训将领。但北洋舰队的重要性决定了提督一职在李鸿章心中的分量,他不可能不用自己人,也不可能不用“能人”,不用自己人不足以控制这支舰队,不用能人不足以驾驭这支舰队。
与北洋舰队科班出身将领相比,丁汝昌是资历最深、作战经验最丰富、战功最多的将领。行内人都知道,创建一支新军与接手一支老部队完全不是一回事,作为统领舰队的提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舰队成军,并投入作战,其责任、压力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实际上,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从他留下的大量亲笔文件可以看出,他海军专业术语熟练,表达准确,相当熟悉舰队业务,具体到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抓落实。
某次,运抵军中的煤炭短少10吨,丁汝昌硬是5次追讨,直至补齐,从中可以看出丁汝昌对舰队建设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指挥北洋水师与日军展开大东沟海战,后舰队退保威海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抗击日军围攻。未得上峰命令,无奈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未至的情况下,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宣统二年(1910年),平反昭雪。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