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多狂?写了篇咏梅词自称千古第一,王安石苏轼都不放在眼里原创 女神精读历史 2020-05-27 17:18:42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作为公认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她的狂傲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李清照曾写了一篇《词论》,用寥寥不足千字,将包括李煜、柳永、苏轼在内的诸多前辈词人批评了个遍,咖位之大,范围之广,几乎涵盖了她之前的所有词坛巨星,言下之意就是:你们写得都不行。
恃才者大多傲物,这倒也不奇怪,只是,李清的才华太高,以至于狂傲太盛,进而引发了争议不断。好在,李清照绝非只说不做的人,她在说完别人“不行”后,从来不忘证明一下自己“很行”。
除了《词论》,李清照还有一句经典“狂言”,原文是:“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意思就是:“在我看来,别人写了那么多咏梅作品,却都俗气得很。我自己试着写了一首,你们看过之后,就知道我不是在说大话了。”
李清照这话说得简直太狂了,梅花傲雪凌霜,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和不屈的精神,向来是文人骚客歌颂的对象。古往今来,诞生了无数的咏梅佳作,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再比如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些被后世奉为经典的梅花佳作,在李清照眼中竟然都是不入流的“俗笔”。那么,何为“不俗”?李清照自己写的那篇咏梅词又到底如何呢?以下,笔者就带大家一睹风采。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上文提及的这句“狂言”是李清照为词作《孤雁儿》所写的词序。所谓“词序”,就是写在词作前面的序言,用以说明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
李清照《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初春的早晨,我在藤床纸帐中醒来,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尽的伤感与相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此时的我,孤苦无依,与我相伴的唯有玉炉中时断时续的熏香青烟,我的情绪如水般凄冷孤寂。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窗外响起了《梅花三弄》的笛声,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是啊,春天来了,但于我而言,没有欢喜,只有幽恨。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忽然间,就下起了春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引得我又落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曾经为我吹箫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了,人去楼空,纵然梅花再美,又与谁一起倚阑同赏呢 ?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我折下一枝红梅,却寻遍人间与天上,依然找不到那个我要给他寄去的人。
通过以上赏析不难看出,李清照用“花开”与“人愁”作为鲜明对比,着意烘托出孤寂凄婉的意境。其“不俗”之处在于,这首《孤雁儿》明为咏梅,暗为悼亡。(这种写作手法其实并非李清照首创,上文提及的苏轼的那篇《西江月·梅花》,也是写给爱妾朝云的悼亡词。)
此词创作于赵明诚去世之后,其中提到的“吹箫人”指的就是曾经与李清照相濡以沫的丈夫。“说不尽、无佳思”,思念为赵明诚而说,“又催下、千行泪”,眼泪为赵明诚而流,那朵她折下的红梅,也是想要寄给赵明诚,只恨天人永隔,一切都化为虚妄,那个她至亲至爱的人,再也不能与她共赏梅花了。
笔者认为,李清照的这首《孤雁儿》确实不俗,以景衬情,用极具美感的语言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完美融合在一起,表达出对亡夫赵明诚的无限哀思和无尽怀念,画面唯美,感情真挚,达到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效果。至于,此词是否如李清照自己所言,是超越所有前人的“千古第一咏梅佳作”,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笔者的个人观点看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才是最惊艳的咏梅名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当然,虽然陆游与李清照都是宋朝人,但二人有着41岁的年龄差,《卜算子》的问世时间要晚于《孤雁儿》。不过以李清照的性格,她即便读过此词,也难免评价一个“俗”字吧。只是,我本俗人,还是觉得王安石的《梅花》很好,苏轼的《西江月》也很好,陆游的《卜算子》则好上加好。
那么,各位读者心中的“千古第一咏梅佳作”又是哪一篇呢?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参考资料:《全宋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