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几十年来咱家中电器的变迁进化原创 司徒远东 2020-04-30 11:26:24
就像赵本山小品中说的那样,刚解放时普通百姓家的电器大概也只有手电筒,不管是有电的城市居民还是没电的农村社员,家家都离不开这个,晚上出门儿必备的装具。 手电筒
第二个五年计划胜利结束后,随着人们的收入提高,解放前只有富人家才买得起的电子管收音机走进城市的寻常百姓家,农村社员不是买不起,而是因为没电。孩子们最喜欢收听的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晚间隔三差五播放的电影录音剪辑,《地雷战》、《地道战》之类的,大人们平时也只有时间在早晨六点半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这种电子管收音机音质杠杠的
随着电池的应用普及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晶体管收音机带着科技感来到大众中间,但价格不菲,几乎要一个工人半月的工资才能搞定。这东西一下解决了用电问题和便携问题,没电的农村也能用,几节电池可以用好久,甚至电池没电了,用钉子在电池上扎个眼儿,灌进点儿盐水,再用蜡封住,还能用一阵子。 这是带短波的半导体收音机,当时的高档货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京津沪和广州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百姓家庭开始看上了9英寸黑白电视机,少数家境殷实的则直接买了14英寸的,后来市面上又出现了进口的12英寸,这批电视伴我们度过了当时一些划时代事件诞生以来的时光,也让我们观赏了日本电影《追捕》和《望乡》,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不过最令人难忘的是纪录片《话说长江》。 这是北京生产的昆仑牌9英寸电视机,小小的屏幕大大的世界
这是进口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右侧的高频头多了一个
也是在那个时期,盒式录音机以其高不可攀的姿态出现在热衷喇叭裤的时髦年轻人面前,先是“半头砖”,仅有录放功能,价格是一个工人月工资的三倍,接近100元,然后是拥有一大一小高低音喇叭的收录机,号称“两个喇叭”,价格要三百多,接着就是“四个喇叭”的大收录机,登峰造极则是“双卡的四个喇叭”,可以自己轻松翻制原声带,侵权没商量。那时邓丽君的歌、苏小明的歌、王洁实和谢丽丝的歌似乎就是为录音机而创作,以后用CD听都没了那个味道。 这种“半头砖”当时卖九十八块钱,一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这种收录机是当时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要320块钱才能买到,一个工人十个月的工资
四个喇叭的收录机当时就代表两个字:牛人
双卡、四个喇叭收录机,当时最理想的配置了
随着收录机前后进家门的还有电风扇,从台扇到落地扇,迅速被列入结婚彩礼几大件目录中,从此各家厅堂室内在炎热的夏季终于吹来了花电钱的“风”,只要年轻人打开电扇,一些老人怕浪费,在电风扇前打喷嚏也不肯离开。 台式风扇当时很文静,上档次
落地风扇当时挺奢华,很土豪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彩电一下成为居家电器的明星,第一批进口彩电迅即出现在各家各户中,随后就是各种合资品牌,那时主要是18英寸为主,与组合家具、电风扇和洗衣机共同成为结婚必备的几大件。那时出国人员带回来的免税电视是彩电中的极品,价格低成色好,要用外汇券到指定的免税商店拿着指标才能购买,买者神气,看者羡慕。 十八英寸彩电,当时平价是1440,议价是1900,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是36
洗衣机也是在那个时候走进千家万户,先是单筒的,只能洗,筒底一个波轮狂转,能把一堆衣服像拧绳子一样洗到一起,换水和拧干全靠人工,但这已经不错了,毕竟甩开了千年的搓板儿,后来是双筒,带甩干,人工要干的活就剩下换水和把衣服拿进拿出了,从此搓板只剩下了“家法”的功能,不过很多家庭主妇还是不喜欢用,认为废水费电,省那点儿力气不值这么多钱。 单筒洗衣机,暴力洗的代名词
双筒洗衣机,解决了甩干的问题,就是太废水,老爷们儿喜欢用,家庭主妇还是敬而远之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电冰箱来了,这东西开始并不被大家接受,尤其是距离菜市场近的住家户,自认为完全用不着,当时人们给电冰箱赋予的的使命就是夏天放置剩饭剩菜,冷冻箱里除了给孩子冻几个甜冰块,几乎是空空如也,冷藏箱里放几瓶饮料都算奢侈,一般是临时冰镇一下啤酒,只有福利很好经常发鸡鸭鱼肉的单位职工家里,冰箱才能物尽其用。尽管用处不大,但这是个很重要的物件儿,是面子,一般都会摆在客厅显眼的位置,没有客厅的就摆在卧室里,夜里听着电冰箱制冷剂的蒸发喧嚣声也富足地感觉别有一番滋味。 当时有人曾把电冰箱当橱子用,又放衣服又放书
八十年代中后期,录像机来了,这东西老少爷们儿没有不喜欢的,很快风靡全国,彩电不配上一台录像机就好比是残废,自己录制春节联欢晚会、录制电视剧、给孩子录制动画片成为主要功能,港台电视剧和成人片也是那个时候大举进入内地文化市场,影响了整整两代人,前不久看到我曾用过的一台G20录像机,竟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是带卡啦OK混响功能的录像机
录像带和录像机承载了两代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进入九十年代,空调来了,窗式的,尽管工作起来嗡嗡响,像是千军万马战沙场,但比起炎炎夏夜难以入睡的滋味,这点噪音不算什么。当时安装窗式空调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弄,找来三角铁焊一个支架固定在窗下墙上就OK。那时的窗机既没遥控器也没温控,热了就开冷了就关,为了追求夏日的凉爽,人们也真是不怕麻烦。 这种窗式空调要卖两千多,开起来动静像个小发动机
安装时改窗户挺麻烦,但与炎炎夏季相比,那都不算事儿
与这些大件相比,一个小东西不得不提,这就是游戏机,人称红白机,价格不高老少皆宜,超级玛丽、魂斗罗的伴奏音乐几乎在家家都响起过。孩子们个个都有电子游戏天赋,一些击打跳跃的组合键都是他们发现的。 这红白机看着就亲切,耍一圈儿?超级玛丽还是魂斗罗?
再往后卡拉OK开始风行,一些喜欢唱歌的人在家里置办了卡拉OK机和LD光盘机,LD光盘机按照香港的叫法是镭射影碟机,纯属故弄玄虚,这笔支出不菲,一般都是单位采购,很富裕的家庭才有买的。 刚面市的昂贵卡啦OK机
昂贵的LD光盘机,号称镭射影碟机
从此之后,家用电器在中国就不算什么了,种类繁多并开始井喷式涌现,价格则断崖式下跌,这时人们才发现,电器原来成本这么低,想想这些年来赶时髦儿花出去的钱,亏大了!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