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分析,那些“恋童癖”到底在想什么?原创 沐沐书屋 2020-06-05 12:10:40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 林奕含
震惊全网的“鲍毓明性侵养女事件”又没有了下文!
从频繁上热搜,到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事件,总是被重重地拿起又轻轻地放下。
就如同台湾“才女”作家林奕含说的那样,“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
林奕含接受采访的画面
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在住处上吊自杀,年仅26岁。
她英年早逝,仅仅留给我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通篇辞藻华丽,引经据典,足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可悲的是,这些华丽的词藻下堆砌出的却是一个悲戚的故事,每一个比喻和修辞后面,都是一个鲜血淋漓的暴力现场。
这本书讲述的是少女房思琪在幼年,被补习班老师李国华诱奸,导致精神失常的故事。
然而,更可悲的是,这个故事,是林奕含13岁遭受补习班名师诱奸的真实经历。
在这本书里,许多人看到了房思琪的可怜无助,感叹魔鬼在人间,而我却看到了“李国华们”随心所欲的精神世界。
一个个李国华伪装成英语老师、数学老师、物理老师,蛰伏在名师的头衔下,像一条条吐着红信子的蛇。
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下,许多少女成了他们手下的“玩物”,更是一个个拥有“恶趣味”的“资深PUA”。
今天,我会依靠分析书中细节,从“李国华们”的心理、诱骗技巧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恋童癖”的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在文章的最后,将会讲述如何“防患于未然”。
面对“李国华们”,“防”永远大于“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封面
大红灯笼高高挂李国华第一次有诱骗少女的行为,是在遇到饼干的时候,他面对饼干美丽的笑脸,葱白的手指,内心泛起了层层涟漪。
他用自己的“文学底蕴”将自己包装成一位富有魅力的中年男性,散发着魅力吸引着饼干。
他误把饼干对他的尊敬和敬仰当成了想与他发生关系的暗示,他安慰自己“学生爱他,总不好浪费资源,这地球上的真感情也不是太多。”
于是,他用行动让自己的冲动得到了满足。
得到了满足后,李国华一发不可收拾,利用职业便利,诱骗少女。更为可怕的是,“李国华们”会经常举行“狩猎旅行”,交流自己的“狩猎心得”。
“几岁?”
李老师笑笑不说话。所以低于十六岁,还没合法。他们不禁都露出羡慕的眼光。李老师倒是一脸无所谓。
数学老师大声说:“谁不会老呢?”
李老师说:“我们会老,她们可不会。”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随着“狩猎”次数的增多,经验的丰富,李国华在面对少女时变得越来越老练、麻木。以至于麻木到,除了自己的女儿第一次叫“爸爸”时,他已经感觉不到侵犯幼女带来的最初的“快乐”!
然而,他遇上了有着一张“初生小羊脸”的房思琪。
李国华第一次遇到房思琪,便被她美丽的外表所吸引,在他心里,房思琪是一个美丽、听话、乖巧的女孩,这符合所有他对“猎物”的要求。
于是,他引着房思琪走进他一步步设好的陷阱里。
看着房思琪在房间里乱跑,尖叫,委屈的小脸和蓄满泪水的眼眶,他的心里有着从未有过的快乐。
在《变态心理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作者提到,研究者将“恋童癖”分为三种,未成熟型、退化型和攻击型。
未成熟型是指与同龄人无法建立正常的关系,只能在儿童身上寻找到舒适感。退化型是指在与同龄人的关系受挫时,将性冲动转向儿童。攻击型则是指这些人只会对儿童感兴趣,对成年人的性生活不感兴趣。
在这三种类型中,攻击型的“恋童癖”往往更加危险,他们会通过虐打等方式,获得快感,导致受伤害的孩子身心痛苦。
而攻击型“恋童癖”更为多见,李国华是典型的攻击型人格,在他眼里,少女的痛苦是他自我满足的一种方式,少女越是悲惨,他越觉得快乐。
他沉迷于从幼女的痛苦中获得“快感”,一发不可收拾!
房思琪就像是一个娇艳的红灯笼,挂在李国华的面前!
女孩躲在箱子里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国华第一次遇到房思琪,他惊艳于房思琪的容貌,喜爱她“脚指甲透出的粉红色”,不自觉地开始了他的狩猎计划。
他为了这个“猎物”做足了功课:先是观察了房思琪的家庭背景,尔后在房思琪面前扮演一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中年男性。
当小女孩被男性魅力吸引时,他借口辅导作文,细细从思琪的作文里研究她的脾气和秉性,在“猎物”条件都匹配的情况下,更是利用辅导将两个少女从伊纹的身边“夺走”。
为了制造和房思琪单独相处的时间,他借口进行了一对一辅导,他甚至有意识的对怡婷尽心地辅导,牵制着房思琪长期被他欺辱。
这种思维清晰,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行为,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一个成年女性在这样的计划、预谋下,都会难以明辨是非,更何况是一群心智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
然而,这些手法是“恋童癖”最典型的搭讪行为,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任何一起娈童犯罪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恋童癖者难以自控,如果过程中没有外界干预,受害者可能被多次侵犯,少则二十次,多则上百次。
——《变态心理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前面讲述的那三种类型的“恋童癖”全都是“循序渐进型”。
他们会利用游戏、零食、玩具等等方式,慢慢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建立信任关系后,他们会以友好的、亲切的方式进行身体接触,比如:触碰,抚摸,大多数的孩子们都不会反抗,当抚摸的目的达到后,他们会有下一步进展。
就像是李国华,他知道房思琪喜爱文学,在与房思琪相处时,引用许多经典文学比喻,把自己的恶劣行径披上了艺术和爱的外套。
乍一看,那些从李国华嘴里吐出的“情话”是那么的美,美到房思琪以为老师是爱上了他。
然而,李国华不爱任何人,他只爱这“狩猎”过程。
李国华的“爱”不但令房思琪迷惑,以至于作者林奕含在写完全书后多次发问自己,她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对文学如此信赖的人,为什么有着这么肮脏的灵魂?他怎么可以背叛这浩浩荡荡的五千多年文明?
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还是艺术本来就是巧言令色而已?
这样的认知让林奕含非常痛苦,在写书过程中,她经常是边写边哭,精神崩溃!
李国华的出现,摧毁了一个花季少女的信仰和坚持!
在后来的采访中,林奕含讲出了这个问题直击灵魂的答案:
不是她们辜负了文学,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在我看来,文学并没有辜负她们,只是李国华们,假装文学,辜负了她们。
辜负她们的从来不是那些外表华丽的套子,而是套中的人!
面具下的人
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李国华们”没有邋遢的外表,他们通常温文尔雅,拥有高学历,很容易让人信赖。从许豪杰,到鲍毓明,再到王振华,拥有“恋童”癖好的人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房思琪式的悲剧”也越来越多。
如何能让“房思琪式的悲剧”不再重演,家长作为监护人应该早做准备。
1.接受孩子们的“不完美”
房思琪之所以在遭受诱奸后选择忍气吞声,是因为她自己从心底里觉得,她犯下的这种错误,即便是自己的母亲也无法原谅,从而导致自己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李国华更是称之为房思琪的自尊。
我们常常也有这种经历,父母总是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力求能激励到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更完美的人。然而,人无完人,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告诉孩子,虽然他不是最完美的,但我们依旧爱他,而爱,可以弥补一切“错误”。
2.对待孩子态度温和
有多少家长“不屑于”听完孩子的话,我们总是先入为主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断孩子的想法,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误会。
在房思琪遭遇悲剧后,她曾两次想和母亲沟通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然而,都没有成功,母亲用自己的臆断阻止了思琪沟通的欲望。
所以,作为家长,请慢一点,再慢一点,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多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
很有可能,这个机会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逃生门”!
3.给孩子科普坏人“画像”
“恋童癖”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他们不是衣衫褴褛,浑身恶臭的流浪汉,更多时候,他们是老师,医生,邻居,甚至是亲戚,父亲……他们温文尔雅,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绅士”的优雅,他们也可能是中年女性,老太太等等。
有研究表明,幼童遭受欺辱,“熟人作案”的比率高达96%。
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作为家长,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沟通距离”,阻止其他成年人对孩子的一些过分亲密的举动,比如:摸摸头,摸摸手,掐掐脸……
从小给孩子养成保持安全的、正确的沟通距离的习惯。
有距离,才会免伤害!
今年,是作家林奕含去世三周年,而在今年上半年,“房思琪式的悲剧”发生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
总是等到事情发生了之后,我们再去声讨,再去后悔,那些加注在孩子们身上的伤害往往会伴随她们一生。
所以,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早早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危险意识,将悲剧扼杀在萌芽中。
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房思琪!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