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的四大医学谜案医脉通心内频道 2020-09-24 20:52:29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史记』的业余爱好者,对书中的刺客列传、名医列传等篇章尤其偏爱。初中时,语文课本中开始出现了文言文,第一篇要求全文背诵的就是《扁鹊见蔡桓公》。
本文作者:孔令秋
后期制作:任燕龙 汪蕊
来源: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十几年过去了,中学课文中很多内容都忘记了。但有一次我在学校给学生上《诊断学》时,突然想到了『讳疾忌医』这个成语,顺便脱口而出,提到了『扁鹊见齐桓公』。
课间休息时,有学生走过来跟我说,『讳疾忌医』的故事讲错了,扁鹊医生见的是蔡桓公,不是齐桓公。还顺口将《扁鹊见蔡桓公》的全文给背诵了一遍。
这个插曲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其实我也很早就发现了『史记』中关于这个故事的记载,与语文课本有出入!但假如真的要去深究这个带有预言色彩的故事,里面竟然藏着四大医学谜题:
故事中的患者『桓公』到底是谁?
『扁鹊』真的给历史名人看过病?
故事中的医生『扁鹊』到底是谁?
故事中的『桓公』到底得的什么病?
一位前辈曾送我他自己做的国画,上面题着『思密治学严,手巧制物纤』。我当然承受不起这样的称赞,但优秀医生和侦探往往有共通之处:逻辑思维缜密、对一些不起眼的线索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今天我们用医生的思维,试着去解说上面的四大悬案,您会发现这其中的反转,可能是比悬疑剧更精彩绝伦。
谜题一
扁鹊见的到底是谁?
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我们先来看看两篇文章异同,瞧一下它们说的是否同一件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後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後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翻阅一下原文,中国医生常挂在嘴边的『六不治』亦出自此篇。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喻老】中的记录。
韩非子-喻老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多数人对于韩非先生所作的文章更加熟悉,但仔细对比韩非和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除朝见君侯的时间略有不同外,二人对白、病情判断、诊疗方法均近乎一致;可以说他们说的应该是同一回事。但到底这位讳疾忌医的患者是齐桓公还是蔡桓公,仅凭这些内容尚且不足以定案。
提到齐桓公,很多人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公子小白。他不念旧恶,起用管仲为相,使得齐国在春秋时期迅速崛起。
齐桓公年轻时是传奇、称王称霸时是传奇,死了以后还是传奇。史载小白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在灵堂中便大开杀戒。兄弟们杀得兴起,竟无一人安顿齐桓公入土为安。致使他的尸体在棺材中腐烂,蛆虫爬满了屋子。
至于蔡桓公是谁,许多人不甚了了。但在民间传说中,扁鹊医生诊治的另外一位患者秦武王,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果大家对他不熟悉,那么他父亲的小老婆芈月皇后,定然不陌生。从这个线索看,这个叫蔡桓公的人应该是和秦武王共同生活在战国时期。
一在春秋时期,一在战国时期。如果说我们对于『讳疾忌医』的患者理解有误,那定是韩非和司马迁其中一人记载有错。“齐”与“蔡”是不太容易混淆的。我想,答案无非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是韩非搞错了。韩非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与思想家,是百家争鸣中最后一名还被人称为『子』的大学问家。韩非先生是司马迁的前辈,但他并非历史学家,和严谨的司马迁相比,搞错也成正常。
但若太史公司马迁先生是对的,那么扁鹊其人一定是千年老妖。如若不然,他不可能先后给齐桓公、虢太子、秦武王诊病,就像笔者无法同时给康熙皇帝和蒋委员长看病一个道理。
齐桓公小白先生死于公元前643年,秦武王即位于公元前311年,两个人相差三百多年。扁鹊是不可能成为二人的主治医师的。
因此,这种可能性可以排除。
第二种情况是司马迁搞错了。如果仔细阅读韩非子的文章,他之所以记载扁鹊治病的故事,纯属是为了佐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这一谨小慎微、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并没有交代扁鹊生平和其它事迹。因此只能算作是扁鹊见蔡桓公的孤立证据。
而司马迁作品中详细记录了扁鹊拜师过程、行医经过以及医疗成果。证据详实,让人不得不信服。
因此,这种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第三种情况,便是司马迁与韩非都没错,作为读者的我们搞错了。韩非和司马迁所记录的若是同一件事,当然里面的桓公就应该是同一个人。
其实,讳疾忌医中的齐桓公并非我们所知道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公子小白,他是齐国的另外一位君主。而蔡桓公也绝非蔡国的君主,恰恰正是齐国的君主。
先秦时的齐国分为『姜齐』和『田齐』。公子小白姓『姜』生活在春秋时期;而另外一位齐桓公姓『田』,叫田午,生活在姜小白去世后300年的战国中期。在成为桓公之前,他居住在一个叫『蔡』的封地,所以又称为『蔡桓公』。
这位姓田的齐桓公并没有称霸,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所以,韩非和司马迁都是对的,错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蔡桓公就是齐桓公,而齐桓公却不是我们认识齐桓公。
悬念二
扁鹊真的给那些名人看过病?
虽然我们搞清楚齐桓公与蔡桓公的关系,但若进一步深究,一些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在『史记』与民间传说中,扁鹊先生是走上层路线的医生。他诊治的患者尽是赵简子、虢太子、齐桓公、秦武王这类政治名人。由于这些人的生卒年代相对清楚,所以对计算扁鹊先生行走江湖的路线,极有帮助。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齐桓公田午和秦武王都生活在战国时期。但我们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并且好好算一笔账:赵简子先生死于公元前476年;虢太子一定生活在虢国,这个国家在公元前655年便已覆灭;田午先生死于公元前357年,秦武王出生于公元前329年。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实在太大。
即便相隔较近的齐桓公田午与秦武王嬴荡,中间也有46年的时间差。虽然韩非和司马迁都说,扁鹊先生从齐国逃去了秦国,但他在秦国政治避难46年,然后才为秦武王诊病的可能性还是不大。因为根据历史记载,扁鹊去了秦国没有多久便已被秦国的同行害死(郭德纲说的好,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似乎并没有在秦国停留40余年时光。
所以,扁鹊为这么多历史名人诊病的传说并不足信。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疑团:司马迁与韩非会不会都搞错了?
谜题三
扁鹊究竟是谁?
如果我们相信文献记载,那么扁鹊定是上古神人,身上有偷来的仙家岁月,可以长生不老。当然,这套理论并不能让人信服。坚信司马迁和韩非子记载有误的,并不在少数。
关于扁鹊其人,有人认为并非是一个人,而是先秦时期名医的代名词。就像『专家』、『教授』、『主任』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组头衔。笔者对这种观点并不敢苟同。
《韩非子》的作者韩非先生与扁鹊均为战国人,对于扁鹊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应该心知肚明。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扁鹊先生为桓公治病,应该是就事论事的引用,想必与《庄子》中那些寓言故事的二次创作有本质区别。
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就是一个赤脚医生行走江湖的故事。历史上这么多牛人,司马迁都没去单独列传,而是偏偏为扁鹊先生做传,想必他定是掌握了确切证据和资料的。但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时间上如此明显的漏洞不应该没有察觉。
我的观点是这样子的:扁鹊就是一个人,但并非活在民间传说和《史记》中的那位扁鹊。与其质疑扁鹊是不是真实存在的人,不如去质疑记载的扁鹊传记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假的。
自从西汉时期杨晖将自家所藏的《史记》上交给朝廷,流传至今早已散失很多,我们看到的版本里面,很多都是后人牵强附会之说、狗尾续貂之作。至今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史记》有60余种版本,真伪难辨,不能当作扁鹊生平的直接证据。
就像『红楼梦』后四十回、后二十八回与前八十回的关系一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文极有可能不是司马迁原来所写,或者是他的文章在后世流传中被人篡改过。在很多人眼中,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拿错误的尺子(现存的史记)去丈量正确的人(扁鹊),本身就很荒谬。
所以笔者并不同意扁鹊是一类人、一群人或一个头衔说辞。考证的学问在于过程和证据,不在结果。对于这种没有确切文物佐证的说辞,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谜题四
故事中的桓公到底得的什么病?
小时候喜欢看侦探小说,因为『真相往往不是真相,真相背后还有真相』。后来,认为正统史书足够权威,便奉为圭臬。但随着阅历增加就发现,世间的人与事皆荒唐古怪。只要谎言与欺骗存在、立场与初心不同,想要认清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分外困难。那么,几千年前的人与事,真假难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试图去还原『桓公』所患疾病,认为其病情演变非常迅速,而且具备『视诊』所能观察到的一些体征,符合烈性传染病的特点。甚至有人推测在山东临淄生活的桓公,某天在宴会上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来自齐国海边的鲜鱼。这条鱼恰恰未被烹制干净,身上带有寄生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资料匮乏,除了考古学,没人能给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也许是我们想多了,把扁鹊的传记当成『鸿门宴』一样的故事或者寓言去看,亦未尝不可。看小说与看历史都要摆平心态:历史,除了人名,可能都是假的;小说,除了名字,可能都是真的。
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愿我们看破它,依然热爱它。
因为,这才是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义。
本期策划:沈雳
责任编辑:罗兰
后期制作:任燕龙 汪蕊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