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贝尔奖了,举国沸腾。想趁势做一个“莫言专题”。
搜索整理各家评论及几大媒体采访莫言的视频。周日(14日)晚在家看完央视面对面董倩对莫言的采访,觉得四十多分钟的访谈虽然零碎,但还是访出了与莫言有关的方方面面。
周一(15日)回到学校,听小爱说起头天晚上凤凰卫视播放了许戈辉访谈莫言的专辑视频,虽然只有二十多分钟,但看罢不禁让人感慨,许戈辉特有女性之美,访谈更是轻松精简。问题不多,但笑谈之间,面对一个有点妩媚却充满温情和才思的美女记者,莫言滔滔不绝,尤其讲到了他童年遭遇的孤独和饥饿,而这就是成就他写作的根源。
于是在给学生看的莫言专题中,在“观看访谈”环节之后,想设计两道思考题:
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莫言,像董倩、许戈辉一样,还是独树一帜?
如果你是莫言,你愿意接受董倩、许戈辉谁的采访?
周三晚上,女儿晚修回家,我非常得意地把我的意图告诉她,她说“好哇,这样的学习挺有意思的。”
我又问:“记者的水平和个人的魅力,哪个重要?”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都重要。”
得到女儿的一线反馈,我敲定了这两个问题。其实我的内心还有一个想法,给这些男孩女孩们的心里植入一颗种子:在研读莫言之余,研究一下人尤其是女性的才、情是会如何赋予她与众不同的魅力和气质。
昨天下午的第八节阅读课,全年级同一时段观看两个访谈视频。坐在我前面的一个英语实习老师无不羡慕地说:老师,你们好与时俱进啊,上周莫言才获奖,这周你们就热捧了。”
上三楼办公室,几个人把我围住:这两个题目,学生写的出吗?
“怎么写不出?有人写不出也没关系,这种题就是为有些学生准备的。”我笑谈。阿玲问我怎么把题目设计得与访谈有关了,学生都还没学习访谈这种新闻文体;阿梅干脆建议我把后面哪册的访谈课文提前来一并上一上。阿兴说她更喜欢董倩有深度的采访。我说我更喜欢许戈辉的。她们说许戈辉有点玩妩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个题目有价值了。
吃晚饭时女儿回到家,和我兴奋地讨论起两场访谈。我试探着说:“董倩的访谈问的碎,追的紧,不大气,不酣畅,莫言也很疲惫,没有许戈辉访他时的那种侃侃而谈。”女儿却说:“董倩的采访还是挺全面的,因为她的节目不是只关照你这样的知识分子,面向的是广大老百姓。”我心中暗暗叫绝。
我转换一个角度:“董静倩也没有许戈辉那种女性的柔美所营造的气场。所以莫言也似乎谈得不够劲。你看许戈辉,柔美中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哎呀,不对啊,妈妈,我觉得更柔美真正有力量的应该是柴静。”
“对呀,咋不让柴静采访莫言啊!”我们俩想到一块儿了。
“她会提出精而少的问题,那种明澈而善于倾听的眼神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人侃侃而谈无所不谈。”暑假和女儿一起看过四、五场《静观英伦》,女儿没白看,柴静已经深入她心。
采访莫言的最佳人选的确应该是柴静,我拍拍女儿的头,“不错,好主意!”
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