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交情原创有书共读2020-10-10 12:24:13
有书君说
管鲍之交,是古人经常提到的一个典故,但两个人之间的交情真正能称得上是“管鲍之交”的,却少之又少。
管仲与鲍叔牙,志向相同,兴趣相投,背景相似,因此,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他们互帮互助,即便立场不同,也没有忘记彼此;
他们精诚合作,哪怕困难重重,也始终携手并进,最终联手帮助齐桓公开创了春秋霸业。
管鲍之交,其心如水,千年以来,独此一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管鲍之交的故事。
一贵一贱交情见
管仲的祖上是周穆王的后代,那是地地道道的“皇亲国戚”,可到了他这一代,家族早已没落衰败。
此时的管仲就好比三国时的刘皇叔,虽然是“根正苗红”的皇室血统,但也只能靠“织席贩履”为生。
不过管仲要比刘皇叔幸运一些,因为他还有一个铁哥们,可以一起搞事业、做生意,关键时刻还能救济他一下,这个人就是鲍叔牙。
鲍叔牙的父亲是齐国的大夫,虽然到他这一代也是没落了,但鲍叔牙的手里毕竟还有些资产,虽然手中无权,但也算是衣食无忧。
不过,家境殷实的鲍叔牙,可从来没有瞧不起一穷二白的管仲,相反,他十分敬服管仲,也经常接济管仲。
这对于管仲来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但身为七尺男儿,又怎能靠别人的接济生活呢?
于是,管仲向鲍叔牙提了一个发财的主意——合作经商。
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都奖励耕战、抑制商业,商人的地位也比较低下。
但管仲不在乎,只要能赚钱,商人就商人吧。
对于管仲决定的事,鲍叔牙一向予以支持,既然管仲要经商,那鲍叔牙自然是无偿提供本钱了。
在创业阶段,鲍叔牙提供的本钱最多,可到了分利润的时候,管仲却总要多拿一些。
而且还拿得问心无愧,仿佛理当如此。
鲍叔牙是个君子,自然不会去斤斤计较,但旁人却看不下去了。
他们都为鲍叔牙鸣不平,甚至有人要为鲍叔牙出头,去教训管仲一顿,而鲍叔牙却笑道: “管仲并非贪财之人,他只不过是家里穷,穷人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但管仲的运气实在太差,生意没做几天就“关门大吉”了,就连鲍叔牙的老底也被他赔个精光,于是,管仲决定弃商从政。
但就算从政,管仲也是连连失利,他曾三次担任基层官员,却三次都被炒了鱿鱼。
众人都认为管仲是一个没才能的人,但鲍叔牙却自信地说道: “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他没有遇到识货的人而已。”
后来管仲不得已,又到军营去讨生活,但每次打仗冲锋时,他都是最后一个;
每次撤退时,他倒是一马当先,比谁都积极。
没过多久,管仲就被众人称作“逃兵”,得知此事后,鲍叔牙依旧为管仲辩解道: “管仲不是贪生怕死,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要供养,所以他不得不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
鲍叔牙为管仲的多次“辩白”,让管仲十分感动,因为他知道:
自己的老朋友并不是为自己遮掩过错,而是真正的了解自己。
于是,管仲满怀深情的感叹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不得不说,管仲是幸运的,若他没有遇到鲍叔牙,那他很可能就会被淹没在人们的非议之中。
面对众人的非议,鲍叔牙始终对管仲不离不弃,单单是这份信任,就足以令后世之人汗颜。
也正是这情比金坚的友谊,才让历史上多了一位名相,多了一段千古佳话。
(管仲)
各为其主心不变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离世,留下三个儿子,老大公子诸儿、老二公子纠和老三公子小白。
老大诸儿顺势即位,是为齐襄公。
不过这齐襄公荒淫无道,是个祸国殃民的主儿,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他这国君做不长。
所以,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身上。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这也恰恰是管仲的“投资理念”——鸡蛋要放在多个篮子里。
虽然两人分属不同阵营,但二人私下依旧是好友关系。
但是,上天仿佛故意要考验一下二人的友情,让他们不得不拔剑相向。
齐襄公的荒淫无道,让整个齐国人人自危,管仲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便提前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了。
与此同时,鲍叔牙也带着公子小白逃往莒国去避难。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胡作非为的齐襄公便被齐国大臣杀掉了。
如此一来,齐国一时间没有了君主。
常言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老大死了,老二和老三自然就成了合法继承人。
而到底由谁来做继承人,自然就看谁能先回到齐国主持大事了。
昔为好友,今日却是各为其主,管仲与鲍叔牙两人更是展开了斗智斗勇。
鲍叔牙一面火速出发、奔回齐国,一面派人先到齐都临淄去拉拢一些朝中老臣;
而管仲一面向鲁国借了大批军队,一面亲自带领狙击小队去截杀公子小白。
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行近时,张弓搭箭瞄准射去,只一箭便射中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中箭而倒,口吐鲜血。
管仲见状自然是欣喜若狂,匆匆忙忙率领人马赶回去了。
然而这一次,管仲的运气还是那样糟糕,他那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勾,公子小白立刻装死倒下,以此骗过了“老奸巨猾”的管仲。
管仲的偷袭让鲍叔牙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他从此更加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带着公子小白马不停蹄地飞奔齐国,终于先管仲一步到达齐国。
大局已定,这次的比赛终以鲍叔牙的胜利告终。
公子小白摇身一变成了齐桓公,鲍叔牙也成了当朝第一功臣。
可怜的是,管仲和公子纠对此还毫不知情,他们慢慢悠悠地前往齐国,结果遭到了齐国军队的迎头痛击。
无奈之下,管仲只好带着公子纠逃回鲁国。
但没想到的是,鲁国在齐国的逼迫下居然翻脸不认人,他们杀掉了公子纠,并软禁了管仲。
这下倒好,投资没成功,反而有性命之忧,管仲的运气算是糟糕透顶了。
(鲍叔牙)
君子之交淡如水
齐桓公铲除政敌后,便开始治理齐国。
这个时候,齐桓公想任用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却一口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不如管仲!”
齐桓公听后,很是惊讶。
鲍叔牙见齐桓公如此吃惊,便接着解释说: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
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掌权,我不如他;
结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我不如他;披甲击鼓,我不如他。
管仲就好比人民的父母,您想治理好儿女,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鲍叔牙说来说去,其实就是一句话——要想称霸,必用管仲。
鲍叔牙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齐桓公,于是两人便开始计划将管仲迎回齐国。
为此,齐桓公特地遣书给鲁国,叫鲁国交出管仲,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庄公虽然被吓傻了,但鲁国可也有明白人,这个人叫做施伯。
这施伯当真是个智者,对于齐桓公想要任用管仲的意图,他是一下子就给看破了。
于是他连忙对鲁庄公说道: “齐桓公匆匆忙忙地想要回管仲这个阶下囚,不是为了报仇,而是想任他为相。
这么说吧主公,管仲之才举世罕见,恐怕我们整个大周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那齐国必将称霸天下,到时候,我们鲁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鲁庄公听施伯赞管仲为“世间大才”,差点笑出了声。
在他看来,管仲就是一个干啥啥不行,只会贪财投机的胆小鬼,能是什么大才?
所以,当施伯主张杀死管仲时,鲁庄公却坚持要把管仲送回齐国,也就是鲁庄公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春秋历史的发展。
或者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是任何人都无力阻挡的。
管仲一入齐国都门,便得到齐桓公的隆重迎接和全权任命,而管仲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一路辅佐齐桓公,让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也是“最伟大”的霸主。
后来,管仲病重,齐桓公来到他的床前,向其询问接班人问题。
只见管仲气喘吁吁地说道: “主公,我死后,您千万不要任用鲍叔牙为相,否则你就是害了他啊。”
齐桓公虽然连连答应,但心里却不以为然,管仲死后,齐桓公果然任用鲍叔牙为相。
但鲍叔牙这个人有些过于“刚正”,他的眼里是容不下一点沙子的,所以他很快便遭到一些小人的恶意攻击,不久之后便郁郁而终了。
其实,不是管仲知恩不报,更不是他忘恩负义,而是因为他深知鲍叔牙“其为人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
这样的人少了一份圆融和变通,是很难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立足的。
管仲了解鲍叔牙,正如鲍叔牙了解管仲一样,他们之间无需说太多,因为彼此相知,从无隔阂,而这或许就是管鲍之交的真正秘诀吧。
庄子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用在管鲍二人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管仲对鲍叔牙从来都没有过分的亲近与客套,甚至他也未曾说出一句感激的话;
但在这世间,他依旧是最了解和关心鲍叔牙的人,哪怕在临死前,他还在为鲍叔牙担忧。
而且对于管仲而言,鲍叔牙既是朋友,也是伯乐,甚至还是恩人。
生活贫穷的时候接济他,名声扫地的时候支持他,性命堪忧的时候搭救他,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名震千古的管夷吾。
唐代诗人高适在《赠任华》一诗中写道: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
时隔千年,管鲍二人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管鲍之交”的深情余韵依然牢牢镌刻于人们心中。
参考内容: 1.《列子·力命》 2.《史记·管晏列传》 3.《左传·庄公八年》 4.《庄子·杂篇·徐无鬼》 5.《管子·匡君大匡》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