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联合主办的“故事沟通世界——阿来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于8月21日上午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E4馆中图活动区成功举办。
出席活动的重要嘉宾有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李清霞、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以及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海外汉学家等。活动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海外业务中心主任雷建华主持。
活动主要围绕阿来新书《云中记》展开。阿来在开场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中图公司的感谢,并风趣幽默地表示自己也是个“译者”,从事文学写作三十年来,每一次写作实际上也经历了一次翻译的过程,从藏语方言,到藏语普通话,再到中文普通话,这也是在脑海中的一个翻译的过程。
阿来幽默地表示自己也是个“译者”
他谈到,很多读者说,我的作品中有一些普通话中不常见的表达,比如“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这句是藏文中的一种祝福方式。因为西藏多山,道路大多弯弯曲曲,很少有笔直的道路。人也一样,一生多半坎坷。“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实际上就是祝愿对方,一帆风顺。阿来也表示很多人对西藏有误解,或是妖魔化、或是理想化。实际上西藏既不是蛮荒之地也不是圣地,它并非天堂地狱,而是人间,和我们生活的其他地方一样。天堂是光明的,地狱是黑暗的。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则要从黑暗之中寻找光明,从艰难之中发现希望,哪怕世界艰难,也要写的美好,要去发现人性最伟大的地方。并希望借助汉学家们的翻译,将这种美好带给各个国家的人。
阿来对话30国汉学家
吉来、哈立德
谈阅读、翻译阿来作品的感想
吉来(土耳其)
人类的感情是共通的,虽然语言不同,但感情都是一样的,中国故事对土耳其读者来说,也是有共鸣的。译者是沟通感情的重要桥梁。译者有感情,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才能用母语表达出来。土耳其也是处在地震带上的国家,这也是我想翻译《云中记》的原因之一。土耳其在1999年也经历过一场大地震,因此土耳其读者也很可能对《云中记》感兴趣。中国近些年来快速崛起,但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只知道它的崛起,但不懂它的人情。通过阿来老师的作品,我希望让土耳其读者看到中国人情的方面,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感受到中国人和自己文化的共同点。我希望明年完成《云中记》的翻译工作。这是土耳其人首次翻译阿来老师的书,我希望能够获得成功。我也希望翻译阿来老师的其他作品。
哈立德(突尼斯)
在2018年的BIBF上,我所在的突尼斯出版社与中图签了版权协议,当年10月,我驾车900km参加阿尔及利亚中国主宾国活动,从此开始对阿来的作品感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阿来老师的文学作品,一个月前我开始翻译《蘑菇圈》。当我发现阿来对故乡山水的依恋时,我感到非常有共鸣。因为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对故乡有特殊的怀念之情。在阿来的视频中,我看到了他“生命的颂歌”。阿来的作品风格是我喜欢的乡土文学类型,也将会在突尼斯甚至整个阿拉伯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感谢有机会在此发言,希望促进中突文化友好交流。
汉学家问答环节
罗豹鹿(墨西哥):
写作做到“简单”很困难。我也在翻译《蘑菇圈》。想了解阿来老师对于灵魂的理解。——“活人有政府负责,但是死去的灵魂需要有人安抚。
阿来:
我不确定有没有鬼魂,但我希望有。因为我也已经60岁,需要考虑后事。不希望死后只剩尸体。但中国的思想观念中,不信鬼神。汶川地震后,出现大量死亡。我作为志愿者处理尸体。这个过程没有祈祷,没有庄重的仪式,就像处理垃圾。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所以我希望有灵魂的存在。因此会在《云中记》写到,虽然村中的人已经迁移走,但鬼魂还留在原地,需要人安抚。
黎明(印度):
为何经历汶川地震十年后您才动笔?
阿来:
刚地震,只看见死亡,财产损失。只能想到绝望。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让毁坏的城市重建很容易,让受灾的人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非常困难。比如,一对夫妇失去了上中学的儿子,后来,他们可能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欢迎新生命的同时,又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好像生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忘记死去的儿子。还有很多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失去了妻子的男人重组家庭,他们都背负了死去的伴侣的记忆。如果第一天写,会写出悲伤。灾后重建的时候,会写出英雄。但是文学更深,需要漫长的时间思考。直到去年,十年纪念的时候,我通过书写文学,来忘记灾难的沉重。事实上,写出来之后,沉重的记忆还在,但至少没那么黑暗了。
杜光民(缅甸):
您对于死亡的看法如何?或者说您希望以怎样一种方式离开?
阿来:
我希望在高山之上,平静地,自然地接受死亡。而不要躺在医院里。
劳诺(芬兰):
您的作品已经被20多国译者翻译,请问如何看待文学的海外影响力
阿来:
歌德提出概念:世界文学。随着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从五四时期的拿来主义以来,一直在学习世界各国。如今,是要写出足够好的水准,输出到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中国文化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它有内部多样性。这时候,我们要不断进步,写得更好。
现场还有很多汉学家纷纷表达了对阿来作品的感想,还与阿来探讨了有关文学创作和翻译传播的很多话题。现场交流跨域国界、生动深入,成为BIBF 第一天的热议话题。
阿来与汉学家们合影
“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多语种翻译研修活动
“故事沟通世界”——阿来对话30国汉学家是2019年“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多语种翻译研修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由孔子学院总部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承办的2019“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多语种翻译研修活动于2019年8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来自18个国家的20名青年汉学家、翻译家、出版人相聚北京。在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将举办“故事沟通世界”、“多语种翻译工作坊”、“译国书香”等品牌活动,阿来、李敬泽、周大新、阿乙、鲁敏、张悦然、孙一圣、陈楸帆等国内著名作家受邀出席相关活动。
“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多语种翻译研修活动是为帮助世界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外文学、出版的深度合作与经验交流,疏通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的对话渠道,把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完整、准确、自信地呈现给世界。
海外业务中心
海外业务中心是中图公司推进文化“走出去”和国际化的重要部门。海外业务中心为中外客户提供纸质出版物出口、电子出版物出口、国际出版、版权代理、翻译资源和交流培训等全方位的“走出去”服务。其中出口业务涵盖书刊、音像、电子出版物、数字产品等各类出版物,年经营品种达30多万种,年实物出口600多万册,海外客户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出版物出口市场份额的30%以上。海外业务中心与国内外上千家出版社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世界各地200多名汉学家、翻译家进行深度合作,已实现版权输出1000多种,授权作品涉及20多个语种。同时,代理30多位中国知名作家的作品,并促成了莫言、余华、阿城、麦家、曹文轩、王安忆、李敬泽、陈染、迟子建、阿乙、盛可以、马伯庸等作家的作品输出版权到世界多个国家。
“故事沟通世界”、“多语种翻译工作坊”、“译国书香”是海外业务中心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开展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通过邀请国外翻译资助机构、翻译家、汉学家和作家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中国文学、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市场营销部:010-65856782
国际出版部:010-6506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