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漫谈:浅议书法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原创抱庸詩書2020-09-29 18:54:37
林语堂作为一个书法的“局外人”,对书法鉴赏却有着一番极深邃的见解,他说,“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从艺术鉴赏的角度看,书法之美,以线条结构体现的“形式”为第一根本,而书写的文字内容为其次,这个主次关系是确定的。当然,最理想的状态是相得益彰,如右军的《兰亭序》,鲁公的《祭侄稿》,文字内容本身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写的内容虽不是书法艺术最核心的内质,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以来的书法大手们将文字文采的打磨,作为孜孜不倦的目标。国学大师李苦禅说,“中国文明最高尚者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无论学书还是学画,学识、性情与精神的砥砺塑造,都不可或缺。而这些“字外之功”渗入字内的一切痕迹,也必将作为作品神态气韵的构成要素,留与世人与后人去参考评价。 故此,即便手法技艺十分精湛,而你写的是内容是灰色段子,或者是有违人常的东西,也决不可能称作是高端的书法作品,不可能入展,更不可能被传承。
当代人学书法,临摹过程有古章循,泥食于古之心司空见惯。在与古人切搓书书技艺的同时,使用文字的功夫已先落下风,书为心画,逐渐只是遗留在故纸堆里。历年来的书展大赛作品,虽也有原创的文章字句,细究其内涵品味,真正可圈可点者亦是寥若晨星。现象与问题的背后,或多或少也透视出当代书法的浮浅与急躁。
抱庸。
收藏
举报
12 条评论
评论
- 阳光如许21月前
《兰亭集序》这种行书用来写苏轼的《赤壁怀古》就不合适,缺少一种雄壮美,适合文人雅士骚客。文征明的行书用来写情书就适得其反,让人如临刺猥,很不适,什么情意都没了,倒是性格孤僻的人和愤青喜爱,这也正合文征明没多少风流史。赵孟頫的字很受官场和老干部青眯。以上是个人感觉,恕我直言 回复 ⋅ 1条回复3
- 林默之健龙达人1月前
书法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做了转换!作品的形式,成为“书法的内容”——其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而所书的文字内容,已经成为“书法得以承载的形式”! “书法内容”是主要的,而书法作品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已经成“书法的形式”转向了次要地位。 回复2
- 强哥书画1月前
收藏好文! 回复0
- 陈秀华299071月前
双节快乐[大笑][大笑][大笑]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