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12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 (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4)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15.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分) 译: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 16.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17.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12分)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得:同“德”,感恩、感激 ②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③假如,即使 ④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5.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优厚的棒禄的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6.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一一舍生取义。
17. 示例: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睡弃(言之有理即可)。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9-12题(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1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0、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1、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2分)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答案:
9、D 10、B 11、A 12、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死亦我所恶 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 不屑置辩
C. 所识穷乏者 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14.“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4分) 【链接材料】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二十年夏①,日侵朝,绝海道。世昌乘致远②,最猛鸷③,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④,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邓世昌列传》
注:①二十年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②致远:致远号巡洋舰。③鸷:凶猛。④罄:用尽。
答: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答案】2分B 13.【答案】2分乙 14【答案示例】4分 邓世昌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担当意识。在与日本海军交战过程中,邓世昌为赢取胜利,不惜与日本海军同归于尽。他用舍身忘我的言行鼓舞了士气,他为国捐躯的担当精神留名青史。 分析:结合链接材料内容分析担当精神2分;结合现实社会谈自己的感受2分(感受积极合理即可)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1-13题。(共8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可以辟患者 生于忧患 患难与共
B. 所识穷乏者得我 优劣得所 自得其乐
C. 行道之人弗受 行阵和睦 一目十行
D. 蹴尔而与之 藏书之家 求之不得
12. 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人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
【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
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
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3分)
【链接材料一】
阎进,隶宣武。建炎①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又问:“郎主③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④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⑤就死。
——《宋史•忠义四》 【链接材料二】
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⑥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⑦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注释:①[建炎] 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②[亡]逃跑。③[郎主]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④[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⑤[乡] 同“向”,面向,朝着。⑥[君]指谭嗣同。 ⑦[南海]指康有为。
答:
答案:
(三)(8分)
11.A(2分)
12.丙(2分)
13.答案示例:阎进心向南宋,舍弃金人优待而多次逃往宋地,即使被杀也要南向就死。谭嗣同变法图强,危难之时舍弃东游保身的机会,甘愿以死促使中国的变法成功。
(共4分。 “舍生”2分,“取义”2分)
文段(三)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4分)
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
篇名|示例|项目 | 列举事例 | 运用排比 | 运用对比 | 《鱼我所欲也》 |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把“ ① ”与“ 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守城方得“地利”却“ ③ ”的事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 答案:
19.A【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20.D【解析】“乡”同“向”,原先的意思。
21.(4分)①舍生取义 ②本心
22.(4分)①一箪食、一豆羹 ②万钟 ③委而去之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6-19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鱼我所欲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此之谓失其本心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9.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4分)
(二) 16.(l)想要的 (2)祸患,灾难 (3)通“向”,从前 (4)天性,天良(每空l分,共计4分) 17.C(3分) 18.(1)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共2分) (2)对于优厚的俸禄(高位厚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高位 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 19.参考答案;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社会上的哥 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糊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2分)我国历史上舍 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苏武牧羊,不改初心;岳飞抗金,精忠 报国;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教济粮。(事例1个1分,共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 此之谓失其本心 B.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蹴尔而与之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 舍生而取义者也 D.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你从课文的内容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悟。(6分)
答案:
10.D
11.(1)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2)以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12.略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 蹴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
③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嗜
④其弟子谏曰 其
2.翻译句子
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
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
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7.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
1. ①用脚踢②通“辨”,分辨。 ③特别喜欢(很爱好)。④他,指公孙仪
2. ①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②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7.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或: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