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适,比能力更重要!(欢迎关注空口有评NBA)
撰文|空空&编辑|雯雯
创办李宁30年了,57岁的李宁一直在找人,不为别的,就为了把手中的权力交出去。
你可能觉得难以置信,还有人会放着权力不要,拱手相让?也许只有真正熟悉李宁的人,才能理解。
与那些草莽出身的晋江同行们不同,李宁19岁就在体操世锦赛上创造神话,一个独揽男子7个项目中的6块金牌,轰动全世界;在两年后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一人独得三金二银一铜,成为当届奥运会奖牌拿得最多的运动员。
同样是李宁,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带伤出战,却接连失误,神话破灭,抱撼告别体坛。
可以说,在25岁之前,李宁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高峰和低谷,对于世人垂涎的权力和地位,他看得很透。
尽管后来李宁创办了自已的企业,成了国内运动员转型企业家最成功的例子,但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偏爱与投缘的老朋友交往。
为了方便与友人聚会,李宁特地在自家别墅地下一层的书房,装上了烧烤装置,每次都请厨师来家里做,闲暇时,他还常约上朋友一起爬山,或出国旅游。
“他朋友圈几乎没有商人,也很少有官员,都是体操队的故人,或是早年在健力宝的前同事。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他这些年一直在延续这种生活方式,受外界改变的东西很少。”
而且,李宁很明白,一个人能力再强、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事必躬亲、包揽一切,他需要找到得力助手,让他能从繁琐的公司事务中抽离出来,去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2018年接受《人物》采访时,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并不想做一个CEO,一个职业经理人,我是想做一个企业的投资人,或者企业的开创者。”
在李宁看来,一位企业家要有超前的市场洞察力,还要有追求财富的冲动,但一个CEO并不一定需要这些,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确保公司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正是抱着这种想法,这些年来,李宁一直在物色合适的人选,把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交出去,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
1998年,李宁迎来了自已的首位职业经理人——陈义红,在加盟李宁前,陈义红就职于国际体委下属的十佳运动鞋公司,有着丰富的运动产品运营经验。
陈义红赶上了好时代,那时的中国市场,耐克阿迪等国际企业尚未深入布局,而本土的晋江系鞋企也还没形成气候,凭借李宁的个人光环和人脉,李宁公司获得了大量资源,一度垄断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赞助权。
2000年,李宁销售额突破9亿元,陈义红风光无限,而彼时的安踏,穷追猛赶,销售额也才刚刚破亿。
然而好景不长,陈义红性格强势,控制欲很强,希望能在公司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但李宁却不想突出个人色彩,避免公司陷入家族企业的困局,这也是他找职业经理人的初衷。
2001年,陈义红离开公司,临行前,向李宁推荐了继任者张志勇。
与陈义红不同,张志勇是李宁公司自已培养起来的财务总监,张志勇接手后,开始像其他国产品牌那样疯狂扩张。
当时,北京奥运会的前景,带来了全民运动热,也拉动了体育消费市场,扩张门店,似乎是个无脑的正确选择。
但在狂欢背后,危机正在在酝酿,隔着经销商这层毛玻璃,品牌方看不清真正的市场销售形势,依然在盲目乐观。
雪上加霜的是,张志勇还主导了两大改革:一是国际化;二是年轻化。
乍一看,这两种做法似乎并无不妥,但在实际操作中,“国际化”高价挖来的国外品牌,没有产生期望中的价值,反倒成为累赘,而节节攀升的李宁产品价格,又吓退了不少老客户。
此外,“年轻化”对准的90后,当时还没有太强的消费能力,而夸张的设计,又让不少70后和80后直摇头。
2011年,李宁遭遇滑铁卢,净利润同比下降68%,在国内主要运动品牌中垫底,库存同比增长40%,平均周转天数比安踏多一倍。
次年,李宁的销售额被安踏反超,从此失去了中国体育品牌龙头老大的位置。
也是在这一年,危机中的李宁再度换帅,投资方TPG的韩裔美国合伙人金珍君空降救火,与李宁一同掌管公司。
金珍君此前曾力挽狂澜,拯救过女装品牌达芙妮,李宁希望同样的奇迹,能在自已公司上演。
金珍君走马上任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撤换掉了一大批公司高管,并对公司架构做了重大调整,将产品线细分为跑步、篮球、羽毛球、综合训练、乒乓球,每个项目都有自已的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团队。
为了缓解经销商库存和资金压力,金珍君说服公司,斥资18亿元,从经销商处回购库存,试图推动新品销售。
金珍君为了加强公司对渠道的控制力,还关闭了不少效益差的门店,扩大直营店比例,两年时间内,李宁的直营销售占比从20.8%,上升到2014年的38.3%。
但金珍君的铁腕治理,没能扭转李宁连年亏损的局面,从他2012年就任起,李宁公司三年分别亏损19.8亿、3.9亿和7.8亿元。
再加上他前期清理掉不少李宁老臣,犯了众怒,2014年底,金珍君也“离开”了公司。
“退居幕后”的李宁不得不亲自出马,拯救自已缔造的商业帝国。
“这些策略的执行和结果都不太理想,内部管理效率也有问题。到2014年,公司还不能够产生盈利,市场和董事会都比较着急,希望我回来接替具体管理工作。”
经过五年呕心沥血的治理,李宁公司终于有了起色,营收、利润率和库存等主要财务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显然不是李宁愿意过的,于是,在去年9月,他用3年3000万元的天价年薪,从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挖来了日籍华人高管高坂武史(中文名钱炜)。
高坂武史有着很传奇的“打工生涯”,“70后”的他出生于陕西,不到20岁就留学日本,25岁从关西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优衣库大阪一家门店的普通店员。
由于其突出的能力,仅一年时间,高坂武史就晋升为店长,半年后,当选优秀店长,并调往优衣库总部,负责生产管理。
优衣库2000年一年热卖2600万件的爆品摇粒绒系列,高坂武史就是背后最大的功臣之一。
2010年,高坂武史出任优衣库中国台湾地区CEO;两年后,升任迅销集团全球执行董事和优衣库中国大陆COO(首席运营官),他任职期间,优衣库每三天就在大陆新开一家门店;2017年,任优衣库韩国CEO,要知道,韩国是除日本和中国外,优衣库最大的市场。
在优衣库干了23年,高坂武史有着丰富的快消品门店、生产和管理经验,而优衣库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推新、消化库存及缩短产品销售周期的能力,而这也是当初李宁相中高坂武史的主要原因。
李宁给高坂武史的职位,是联席CEO,他和李宁各有分工:他负责集团运营,李宁把握集团人事、财务和战略方向。
联席CEO,也是李宁公司成立以来,授予职业经理人的最高职位。
高坂武史就任后,把优衣库的那一套做法,移植到了李宁身上,设计了一套效率提升指南,涉及店铺经营、库存消化到员工培训等方方面面,还像优衣库那样,将商品销售管理体系细化到颜色和尺码。
高坂武史改革的重点,是要提升李宁的单店运营效率,而不再像他前任们那样一味追求体量。
在日前举行的李宁2019年财报发布会上会,高坂武史19次提到“效率”一词。
“我们要成为肌肉型组织,避免成为只顾规模体量的肥胖型公司。”
从财报数据看,李宁确实正在向成为“肌肉男”努力:2019年,李宁营收提高32%,库存只增长了13%,平均运营资金也下降了16%,现金循环周期从40天下降到26天。
在门店管理和销售上,高坂武史经验丰富,但运动产品毕竟不同于时尚快消品,高坂武史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同优衣库主打基本款的做法不同,运动产品的专业性和功能属性,意味着李宁的产品品类要繁杂许多,同样的销售细分模式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另外,同优衣库全部是直营店的做法不同,李宁的门店中大部分还是加盟店,如何让渠道商更好地配合李宁公司的改革,是摆在高坂武史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谈到公司此前寻找经理人遇到的波折时,李宁说,找对人,比人的能力本身,更重要。
“有时候,不是某个人不行,也不是某家公司不行,是需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公司和工作中。”
希望这一次,李宁没有再选错人!
本文为空口有评NBA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并只允许微信公众号转载,不可发在其他渠道,违者必究。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