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再未出海决战,并非保存实力,而是出于无奈原创不沉的经远2019-12-30 20:55:07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执行护航任务的北洋水师主力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双方爆发激战。这是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的第一次对决,史称黄海海战或大东沟海战。 然而这也是甲午战争中双方最后一次海上对决,此后北洋水师一直没有主动出击,和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海上决战。由于战前李鸿章提出过“保船制敌”的构想, 而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在日本进犯旅顺时并没有积极主动出击,此后又提出了依托海岸炮台,和日本海军对抗的战术。因此有很多人批评李鸿章是为了保存实力,故意“避战保船”,导致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不再出海,将制海权攻守相让。 但是李鸿章在战前说要“保船制敌”,只是认为认为北洋水师各舰舰龄太长,速度慢,难以和日军海上对决,所以才提出要保全北洋水师,以牵制日军。不过实际上随着形式的变化,李鸿章意识到双方都极度依赖海运,因此已经要求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出海巡航,“相机迎击”。 而丁汝昌建议在近海和日本海军对抗,也是根据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无奈选择。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不仅损失惨重,而受伤各舰并未得到及时修理,因此实力受到很大削弱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在总体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激战5小时,坚持到了天黑,终于迫使日本联合舰队主动撤退,保证了正在卸载陆军的运输船队的安全,但是自身也损失惨重。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的穹甲巡洋舰“致远”、装甲巡洋舰“经远”、碰撞巡洋舰“超勇”、“扬威”先后战沉,而无防护巡洋舰“广甲”在逃跑途中搁浅,经施救无法脱困,最终不得不自毁。这样在黄海海战中共计损失了5艘巡洋舰。 在这5艘巡洋舰中,“超勇”、“扬威”两舰是北洋水师各主力舰中舰龄最长的军舰,早已在北洋水师中退居二线。而“广甲”虽然相对新一些,不过其舰型老旧,战斗力有限,因此这3艘军舰损失对于北洋水师来说影响不大。 但是“致远”和“经远”两艘军舰是北洋水师中的绝对主力,而且“致远”管带邓世昌在军中也以豪勇出名。这两艘军舰战沉,对于北洋水师的实力和士气来说影响很大。 致远舰
而且北洋水师的实际损失并不只有这些,在海战中,包括“定远”、“镇远”在内的北洋水师各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像定远舰左侧主炮的炮架被日本炮弹击中,炮耳轴承座和仰角指示器碎裂,镇远舰主炮的弹药扬升机也被击伤,舰艏的150毫米副炮故障。 而各舰中又以装甲巡洋舰“来远”受伤最为严重。“来远”在海战中被日本炮舰赤城发射的120毫米炮弹击中了堆积在舰尾甲板上的小口径炮弹,结果炮弹殉爆并引发大火。“来远”舰尾被大火严重烧伤,部分钢梁也在大火中被烧得变形。 北洋水师的维修基地设在旅顺船坞,海战以后各舰都返回旅顺接受修理。但是旅顺船坞在建设时只考虑了平时为北洋水师提供日常保养,并未考虑到实战中会有大批军舰受伤需要修理,因此仅有半吨的汽锤一座,无法制作大的部件。船坞也仅有一座,只能让伤势最重的来远先进坞修理,其他各舰停泊在码头上直接展开修理。 修理中的定远舰
由于缺乏配件,主要的维修工作紧紧是将受损部位拆除或者稍做整修。像近海防御铁甲舰“平远”的主炮炮罩在战斗中被“松岛”的120毫米火炮击中打穿,在修理是因为没有炮罩可以更换,于是仅仅将损坏的炮罩拆除。还有被打坏的前桅也无法修理,最后只能把桅盘拆除,上半截被打坏的桅杆锯断。 而“定远”、“镇远”的锚机都在战斗中被打坏,由于没有备件,需要临时赶制,因此只能先行把损坏的锚机拆除,改为人工起锚。这样每次起锚需要2小时的时间,在突发战斗的情况下定镇两舰难以即使启动,也影响了两舰的反应速度。其他各舰的修理方式也大致如此,只有被打坏的火炮因为要面临接下来的战斗,才重点加以维修。 黄海海战后的平远舰,桅杆被切去了一半
而且旅顺船坞的工匠数量也有限,鼎盛时不过600多人,不到福建船政局的1/3,因此即使从北洋水师中抽调懂技术的水兵协助,维修进度还是非常缓慢。经丁汝昌与负责管理旅顺船坞的龚照玙协商,让龚照玙上书李鸿章,请求从天津机器局、开平矿务局、大沽船坞等处抽调工匠来旅顺协助修理。然而从各地抽调来的数十名工匠抵达旅顺以后,双方却因为工资等问题发生争执。龚照玙居然不顾战事紧张,要将工匠们驱逐回去。丁汝昌不得不居中斡旋,向龚照玙陈述厉害,才终于将这批工匠留下。 虽然增加了工匠数量,但是北洋水师各舰的维修进度依然缓慢,李鸿章对此也是心急如焚,多次致电丁汝昌询问维修进度,要求他尽可能安排可以出海的战舰出海,以便虚张声势,防止日本海军发现海防空虚,大举进犯。在李鸿章的催促下,丁汝昌10月16日率伤势较轻的“定远”、“镇远”、“济远”、“靖远”、“平远”、“广丙”6舰返回威海,补充弹药燃煤以后出海巡逻,以威慑日本海军。此时距离黄海海战已经差不多过去两个月了。 黄海海战后的定远舰局部
除了维修工作,北洋水师的弹药补给工作也进展不顺在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就因为弹药不足和弹药质量问题而深受其害。以“定远”级铁甲舰的305毫米炮弹为例,帮办“镇远”管带美国人马吉芬在回忆录里就提到,在战斗了4个多小时以后,“镇远”的305毫米主炮仅存25发穿甲弹,榴弹已经全部用完。而在此后的战斗中,“镇远”又陆续打出去了22发305毫米炮弹,战斗结束时只剩下3发炮弹。 “镇远”在战斗中共使用了97发305毫米炮弹,这样战前“镇远”的主炮总共备弹仅有100发,只有其理论备弹数200发的一半。从表面上看,“镇远”在战斗中并没有打完炮弹,因此实战中弹药储备不足的问题没有对它造成直接影响。但是实际上随着弹药逐步耗尽,炮手肯定会减缓发射速度,降低了火力输出。马吉芬的回忆也提到“镇远”在装填上最后3发炮弹以后不敢轻易发射,可见炮弹不足对“镇远”正常发挥战斗力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定远”的情况也是类似,两舰的弹药储备显然严重不足。然而这已经是丁汝昌战前把天津、旅顺库存的305毫米炮弹全数搬空的结果,因此战后北洋水师弹药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丁汝昌在抢修受伤各舰的同时,又不断和负责北洋水师弹药供应的盛宣怀、张士衍、龚照玙等人联系,要求尽快完成各舰的弹药补给工作。 定远舰的305毫米国产短开花弹
由于此前库存已经全部调拨给北洋水师,因此盛宣怀只能一面下令加紧生产,一面紧急向海外订购了1160发305毫米钢开花子。钢开花子指的是带弹底引信的穿甲弹,其威力比北洋水师原来用的穿甲弹和普通榴弹要强的多,也是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的主要用弹。如果北洋水师装备这批炮弹的话,那么无疑会战斗力大增。 然而从海外购买耗费时间,需要等到半年以后才能到货,显然北洋水师已经等不起了,所以盛宣怀只能边生产边调拨,天津机器局生产一批炮弹,就补给北洋水师一批。 10月2日,第一批80发305毫米榴弹运到大沽装船,运往威海。10月8日,盛宣怀告诉丁汝昌,天津机器局第二批305毫米榴弹也即将造好,在10月11日,这80发305毫米榴弹发往旅顺。11月8日,第三批包括305毫米炮弹在内的410发大口径炮弹由大沽出发送到威海。 第三批炮弹中305毫米炮弹的数量并无记载,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确认一点,11月8日以前,北洋水师得到的305毫米炮弹仅有160发,“定远”和“镇远”的8门主炮平均每门只能分到20发炮弹。按照马吉芬的说法,在黄海海战时定镇两舰的主炮炮弹基本耗尽,那么这160发炮弹根本不够一次激烈的战斗使用,此时的“定远”和“镇远”实际上是没爪的老虎,虚有其表而已。 处于类似困境的还有“平远”,“平远”的260毫米炮弹国内一向没有生产,因此除了等待向国外订购的220发炮弹到货外别无他法,在接下来的战斗里,“平远”只能依靠库存的35发炮弹来应付。 相比之下“济远”、“靖远”和“来远”的弹药情况要好一些,毕竟210毫米、150毫米克虏伯炮除了北洋水师外,沿海各炮台也多有装备,因此弹药储备量较足,可以临时调拨应急。
丁汝昌最后决定困守威海,也是北洋水师的实际情况所限综合北洋水师修理情况和弹药补给情况看,在海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洋水师所剩的7艘主力舰中“来远”伤势过重不适合出海,“定远”、“镇远”、“平远”弹药不足,只有“济远”、“靖远”和“广丙”情况好一些。因此虽然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只损失了5艘军舰,而且只有两艘是主力舰,但是实际上其战斗力损失了接近一半。 相比之下,在黄海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仅有旗舰“松岛”因为伤势过重不得不返回吴港进行大修,“赤城”、“比睿”、“西京丸”3舰伤势较重,返回日军设在大同江附近的渔隐洞锚地进行修理外,其他各舰在临时锚地由修理船元山丸进行紧急抢修,在海战后的第4天,也就是9月22日就已经修理完毕。“赤城”、“比睿”、“西京丸”修理时间相对长一些,在此后陆续归队。 此外日本海军征用的“千代丸”和“土洋丸”两艘商船运来了炮弹,对参战各舰进行了补给,而“玄海丸”则运来了水兵,替换下了各舰伤员,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完成了战斗准备。而且伊东祐亨为了防止再和北洋水师主力遭遇,因此在接下来的几次行动中都主力全出,将未参加黄海海战的第二、第三、第四游击队全部拉上前线,实力反而比黄海海战时还要强上几分。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黄海海战中被打成重伤
以黄海海战时双方的兵力对比北洋水师尚且不敌,此时此消彼长,双方实力差距更大,丁汝昌自然不可能率领6艘弹药不足的战舰冒险去挑战日本联合舰队,因此只能在旅顺、威海附近巡视,稍作威慑而已。 11月14日,“镇远”在威海进港时又因为航标被大风吹偏,结果触礁,水线下多处进水。由于此时日军攻占了旅顺,“镇远”无处修理,因此只能对破损部分进行简单的修补,虽然还能继续战斗,但是无法应对恶劣海情,航速也大幅度下降,北洋水师实力又受到了很大影响。 也正是基于“镇远”、“来远”两舰难以出海的实际情况,丁汝昌才决定在威海各炮台的掩护下,在近海和日本联合舰队交战。这也是根据北洋水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无奈决定,并非简单的为了“避战保船”。
收藏
举报
246 条评论
评论
不爱吃月饼2019年12月30日
借口理由太多。1974年和1988年解放军海军的困难大得多,实在不行解放军连手榴弹冲锋枪都用上了。 回复 ⋅ 23条回复14
东游世界9月前
一艘敌舰也没打沉,后面躲在威海避战保船。清政府早知道海战是这么个结果,当初一艘军舰也不会给买,直接把水师的人马送去湘军和淮军当陆军,还省钱了。这样反而把银子白白扔在大海里了。 回复 ⋅ 21条回复4
历史地理杂学3月前
存在舰队学说,就是说的即使舰队不出动,只要存在就是威胁。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把刀别腰里,对方就会感觉到威慑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手的武器更危险。德国,俄国,清朝都是存在舰队学说的忠粉。而英美日是开放海洋学说,制海权对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 2条回复1
用1787032566970宏达9月前
黄海大战,定远、镇远两舰各只打出七十来发主炮炮弹,那么一百六十发305mm主炮弹也足以应付一场类似黄海海战的大战,此时日军仍旧是其炮不能打穿定远、镇远两舰的装甲,完全可出海巡逻,保持相应制海能力,既便碰上日军主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倘若运气比上次海战稍微好点,比如打中敌舰弹药库会爆炸,取得转折也未可知,总之,别人打不穿我装甲,我就有赢的可能,而龟缩不出,必定失败! 回复 ⋅ 15条回复6
木头1268442762019年12月31日
翁同龢不应该当替罪羊!李鸿章把大部分海防经费投入工程,严重影响海军建设才是根本原因。光是旅顺的炮台工程就修了十六年,耗费几千万两白银,加上威海的炮台,工程费用可想而知。今天的腐败案件中,许多都和工程有关。李鸿章为什么那么热衷工程?那些耗费巨大的工程,到底产生了什么效果?由于大部分海防经费被用于工程,没有钱买军舰,被日本买走成为吉野;没有钱买炮弹,导致定镇两舰八门主炮总共才三发合格的炮弹,这种仗怎么打?由此导致的惨败,李鸿章置身事外,却让翁同龢去背锅,什么人在这样颠倒历史真相,愚弄国人视听?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