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资料 一、读音 崩殂( cú ) 疲弊( bì ) 陛下( bì ) 恢弘( hóng ) 妄自菲( fēi )薄( bó ) 以塞( sè ) 庶( shù )竭驽( nú )钝 陟( zhì )罚臧( zāng )否( pǐ ) 裨( bì )补阙( quē )漏 郭攸( yōu )之 费祎( yī ) 行( háng )阵和睦 长( zhǎng )史 猥( wěi )自枉屈 夙( 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以遗陛下(wèi ) 斟( zhēn )酌( zhuó )损益 攘( rǎng ) 除 二、停顿 ① 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今/ 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 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 以咨之,必能使/ 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 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 以驱驰。 ④ 先帝/ 知臣谨慎,故/ 临崩/ 寄臣/ 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 忧叹,恐/ 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 不毛。 ⑤ 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出师表》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① 先帝创业(统一全国的大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用于帝王),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泛指民力困乏),此诚(果真,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于内(朝廷),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疆场)者,盖(副词,表推测原因,大概是因为)追先帝之殊遇(特殊的礼遇),欲报之于(给)陛下也。诚宜(应该)开张(扩大)圣听,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展)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随意地看轻自己),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以(以致)塞忠谏(忠心地进行规劝)之路也。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礼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人们忠诚劝谏的道路啊! ②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拔、晋升)罚(处罚)臧(赞扬)否(批评),不宜异同(不同。偏义复词 ,词义偏在“异”上)。若有作奸(做奸邪事情)犯科(触犯科条)及为忠善者(尽忠心做好事的人),宜付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论(判定)其刑(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公平清明的治理)之理,不宜偏私(偏爱,有私心),使内外异法(宫内和丞相府赏罚标准不同)也。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好事的,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让宫内和丞相府赏罚的法令不同。 ③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的人,诚实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志虑(志向和思虑)忠纯(忠诚纯正),是以(因此)先帝简拔以遗(给予,留给)陛下。愚(我,古时谦称)以为(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全)以咨(询问)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弥补)阙(同缺,缺失、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这里指有启发和帮助)。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是以众议(商议)举(推举)宠为(做)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行伍、部队)和睦,优劣(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得所。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过去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都得到合理安排。 ⑤ 亲(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没有不)叹息痛(痛心)恨(遗憾)于(对)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计算着日子等待,指为时不远)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便为时不远了。 ⑥ 臣本布衣(平民,借代用法),躬(亲自)耕于(在)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有名望,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自枉屈(屈尊就卑),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后值(遇到)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时以来)二十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年矣。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贵有名望。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的关头接受命令,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⑦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托付)臣以大事(国家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没有效果),以伤先帝之(的)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不生草木,指贫瘠的地方)。今南方已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已足,当奖(鼓励)率(率领)三军(军队的统称),北定中原,庶(期望)竭(用尽)驽钝(平庸的才能),攘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也。至于斟酌(考虑)损(损害)益(益处),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效果,以致于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木的贫瘠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率领军队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王室,迁回到旧都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的)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⑧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来)告(祭告)先帝之灵。若(如果)无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话),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揭示)其咎(过失)。陛下亦宜自谋(自行谋划),以咨诹(询问)善道(好方法),察纳(明察采纳)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深追(深切地追念)先帝遗诏。臣不胜(不禁)受恩感激(感奋激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落下),不知所言。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功效交付给我,如果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皇上恩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不禁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着奏章,眼泪滴落,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四、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①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②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 ③卑鄙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④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感谢 ⑤涕 古义:鼻涕 今义:眼泪 2.一词多义 ①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路,途 以咨诹善道:方法 ②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留给 以光先帝遗德:留下的 ③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 评论 ④临 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临表涕零:面对 ⑤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用来……的事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办法 ⑥行 然后施行:动词,做,实行 性行淑均:名词,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伍,部队 ⑦于 躬耕于南阳: 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对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 欲报之于陛下: 给 还于旧都: 到 ⑧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 连词,表时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来 3.词类活用 ①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②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扩展,发扬 ③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④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⑤亲贤臣: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⑥远小人: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⑦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⑧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形容词作名词,怠慢 4.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失、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五、文学常识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主旨: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六、课文分析 1: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明确:提出三个建议: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2.赏罚公平 3.亲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忠奸不分,赏罚不明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文章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刘禅要“亲贤远佞”。 3.文中隐藏的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言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指日可待 察纳雅言 亲贤远佞 临危受命 感激涕零 七、课文重要知识点 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诸葛亮主要提指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最重要。 因为: 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亲近小人,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塞忠谏之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了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追述了三件事: ①先帝三顾茅庐,有知遇之恩。 ②自己临终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 ③先帝白帝城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用意: ①表达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②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③劝勉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3.文中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不知所云、作奸犯科、苟全性命、危急存亡、裨补阙漏 计日可待、察纳雅言、临危受命、不毛之地、感激涕零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⑩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你认为《出师表》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忠心可鉴。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是为了保证北伐的顺利进行。文中还追叙了先帝的知遇之恩和以身报国的经过,目的是让刘禅知道了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诸葛亮为报先帝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的知遇之恩,披肝沥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言辞质朴无华,恳切感人。全文624个字,先后13次提及“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