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假借字闲读与苦读2020-08-14 07:57:56
读古书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字,依照它本身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比如“蚤”:从字形看属虫类,本义是跳蚤。可是根据这样的意义,无法理解“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这句话。如果换个同音字“早”来解释意思便通了,就是“要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蚤”同“早”,这是古字的“同音代替”,“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当“早”讲,“早”是“蚤”的假借义。 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本字的假借,一是有本字的假借。无本字假借是传统所谓“六书”之一,有本字假借即传统所谓“通假字”。
1.无本字假借 口语里有这个词、但没有书写这个词的字,不是为这个词造个新字、而是借用一个现成的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这叫假借。假借字的这种由来和古今字是一样的。 例如:“我”本是一种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汝”是水名,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权”字从“木”,本义是黄华木,假借为秤锤;“征”字从“ㄔ”,本义是征伐,假借为“征税”的“征”;如此等等。 假借字和古今字情况不同的是:古今字指后来为借字造了今字的一类。由于造了今字,所以是古今字问题,如“说”和“悦”、“竟”和“境”。我们现在不说“说(喜悦)、竟(边境)”是假借字,是因为它们已有专字(今字)。假借字指后来没造今字的一类,借字一直借到现在,“我、而、汝、征”无不如此。 有的后来虽然造了今字,但不是为借字而是为本字造的,本字和今字成为古今字,而借字始终是借字,无所谓古今字。前边说过的“莫、孰”就是如此:本字“莫(日暮)”和“暮”是古今字,本字“孰(生熟)”和“熟”是古今字,而“莫、孰”的借字——否定词“莫”和疑问代词“孰”,则始终是个假借字。开始是借了个字,后来又没为它造专字(今字),无本字假借特指这种情况。 明白假借字的实际意义在于:有些字(词)的意义是字形说明不了的,是和词的本义无关的。例如:“权”字从“木”,本义和秤锤有什么关系?“征”字从“ㄔ”,本义和征税有什么关系?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在字形分析上兜圈子,牵强附会地说是引申义,而要实事求是地看作“假借”。 2.有本字假借 语言里有这个词,也有书写这个词的字,作者放着现成的本字不用,却临时借用了其他的同音字或近音字。这或者是书写人提笔忘字、一时写了别字,或者是作者图省事、写了个笔画较少的同音字,或者是古书传抄、刻写中出现的问题。后人见前人、尤其是名家有那样用字的先例,也就跟着那样写,于是本字和别字“通用”了。 例如:“早”写成“蚤”,“背”写成“倍”,“叛”写成“畔”,“疲”写成“罢”,“伸”写成“信”,“尚”写成“上”,“誓”写成“逝”,“豢”写成“贯”,“馈”写成“归”,“霸”写成“伯”,“谪”写成“适”,“赐”写成“锡”,“经”写成“更”,等等。 未完待续……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