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说文本阅读 储备小说题型解法 ——中考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微观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距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复习,掐指一算,包括午自习、晚自习的语文课不足五十节课,而小说专题的复习,最多不超过四节课。如此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如何最有效的进行小说专题的复习呢?下面,我就将我的几点认识和大家共享。 一、研究好小说的命题走向。 综观近五年南通市中考题,整篇阅读,只有2016年考了一篇小说《大印象》,其它都是散文。 小说阅读主要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命题者围绕小说,会怎样命题呢? 我想,小说命题虽灵活多变,但不会偏离这五个关键词: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探究。因为:小说的三要素不是孤立的,人物形象的刻画离不开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又是随着情节的推动(发展)而逐步刻画完整的;小说中的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而环境描写是既能烘托人物,又能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所以,小说的三要素是紧密相联的,同时它们又都是围绕主旨展开的。从三要素着手,我们才能理解作者蕴涵在小说中的情感态度,价值审美,实现小说反映生活,思考生活的价值。 了解了小说的命题走向,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那么,在复习时,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第二,关注好学生粗读与精读的阅读环节。 要想做好题目,有效阅读是前提。 1.学生能否能通过粗读,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好主要的故事情节;能否明确小说人物,把准作者的情感倾向与写作意图。因为,小说最为典型的题目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当然,情节概括的题型会有很多,比如: (1)文字直述题:依次概述有关某个人的几件事。(2016南通中考《大印象》; (2) 根据提示,用短语补写情节题: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中考指南《拉面》)。 (2020年柳州中考题《尊贵的骡子》;2020海南中考题《老师,我出彩了吗》;新中考《酿泉》“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3)局部内容的理解或是补写人物的心理或是作者态度等。(新中考《一声“喵喵”》第1 题;《雪夜的老人》第1题;) 2.学生是否能通过精读,读准题目要求,揣摩出题者的用意;能否读准答题区域范围内外的文字,力求全面而准确的回答问题。 (1)读准题目要求,揣摩出题者的用意。比如:我们都知道概括故事情节,可用套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但很多的学生并不能有意识辨析:“概括几件往事”,“概括几件快乐的往事”和“以‘草场’为中心,概括几件快乐的往事”这三种题目的不同。我们也知道,补充情节,要注意关注已有格式及陈述对象,因为事件的复杂性,他们却难以找准相应的情节。教会他们如何理清前后情节,避免交错,这才是关键。再比如:小说标题的用意和妙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妙处指的是标题所起的作用,而用意则是作者用此标题的意思意图。 看不准题目,学生们常说是:粗心大意。老师们常说是:习惯不好。而我则认为是:学生的解题品质有待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辨析不清而导致的偏差比比皆是,以致“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解题品质的提升,它更需要的是学生的静心耐心与细心严谨! (2)精读答题区域范围内外的文字。 以如皋一模《小村鼓王》第18题为例:文中画线句相近,又前后关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甲】可是他一敲鼓,村里人竟然奔走相告,一块来看稀奇。 【乙】只要他一敲鼓,村里人仍回奔走相告,一块来看稀奇。 很多学生只是扣住“竟然”“仍加”“稀奇”这三个字进行单个解读,却不能紧扣上下文,读懂【甲】【乙】语句中侧面衬托的人物形象。不能联系前后乡亲们的态度变化,读懂对比的目的,是突出他成为“小村鼓王”的变化成长之路,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任何一种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语境的基础上,同一内容,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作用。只有结合语境,精读答题区域范围内外的文字,才能真正读懂作者的写作用意。 第三,储备好各种题型的解法。 怎样才能让学生一看到题型,就有很清晰很明确的概念意识?至少不会偏离方向,答非所问,出现诸如要求写表达方式,却答成修辞答案的头疼事。题型千万种,我们取哪几种?紧扣小说考查热点,我们要提醒学生,储备好各种题型的解法,让自己胸有成竹。 1.合并同类,总结同类题型的解法。 比如:情节概括题解法储备。小说情节的考查,除了常规概括故事情节,还可能涉及:(1)情节的特点与情节作用(特别是高潮或结尾的作用;悬念和误会的作用);(2)情节的叙事视角。(3)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题型。对于这些题型,要让学生有相应的解法储备。比如: 例1:(2016中考题《大印象》)第三题:本文第(5)段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海安一模《我的一笔财富》)第②段内容似乎和“踩桑枣”这一主要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分) 例2:(新中考P133《小铁捶》第4 题):请简要分析文中插叙部分的作用。 例3:(新中考P138《一汤陈》第4题):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 例4(海安一模第19题):从全文看,第⑥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分) 可见,这些题目,都是情节是否合理的不同问法,它们的答案也是有规律的。要从结构的完整,与上下文关系或作铺垫,表达效果(设悬,激趣,引发思考,推动情节发展等),侧面衬托人物形象与主题方面考虑。而第2、3、4题则是考的插(补)叙的作用,它还有写明交代某情节原因(或来历、目的等)的作用; 2.比较辨析,分清易混题型的解法。 比如:情节的特点与情节的作用是不同的概念;一般情节与插叙情节的作用也是有区别的。叙述情节的视角转换。学生既要熟悉“我”作为叙事视角的作用,又要学会辨析多重叙事视角的作用。比如:(如东、启东、通州一模)小说主体部分用“我妈”讲“我妈”故事的方式叙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从“我妈”的视角讲述外婆的故事,叙事视角独特。① “我妈”不但是讲述者更是亲历者,更真实可信;②第一人称叙事更亲切;③便于抒发对外婆的感恩、敬重、怀念之情,更有感染力;④“我妈”讲“我妈”的故事,还表达了“我妈”希望“我和弟”传承好家风的愿望。 3.回归错题,巧记错率高的题型解法。 错题需要做上记号,寻找原因,巧记解法。比如,将小说环境描写作用归结为:“6个了”的作用:交待了(时间、地点、气候等),暗示了(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或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作了铺垫…… 当然,环境描写的考查题,也是灵活多变的,解法储备不是万能的钥匙。比如:分析环境描写的表现特色题失分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就需要给学生一个抓手,让他们牢记此种题型的解法。 示例1:(实验周测三第17题)结合全文,仔细阅读本文第⑩段划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作用上的不同点。(5分) 【链接材料】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溜索》) ★再次补充表达技巧突破点: 1. 抓特征:抓住具有季节或地域特征的代表性事物; 2. 找角度:抓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描写; 3. 四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衬托)结合; 4. 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5. 析语言:句式、风格、炼字等。 第三,强化好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其实,题型解法的储备,就是给题型解法建模。但是过于模式化,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考虑问题单一化、固化。答题时,容易出现答题要点不全的现象。 强化好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意识,是能快速提高答题正确率的有效举措。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请看这两题: A.《清风拂面》这篇小说中的“我”、理发师傅和小伙子三人,你认为哪一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B.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2020.广西中考题《师傅点燃的一盏灯》; 很显然,无论是谁,都要紧扣文本从多角度阐述理由。但不同的,A题不仅要回答主人公是谁,还要回答其他两个人为何不是主人公。 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往往只看到直观的人物形象,却缺少这些角度意识: (1)扣陪衬人物分析主人公。如:小说的主人公是姥爷,第③④⑦段却穿插详写“黄三帖”,这样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020湖北中考题《姥爷的秘方》) (2)扣个人情感、心理或行为变化分析人物。如:小说《清风拂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答题者要从“捡钱”前,“捡钱”时,“捡钱”后以及了解了理发师傅家境后四个时间段去分析。再比如:(2020浙江省中考题)文中画线处是多诺万讲述故事时的心理变化,请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扣词语或扣手法分析人物。小说《绿油油的石砲沟》:文章用“涌动的绿意间,我看到一个渺小却又高大的背影”结尾,这样有何表达效果? (4)借获奖感言体现人物形象。如:(《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这些题目都要求我们学生能够联系前后文,从某一个点生发出去,进行比较分析。比如第(3)小题,学生能答到:从内容上看,用“渺小”一词写出了王占峰处于“涌动的绿意间”身形显得渺小,侧面表现出了他种植树林的辽阔与茂密(学生不容易想到);也能看出“高大”一词对王占峰的精神做了褒扬。两相对比(学生不容易想到),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王占峰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点明中心,突出主旨。从结构上看,用简洁语言,总结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学生不容易想到)。 人物形象分析易失分原因: 1.不注意区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别是:线索人物““我)及其他人物。不善于画出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征、经历、修养的句子,不善于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描写句,不善于捕捉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句。 2.不注意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个性特征1,2,3……),所析人物形象重复用词。不注意结合事例分析人物形象(个性特征1+事例1;个性特征2+事例2;个性特征3+事例3……) 3.只注重直接分析人物形象,而在品析词语、句子时,忽视主要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示例:(南京考题《秋祭》)结合小说品味加点词语。“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答案: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 4.不注意区分:是人物形象还是性格特征。人物形象包括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比如(2020连云港中考试题《拣麦穗》)简要概括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答:①年老丑陋 ②慈祥乐观 ③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④内心纯朴善良 ⑤无私关爱他人。再比如: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分别概括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性格特点。答:行者:本领高强、忠诚无二、有情有义、脾气急躁;八戒:知错能改、不失忠勇、聪明机智。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能力,如: 1.给合前后内容比较解读。 2.结合同一内容处于不同位置的作用解读。 3.结合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体验等解读。 4.结合人物关系的变化进行解读; 5.结合虚实相生、正侧面描写、象征等手法进行解读; …… 失分率较的还有小说的主旨题与探究题: 常见的主旨分析失分: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只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却不知性格或精神特征;知其性格或精神特征,却分析不到社会生活。《小村鼓王》的主旨就不只是鼓王的性格特征和作者的赞美之情,而是继承传统文化,追求文化生活。 常见的链接答题失分: 题型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启发、感悟或措施等)。 题型2:链接课文比较探究。可链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探究。 链接比较题,可链接小说(含名著)、散文、诗歌、戏剧等,形式多样;可链接内容理解、语言赏析、描写方法、表现手法、主旨情感等,角度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小说训练时,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精准的审题,丰富的解法储备,多角度多层的解读固然重要,但用心组织好答题语言,规范好每道题的答题才是答题的有效保障。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凡事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想让不同的考生能在同一时间,却在不同的地点做同一份试卷,而能得出近乎相同的答案,意味着什么?很显然,阅读题也有内在的规律,找出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想要让问题迎刃而解就容易多了。所以,走近小说阅读文本,在掌握小说文本特点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努力做到:一会读,二有储备,三要有技巧。我相信,孩子们的解题能力必有大幅度的能升,在一个多月后,他们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六月天。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点滴体会,谢谢!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1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