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些可笑,
她和徐悲鸿的半生情缘,
竟是一张考卷惹起的。
要不是那张考卷,
她或许会做个传统、古典的女子,
平静度过自己的一生,
而不是在白发苍苍时,
手捧恨恨泛起的回忆,孤独终老…
1899年,江苏宜兴的望族蒋家,
一个小女孩儿呱呱坠地。
正巧东院的一株海棠花开得艳烂,
祖父蒋萼觉得这是吉兆,
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笑道:
“将来这孩子的一生,
也会像这院子里的海棠一样,
不如就叫她棠珍吧。”
小棠珍的父亲蒋梅笙是位名士,
在当地开了两家女子学校,
棠珍自小便跟着父亲读书,
但她的性子热辣,偏不爱读那些,
你侬我侬才子佳人的小说,
只捡《水浒》《三国》来读。
13岁这年,父母给她定了亲,
未婚夫是苏州的查家公子查紫含。
那时的蒋棠珍尚不知,
这门亲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13岁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
虽然谈不上绝美的姿容,
但自有一番沉静的闺秀之风,
平时不爱说话,内里才思敏捷。
父母的安排,她本不会忤逆的,
偏巧这时家里出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徐悲鸿。
徐悲鸿早年和蒋棠珍的伯父,
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书共事,
不久之后便成了蒋家常客。
见到他之前,蒋棠珍早早听说过,
许多有关他的轶闻轶事,总把他看做与众不同的人物。而每每徐悲鸿造访离去,
父母都会对其大加赞赏。
极偶然的一次,她听父母说,徐悲鸿17岁时,父母给他定了亲,可他不满这门亲事,离家出走,结果被抓了回去,不得已而成婚。后来太太死在了乡下,孩子不久后也夭折了。听了这段旧事,蒋棠珍又钦佩又悲悯,此后父母再说起徐悲鸿的什么,她总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偷听。听得越多,她越觉得徐悲鸿的身后,是一个更为绚烂的世界,而自己若是就这么嫁了人,怕是只会成为屏风上的一只鸟,再也飞不起来了。
有一次,父母忽然感慨道:“咱们要是还有一个女儿就好了。”听到这句话,蒋棠珍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话是针对徐悲鸿说的,想必在那一瞬间的心悸中,她对徐悲鸿的爱就已注定了。
不久之后,她听说查紫含为帮弟弟作弊,居然问自己父亲索要考卷。在蒋梅笙拒绝了这个要求后,蒋棠珍也对未婚夫充满了鄙夷。婚期一天天临近,她整颗心像被冰冷的石头压迫着,“难不成我要给这种人做妻子吗?”万万没想到,突然一天,同乡朱了洲来到家里,偷偷地问她:“假如有人想带你去国外,你去不去?”蒋棠珍的眼前闪过徐悲鸿的身影,未等她心里的惶乱与无助涌起,朱先生说出徐悲鸿的名字,她便脱口而出:“我去!”
私奔前,徐悲鸿刻了一对水晶戒指,分别刻着“悲鸿”和“碧微”,还把“碧微”天天戴在手上。有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他未来太太的名字,言语之间充满了爱意。1917年5月的一天夜里,趁着父母出门听戏不在家,蒋棠珍留下书信,和徐一起前往东京。从此人世间再无“棠珍”,只有“碧微”了。
02
到了日本之后,两人拿着仅有的两千元,蜗居在一间小房子里。一个曾是名门望族的大小姐,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无名画家,柴米油盐的日子应付得并不那么自如,
身处异乡,言语不通,蒋碧微多少有些苦闷。因为害怕父母远赴日本寻人,每当家里有中国客人来,蒋碧微都只好躲进厕所。徐悲鸿在外面和客人侃侃而谈,她则要在有气味的小空间里躲上半天。但为了徐悲鸿,她都一一忍受了。
不久后,两人将钱花光了,不得不黯然地坐船回国。好在蒋梅笙并非顽固不化,事已至此,也只好接纳两人。同年,徐悲鸿在康有为帮助下去法国留学,一个人的官费供两个人用,日子依旧是很清苦。但如今再没什么能把两人分开,日后也用不着东躲西藏,两人的感情是非常甜蜜的。
有一次,蒋碧微看中一件大衣,剪裁得体,款式漂亮,她早已告别了富裕优渥的生活,但还是对美好的东西恋恋不忘,看了好几眼,实在喜欢,但因没钱无奈走掉了。徐悲鸿知道后,彻夜绘画,终于拿得来的画钱瞒着她买了那件大衣。当徐悲鸿舍不得买一块男士怀表时,她省下几个月的饭钱,替他买下了。
但很快,这份甜蜜被时间冲淡了。当时靠着徐悲鸿的官费,夫妻两人在欧洲苦苦支撑了6年。6年间,徐悲鸿一心一意忙于作画,感情上对蒋碧微多少有些疏忽,蒋碧微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些孤寂来。就在1926年的一个午后,蒋碧微收到了一封烫手的信。原来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名叫张道潘的。
早在1921年和蒋碧微接触之后没多久,这个情感细腻的男人,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张道潘画像
长期以来,张道潘对蒋碧微一往情深,处处显出柔情与温存,现在终于写了一封长信给她,表达心迹。面对这封信,蒋碧微惊慌失措,她纠结着,迷惘着,但低头一看手上的那枚戒指,想起和徐悲鸿风雨同舟的日子,最终还是拒绝了张道潘。
1927年10月,蒋碧微跟随徐悲鸿回国了。这时她彻底斩断了对张的感怀,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好妻子。怀孕,生产,育有一儿一女,蒋碧微过上相夫教子的平静生活。为家庭责任感所鞭策,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也在稳健地攀升到一个炫目的位置。可随之而来的,是感情上的珠断瓦裂。
03
“这世上的一切光鲜亮丽,
最终都抵不过时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一样。徐悲鸿名气越来越大,忙得不可开交,讲课办学,四处奔走,只留下蒋碧微和儿女守着空空宅院。
当初两人如胶似漆,日夜为伴,现在却落得心境寂寥。蒋碧微就,偶尔邀请朋友来家里开舞会。但徐悲鸿却无法理解妻子的苦闷,看到家里乱七八糟,每次都是黑着脸关上门,独自一人躲进屋里画画。困厄与贫穷铸就了这段爱情,
富足与安稳却将它推向了悬崖。两人在凄寒黑夜里点亮的爱火,却在温暖如春的季节里渐次暗淡,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原以为是一时的疏淡,
却不料,1930年,蒋碧微在老家收到一封信,看完之后如遭晴天霹雳,久久回不过神来。“碧微,你来南京吧,你再不来的话,我会爱上别人的。”
原来在教学期间,徐悲鸿恋慕上了一位叫孙韵君的旁听生,还特意给她改了个小名:孙多慈。面容清秀、楚楚动人的孙多慈,令徐悲鸿心生怜爱。他把佳人赠与自己的红豆,镶金做成戒指,镌上“慈悲”二字。不知徐悲鸿在刻下这两个字时,是否还记得当初那个不顾一切,与他私奔日本、为他甘守十年清贫的女人?是否还记得亲手刻下“碧微”二字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孙多慈
面对徐悲鸿的精神出轨,爱憎分明的蒋碧微立马采取行动,誓死保卫自己的婚姻。不仅拔掉了孙韵君赠送的一百多株枫树苗,而且写信给相关负责人,搅黄了孙韵君官费留学的计划,并直接写信给孙韵君的父母,让他们管教好自己的女儿。这一系列的手段可谓干净利落,孙韵君终于被父母劝说离开。转过身,蒋碧微又去安抚徐悲鸿,让他出国散心,并积极帮助筹备画展。
孙多慈
从国外参展回来后,徐悲鸿俨然一位大家,社交场所,蒋碧微大方得体,两人被捧作一对璧人。可美满的表象下全是暗流涌动,徐悲鸿对孙韵君始终念念不忘,蒋多慈的全部感情和耐心,被他损耗得越来越像一口枯井,两人就这样分居了。
04
那之后,蒋碧微一连几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丈夫。徐悲鸿干脆一人去个桂林,连一声最基本的关问也没有。彼时,南京城频遭空袭,蒋碧微带着两个孩子整日惶惶不安,失落和无助比炮弹更强烈地摇撼着她的心。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故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当初被蒋碧微拒绝后,张道潘满怀失落,并和一位名叫susan的法国姑娘成婚,但他仍无时无刻不关切蒋碧微。此时,张道潘受政府重用,器宇轩昂、春风得意,在人前尽显风度,对蒋碧微一如既往,不断地给蒋碧微写信,帮她安排工作,躲避空袭。这个“第三者”的万般柔情,一如潺潺清泉浸润着蒋碧微略感荒凉的心。
就在蒋碧微还对徐悲鸿,抱有最后一丝期望,希望他赶紧回家时。徐悲鸿却回复她说:“吾人之结合,全凭于爱,今爱已无存,相处亦不可能。”且同时,为了挽回孙韵君,让孙韵君的父母放心,他在报上公开声明:“鄙人与蒋碧微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的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
这对蒋碧微无疑是巨大的刺激,十多年的同甘共苦,为他生儿育女,到头来竟只是同居关系?那十几年的韶华青春算什么?身怀有孕漂洋过海算什么?曾经的付出,连“妻子”都不是!蒋碧微感觉胸口被狠狠插上了一刀,再多的爱恋也全被消磨殆尽了。
一股冰冷的恨意从心里泛起,原本她对与张道藩之间的关系,还有重重顾虑,现在却不得不让自己的心在死灰中,生出一点微小的火光来。1937年初,蒋碧微和张道藩走到了一起。虽然多年后很多人为她感到不齿,甚至连儿女也嫌厌她的选择,但那时的蒋碧微,一半是负气,另一半更多的是需要用爱,来抵御徐悲鸿所给的绝望。
另一方面,孙韵君的父母,看到徐悲鸿公开声明,更觉他不值托付,赶紧带着女儿离开了桂林。徐悲鸿又返身而回,试图与蒋碧微破镜重圆。蒋碧微回复说:“今天你要是自己醒悟,因为割舍不下对我和孩子的,感情而要求回来,那还可以考虑;如果是因为孙也不要你,你退而求其次回来,那是绝无可能。”这个能够为爱私奔的女人,
可以为爱万般柔情蜜意,忍受清苦,也会因爱练得一身傲骨,果敢决绝,当断则断,不再委屈半分。
徐悲鸿为儿子画像
后来,徐恋上28岁的女学生廖静文。为了打动佳人,徐悲鸿故技重施,再次在《贵阳日报》上发表声明:“悲鸿与蒋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兹恐社会未尽深知,特此声明。”哀莫大于心死,对于和徐的感情,蒋碧微已深觉像是前尘旧梦。她不争不吵,走到法院签字离婚,条件是一百幅画,四十幅古画,一百万元钱。徐悲鸿默然接受。至此,这对苦苦纠缠20年的恋人,在人生卷轴下写下了最后苍凉的一笔。
05
1949年,在张道藩的安排下,蒋碧微去了台湾,从此成为张道潘的情妇。张道藩为了避免家中的麻烦,将susan母女远送到澳大利亚养病。毫无顾忌地与蒋碧薇同居一室,这一年冬天,蒋碧薇收到素珊的信,信中说:“道藩有一种浪漫想法,就是平两地之情,各安一室,你也是一个女人,明白一个妻子,要用多大的毅力和宽容,方能克服心里的不平。”蒋碧薇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但蒋碧微也需要人来抚慰,
她还是与张相伴相依度过了10年。两人过着平凡默契的生活,一起装饰房子、种植花草,两人纵情享受这段情爱时光。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感情也像一盆燃久的木炭,温度渐渐低了下来。蒋碧薇日益感到张道藩心事重重,大有倦鸟思归之势。1958年,感受到张道藩想念妻女,她理智退出,平静离开了张家的府邸,不再与张道藩有丝毫牵扯。
徐悲鸿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此后,她拒绝张道藩的资助,将大房换成小房,又陆续卖了一些徐悲鸿的字画,以两个姨孙为伴,淡泊地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1978年12月16日,蒋碧薇死于台湾,享年80岁。最后的那十年,她多半时间都是孤清一人。当初与徐分别时,徐深知自己对不起她,于是送了那幅《琴课》给她。画中的她脸部微斜,专注地拉着小提琴,张道藩的画她全部挂在客厅,唯有这幅画一直挂在卧房内,徐悲鸿死后,她常常对着它发呆,一看就是一整天…
《琴课》
晚年的蒋碧微写下回忆录,上篇《我与悲鸿》,下篇《我与道潘》,
对于张道潘,她极尽溢美之词,对于徐悲鸿,她依旧充满怨怼。但或许从内心来说,她最爱的那个人还是徐悲鸿吧,正因爱得惊心动魄,也才恨得咬牙切齿。在台湾苍凉寂静的老屋里,蒋碧微面对那幅《琴课》,用手帕微微搵一搵苍老的脸颊,想起几十年前私奔的那个夜晚,心头可曾有泪水滑落呢?与那个人20年的悲喜欢忧,真应了张爱玲在《留情》里写的那句话:“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这一生,爱也爱过,恨也恨了,可以为爱勇往直前,也能为爱清坚决绝,可以为一个男人抛下富贵名望,也可以为自己的幸福承受世俗的流言,一个女人在这世上能遭遇的爱与欢、恨与痛,被她一生传奇,写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