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豪放与婉约词风----兼析词牌名《苏幕遮》2021-12-05 17:52·闲话唐诗宋词
范仲淹的豪放与婉约词风
----兼析词牌名《苏幕遮》 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记得初中的时候《岳阳楼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不知道激发了多少孜孜学子报效国家的勃勃雄心。范仲淹的词,属于豪放一路。据《能改斋漫录》记载:他在中进士之前,曾经到寺庙问卦,先祷告问:“将来能做宰相吗?”卦象显示不能。他再祷告:“那么,我请求成为良医。”谁知道卦象还是不许,他十分失望,不禁叹息说:“不能够利泽生民,这不是大丈夫平生之志!”后来有人对他说:“大丈夫的志向是当宰相,是这理所当然,可是你为什么想当医生呢?这个愿望岂不是太卑微?”范仲淹说:“古人说过:‘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大丈夫求学,当然想遇上圣明的君主,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使天底下的人莫不得到恩泽,能够做到这一步的,惟有宰相这个职位才行。既然做宰相是没有指望了,剩下来能够发挥救人利物之心的,就莫过于良医。果能做一个良医,上可以治疗君亲,下可以拯救百姓,自己也能借此保生长命。处于下层的地位,却能够普及大小生民的技艺,除了行医,就再也没有了比这更好的职业了。这就是我如果当不成宰相,就愿意去当一个医生的原因。”古代视医为小道,属于“方术”,一般人是不屑一顾的,但后来又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将医生的行业地位推崇至高,出了不少既是宿儒又是名医的人物,恐怕跟范仲淹这番议论大有关系。 1040年(康定元年),西夏举兵进犯延州(今延安市),而范仲淹因实行“新政”而触犯权贵,于7月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兼延州市长。后来又有柬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的资格,充当环庆路经略抚招使、兵马都督,统一指挥陕甘一带的军政大事,打退了西夏军队的进攻,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大范老子”指在范仲淹之前镇守延州的范雍),说他“胸中自有十万甲兵”。 据魏泰《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在守边塞时,写过几首《渔家傲》,都是以“塞下秋来”为首句,叙说边镇的劳苦。欧阳修看了,讥刺其为“穷塞主之词”。等到王素尚书出守平凉时,欧阳修也作了一首《渔家傲》词,送给他。其中几句:“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 欧阳修回过头来对王素说:“这才是真正的元帅要做的事啊!。” 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其实很难说。但欧阳修的这首词确实比范仲淹的要逊色不少。 只可惜范仲淹的《渔家傲》组词没有全部保留下来,今天我们只能读到下面这一首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欧阳修毕竟是文人而不是武将,他兴高采烈的设想着战胜的辉煌荣耀,却不能深入的贴近战场,不了解“家万里”、“归无计”的辛酸悲痛,那纵使是一将功成、勒石燕然也无法抵消的边塞的苦楚。而这些范仲淹不但看到了,且在词中写出来了,惟有真正的悲悯情怀才能发此语。宋史说他:“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他去世之后,所管辖过的地方上都给他立祠供奉,连羌人也派出数百首领,象哭父亲一样的祭奠他。也正因为范仲淹亲镇边关,披坚执锐,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他边塞词中的苍凉雄壮之气,非关矫饰,而是自然的感情流露。 其实,边塞词之作,在唐末已经有“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的小令,敦煌曲子词里面也有同类的著作,只是到后来的五代宋初,填词越来越让柔婉绮丽的一派占据了主流,直到范仲淹边塞词出,方始重新一振,从而开启北宋豪放词一路。 《渔家傲》这个词牌名,据《乐府纪闻》记载:“唐朝著名诗人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详见拙文《张志和与东瀛日本词的兴起》),自愿弃官,散尽家财,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而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叫《渔父词》。这个词牌的曲拍,没有传下来,湮没于后世。但唐、宋词人,有很多人以《渔家乐》作为词牌名,都是描写渔人出没风波间的生活。到宋朝的范希文(范仲淹)才开始创出《渔家傲》这个词牌名,其吟咏的内容与《渔家乐》没有差别。 《东轩笔录》则认为:范仲淹镇守边关的时候,作《渔家傲》乐歌数曲,都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描写戍守边陲的艰难困苦的情况。欧阳修认为该词不大气,轻蔑地将其称为“穷塞王之词”。后来尚书王素出守边关平凉。范仲淹也写了一首《渔家傲》词相送。由此可见,这个词牌名是范仲淹自创的。但后来用这个词牌名为调名的就比较泛滥了。 明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而且考证认为: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词谱》谓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牌名。又名《吴门柳》、《水鼓子》、《忍辱仙人》、《刑溪咏》、《渔父咏》、《游仙咏》。《鸣鹤馀音》载唐吕岩四首《渔家傲》,系后人伪托。《词律》卷九列周邦彦等二体。《词谱》卷一四列晏殊“画鼓声中昏又晓”一首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又列别体三种,其中杜安世一体(疏雨才收淡净天)平仄韵通叶;蔡伸一体(烟锁池塘秋欲暮),六十六字,上、下片第二句各添二字,摊破作两句,故名《添字渔家傲》,其调与《蝶恋花》近。此调声情宋元人多有描绘,谓“齐揭调”(晏殊)、“行云初遏”(王之道)、“高唱”(许桢),可见为高调。 历史上真实的范仲淹是一个典型的婉约派词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的他,也和其他文人骚客一样,风流放荡。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范仲淹做鄱阳太守的时候,很属意一个未成年的小歌妓。离任之后,尚不忘寄诗给继任的魏介:“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长有别离恨,已托东风干当来。”“庆朔堂”是他在任时建造的一间厅堂,诗中意思,颇有杜牧留情于湖州少女,“往年曾见未开时”的口吻。魏介得诗悟其意,于是替小妓脱了乐籍赠送给他。《西溪丛语》里则说他到了京城还不忘寄胭脂给这个女孩子,题诗:“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更是直接挖出花边新闻来。但他最有名的还要数那首《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外乡,思念妻儿子女的词。全词意境壮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继承江淹《别赋》作“黯然销魂”语,但超出一般描写乡愁的词,把浓烈的相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中更是将此句化为了“碧云天,黄花地”,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 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 3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