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本学作文:模仿作家许地山,不用好词好句照样写出经典课文原创2020-05-03 08:42·王老师说语文A
图片援引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一提到写作文,同学们总想多用一些好词好句,什么成语、四字词语、诗词对联、名言警句,写得生动优美的句子等,不这样做似乎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作文水平,似乎就没有文采,不能打动读者。这种想法其实是偏颇和错误的。
图片援引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今天将向大家推荐这样一篇短文章,王老师在三十多年前上小学的时候,这篇文章就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中,这三十年来课本做了很多次的修订,不少的文章都被删掉或者替换了,而本文却一直保留着,而且始终作为精读课文供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落花生》,语言朴实无华,从头到尾都找不到什么好词好句,但是却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那么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究竟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王老师归纳了以下三项:
01 借物喻人的构思方法这篇文章的题目叫《落花生》,内容也是围绕着落花生展开的,但它既不是一篇状物的文章,也不是一篇单纯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是借助落花生这样一种植物来探讨做人的道理。在文中作者的父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围绕着这样一个问题兄弟姐妹们畅所欲言,纷纷地谈论出了花生的各种优点和价值,由花生作为一种作物,自身的食用价值谈到人,从而让我们明白了父亲所提问题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从花生的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即外表并不需要多么美观好看,但是做人一定要像花生那样,能够有自己的价值,对社会和他人有用。所以这篇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图片援引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02 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一共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谈花生四部分内容,但是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会发现:种花生和收花生中间应该有几个月的时间,作者却用了第一自然段,简短的几句话就把这个过程写完了。而尝花生呢,作者用第二自然段,也是一两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而谈花生,作者从第三自然段开始,一直到文章的结束,用了十三个自然段来写,可以说占了这篇文章绝大部分的篇幅。有的同学就产生了疑问,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到尝花生,这中间几个月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作者却只用了两个自然段来简单的叙述而谈花生呢,只是发生在一个晚上几个小时的事情,作者却用了十几个自然段来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图片援引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就可以发现文章是想略得当、主次分明的。因为这篇文章的中心主要是借花生来谈论做人的道理,所以谈花生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至于种花生、收花生和品尝花生,都是次要的内容,所以作者是一笔带过,这一点写法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03 巧妙对比的修辞手法父亲在谈论落花生好处的时候,把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这三种人们常见并且比较喜爱的水果进行了对比,既对它们生长的位置进行了对比,即落花生长在土里,桃子、石榴和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又对它们的外表、颜色进行了对比,即落花生的颜色灰灰的,看起来并不好看,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鲜红嫩绿,惹人喜爱。作者在这种对比中,突出了落花生的外表并不美观,但是却非常有用,味道鲜美。同时,也含蓄地告诉我们做人也应该如同落花生一般,默默无闻,奉献他人。
今天我们分析了《落花生》这篇课文,知道了不用好词好句也能够写出好的作文;作家不用好词好句,能够写出经典的名篇来。所以同学们今后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多从文章的内容、中心和写作方法上下功夫,不要片面地去追求华丽的语言,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不然就华而不实、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