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很久不读书,我还是要劝你抓紧读一读《1984》原创2022-04-23 16:27·闻舞视界
文\江湖小舞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阅读泛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已经许久没有打开尘封的书柜,捧起一本纸质的书籍潜心阅读?
即便很久没有读书,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看到《1984》及相关影视作品在豆瓣被关闭评分和评论区的消息,心里还是非常难过。
在今天,这本出版于1949年的反乌托邦小说冲上了豆瓣实时影音榜第一名的位置,同时还上了微信读书的热门搜索。
一名网友写道,“《1984》终于被禁了,这一天恰巧是世界读书日。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没想到这一天真的会到来。”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被视为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在全球被翻译成62种语言,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本,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可是,对于《1984》,在跟身边的朋友交流时,我却惊讶地发现,很多人,哪怕是读过大学甚至研究生的人,别说读过,甚至连《1984》这个书名和乔治·奥威尔的另一本著名托寓小说《动物庄园》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在知乎上,一个前两年的帖子曾提到,在豆瓣上,《1984》一共有10个版本,假设标记打分用户在每个版本上都不重复,那么,看过这本书的豆瓣用户一共有171454人,据他查证,2018年初的豆瓣注册用户为1.6亿,他做了一个假设,如果2020年豆瓣的用户达到2亿,且假定这些用户都是真人,那么,在豆瓣用户群体中看过《1984》的人占比仅为0.0857%,也就是说10万人中,读过的人只有85人。以我国14亿人口计算,看过《1984》的人也只有120万人。
当然,这名知乎作者的估算不一定精准,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即便《1984》风靡世界70多年,在我国公开发行了30多年,且早早就进入了公共版权领域,看过这本书的人还是太少了。
《1984》在1949年出版后,当时能够有幸结识乔治·奥威尔和看过这本书的中国人可以说凤毛麟角,1951年7月留学回国的巫宁坤曾经在行李箱中带回一本,并在课堂上给学生讨论《1984》,但班上的20多个男女学生多数心不在焉,他们宁愿忙于谈恋爱、忙于进步活动。
第一位把《1984》翻译成中文的人是董乐山,早在1950年代在新华社翻译国际电讯稿就接触到奥威尔这个名字的他,直到70年代后期才通过一个偶然机会读到这本传世名著《1984》,用他的话说,“我这一生读到的书可谓不少,但是感到极度震撼的,这是唯一的一部。”
1979年4到7月,董乐山翻译的《1984》在时任新华社副市长主持的《国外作品选译》分三期刊登,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印数5000份,内部发行,董乐山得到的稿费是千字4元。在第二期的编者按中,还特别强调,奥威尔“是一个从‘左翼’转到极右翼的作家”,“为了知己知彼,本刊从上期起全文刊载”。
1988年,作为《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之一,广州花城出版社公开发行出版了董乐山译本的《1984》,从此,这本书在广州、上海、辽宁等地经不同出版社不同译者,已出了近10个中文版本。
在这里,我并不想过多涉及《1984》的具体内容,而是希望大家都趁着还可以买到的时候,抓紧时间去读一读,就像那句喜欢被出版社印在腰封上的名言诠释的那样,“每多一个人读奥威尔,自由就多一分保障。”
在《动物庄园》中,乔治·奥威尔深刻地写道:“所有动物生来都一律平等,而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在《1984》中,奥威尔更加深刻地形容:“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就像乔治奥威尔自己所说,“我并不相信我在书中所描述的社会必定会到来,但是,我相信某些与其相似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趁着还可以读到,没读过的朋友抓紧读读吧。就像网友感慨的那样,“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没想到这一天真的会到来”,未来,可能很多事都会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