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空语文 如皋  九华 作文  教学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天空新人

依灵灵灵.

金川兰

lulululu

lisunan18795762

清风拂过

楠大人

王悦

朴弟

赵珺琦

王佳慧

八5霍程

徐灵丽

等下一个十年

2461604173

陈李湘2023八5班

郭帅杰27

紫罗兰

陆伟宸202286

鲨鱼公主.

十二

LJX李佳鑫

何玉霞20202185

陈李湘2022八5

qq_qzuser_NtN

薛亚楠86

查看: 374|回复: 1
收起左侧

梦回三峡:那些已经消失的瞿塘峡古迹

  [复制链接] TA的其它主题
来自- 保留地址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102 名

发帖:NO. 96 名

在线:NO. 84 名

芊芊551 发表于 2022-11-14 1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天空便利贴:这里是语文的天堂,也是文学的乐园。如有原创或喜欢的文章,可推荐发表,供坛友欣赏提高。您的热情和才华是天空论坛最大的财富。
来自- 保留地址

加入天空更多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register注册)

x
梦回三峡:那些已经消失的瞿塘峡古迹2022-10-19 13:25·方待夜半听君语
顺流而下游三峡,第一峡即瞿塘峡。瞿塘峡(也称夔峡、瞿唐峡)从白帝城开始至巫山县大溪口,全长8公里。


瞿塘峡示意图


瞿塘峡口(选自《三峡古栈道》秦建明摄)
此峡为何叫瞿塘峡?明代吴守忠在《三峡通志》中解释:“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也,春夏水溢为唐。”古文中,“塘”通“唐”。《夔州府志》云:“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短、最狭、最雄伟。瞿塘峡悬崖绝壁,水天一线;两岸高山隐天蔽日,川江破门而入。峡谷逼仄,宽处约150米,窄处不足百米。长江到此,“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看到瞿塘峡雄伟,峡江两岸壁立千仞,地势险峻,写《初入峡有感》:“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古代,“苇”是小舟的代称。万仞高山,千丈深水,苍苍莽莽两岸悬崖之间,峡的宽度仅仅只能容一只小船通过——这就是瞿塘峡!
瞿塘峡也称夔峡。峡口两岸高山,赤甲山(俗称“桃子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杜甫曾有诗赞其高峻入云:“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二山对峙,“两山夹抱如门阈”,自古称夔门。诗圣“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便是指这里。


1979年的夔门(选自《守望三峡》佘代科摄)
但凡是门,皆有锁把关,夔门亦不例外。夔门有一古迹,名“铁锁关”,也称“铁索关”。铁锁关最早有文字记载是《五代史》,唐天佑元年(904年),蜀守将张武在此“作铁絙,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北宋《寰宇记》中说:“铁锁横江山,横江亘张两岸,造舟为梁,施床于上,以御寇焉。”只须一索横江,便可将川江咽喉封锁。
然而,唐代将军张武铁链锁江,有文字记载,至今未发掘出实物。宋代名将徐宗武用铁链锁江,既有文字,也留下了锁江铁柱、铁链等实物。
上世纪来夔门旅游的人们,可以看见夔门北岸草堂河汇入长江口大石梁上有一石盘,石盘上竖立两根铁柱。对此铁柱,明正德《夔州府志·古迹》记载,“即铁索关之铁柱”。光绪《奉节县志》记载较为详细:“瞿塘峡口石盘之上,竖铁柱二根,高六尺四寸。夏秋水没,冬春复见。上铸守关大将军徐宗武等字。”徐宗武,宋景定年间夔州守将。他闻听元朝忽必烈欲取蜀地,要从蜀地乘船顺流而下进攻江南,十分着急。四川宣抚大使吕文德给徐宗武献计,称只要用铁链锁江,任何船只再也别想通过瞿塘关。徐宗武大喜,采纳了此计。他找来匠人,在夔门白帝城东江边石盘上立铁柱两根,对面江南岸凿石孔,设拦江锁链七条,每条锁链长二百七十七丈五尺(约920米)连接南北两岸,号称“封江铁锁”,防止蒙古军船由夔门冲下。
吕文德的计策、徐宗武的锁江壮举,甚得当朝宰相贾似道的赏识。他特书一告示,立碑为记:“帅守淮右徐宗武,面奉开府两镇节度使京湖制置大使、四川宣抚大使吕公文德指授,凿洞,打舡,铸铁柱,造铁缆锁瞿塘峡关,永为万万年古迹。景定亥季冬吉日记石,当朝大丞相贾公似道”。南宋宰相贾似道锁江告示,就镌刻于夔门南岸碑子洞里。遗憾的是,封江铁锁最终未能锁住元军进攻南宋的大军。元军占领四川后又攻克夔州,解开铁锁,依然浩浩荡荡从夔门顺流而下,直至灭掉南宋。不过,贾似道所言不虚,夔门封江铁锁,真个成了“万万年古迹”!


夔门锁江铁柱(宋开平摄)


测量锁江铁柱(解特利摄)


铁锁关南岸锁江石孔(郑云峰摄)


夔门南岸碑子洞南宋宰相贾似道锁江告示(郑云峰摄)
历史上在夔门建立铁锁关的目的,本意是防御外敌入侵,后来成为了商旅纳税关卡。自明朝开始,朝廷设立夔门税关,夔门铁锁关成为长江上游历代最大的商税关卡,谓之“夔关”。清末民初,夔关税务浩繁,奉节南门至西门的大小码头,每天停靠货船、竹木筏达三百余只,都是在等待着缴纳税银过关。为了过“夔关”,商旅船家在奉节排队等候2~3天是常事。
夔门天下雄。瞿塘峡雄伟壮丽,人民币曾借用它的景观构图。还记得10元币上那雄伟的山水画吗?那就是瞿塘峡的夔门!


人民币10元瞿塘峡夔门图案


瞿塘峡夔门(选自《永远的三峡》郑云峰摄)
民国以前,从奉节城顺流而下,远远即可望见夔门。夔门前有一堆巨礁,屹立在江心,虎视着往来船只。这巨礁,长约30米,宽约20米,非洪水期高出水面10米(水下约30米),兀立于夔门前,拦截峡江航道,激起狂澜万卷,泡漩千重。北宋《太平寰宇记》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也。”峡江船夫到此,无不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犹豫不决。峡江船夫们都会唱《滟滪歌谣》:“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1958年冬季,航道工人清除航行隐患,用20多吨炸药将其炸除。其中最大巨石存放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供人参观。


1956年滟预堆(张祖道摄)
滟滪堆后面山地,即白帝山。白帝山位于夔门左侧,山体是原白帝城旧址。西汉末年,公孙述占据此山,见山上井中白雾升腾,视为“白龙献瑞”,于公元25年自称白帝。随后,公孙述将此井命名白龙井,在此山筑城命名白帝城。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临终前将后主刘禅托孤诸葛亮,史称“白帝托孤”。


夔门前的白帝山(1926年8月《亚东印画》)
白帝城古城遗址发掘后,方知古城是城中有城。考古人员先后发掘多个城门:东门、小北门、大北门、皇殿台瓮城门(桑閤门)、小西门、西门等。其中,东、西城门靠近长江。2006年白帝城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帝山顶白帝庙,是后人纪念公孙述所建。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公孙述被刘秀剿灭。若干年后,人们在白帝山上修建庙宇,供奉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白帝庙前门楹联额上“白帝庙”三字,是宋人张珖用汉隶书写,一直保留至今。白帝庙本是纪念“白帝”公孙述的寺庙,但自明正德七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俊认为公孙述僭称帝号,大逆不道。于是毁其像,另祀土神、江神和马援,改白帝庙为“三功祠”。之后,历代奉节地方官改来改去,庙名改回“白帝庙”,供奉改为汉先帝刘备。白帝庙仪规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


白帝庙大门(选自《YANG ZI》)


“白帝托孤”彩塑(选自《长江三峡》)
白帝山西山腰原有观音洞,是一孔人工挖凿的古洞。洞内呈方形,约50平方米。洞口面南,额题“观音洞”三字。此洞开凿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清乾隆十四年(1748年)重建。洞北侧壁上凿有石坛,坛上正中有千手观世音塑像,两侧立有龙女童子,姿态曼妙,栩栩如生。据洞前清代石碑上文字记载,洞前原有一楼,祭祀镇江王,称镇江王楼。咸丰初年,人们募捐将此翻修一新。随着岁月流逝,此楼逐渐颓废,旧址修建了杜甫西阁。
观音洞东侧,清代建有镇江王庙。镇江王,又称为镇江王爷,是传说中专管水界神灵的杨泗将军。古时江中行船、岸上拉纤多有凶险。船破货失人亡,人们皆怨水界神灵作怪。因此,商贾行旅,船家船夫,但凡出入瞿塘峡,均来此观音洞、镇江王庙上香祈求平安。此地香火十分旺盛。民国时期,镇江王庙犹存。瑞典地质学及考古学家安特生来三峡,曾游览此庙。因为传说杜甫在奉节期间,曾在观音洞外边居住,写有《西阁二首》等诗篇。1984年,奉节政府在此修建“杜甫西阁”,又称“奉节草堂”。


观音洞镇江王爷庙(安特生摄)


杜甫西阁(选自《三峡古栈道》)
白帝城西南,还有一处古迹,即偷水孔古栈道。旧志称此栈道为东晋益州刺史鲍陋开凿。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四月,鲍陋被任命为益州刺史。鲍陋在白帝城上任不久,被成都王谯纵部下谯道福包围。谯道福认为,白帝城内无水,全凭挑江水饮用,只要围住白帝城,城内军民断水必降。白帝城内水源被断绝后,鲍陋遂命工匠开凿此栈道偷偷到长江取水。《水经注·江水》云:“益州刺史鲍陋镇此,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有似猿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屈指算来,此偷水孔栈道已有1600多年历史。


白帝城偷水孔栈道(选自《永远的三峡》郑云峰摄)
如果从白帝城乘船出发,顺江而下游览三峡,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一定从脑海中跃出——那便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由于三峡内水位落差大,水流急而船速快,若要欣赏瞿塘峡风景,千万要站在船头不断向两岸浏览,否则两岸美景转瞬即失!
顺流而下,过了铁锁关,进入夔门。参看笔者绘图,瞿塘峡北岸主要风景名胜有:老关庙、古炮台、渔王洞、古栈道、“开辟奇功”摩崖石刻、七道门、圣姥泉、“天梯津”摩崖石刻、风箱峡、黑石滩、白果背古桥、白果背航标站。瞿塘峡南岸主要风景名胜有:粉壁墙、孟良梯、凤凰饮泉、倒吊和尚、显圣庙遗址、犀牛望月、大溪文化遗址。
对于瞿塘峡诸多名胜古迹,简介如下。
自白帝城顺江而下,北岸地名即老关庙。老关庙位于草堂河汇入长江口的东岸,这里本是年代久远的关公庙遗址,当地人称老关庙。许多奉节人不知道,关公庙并不“老”,关公庙遗址下层文化历史却很“老”。发掘出的老关庙下层文化遗存,其文化历史十分接近大溪文化历史,远远在修建关公庙之前!决定修建三峡大坝后,1994年-1995年由吉林大学考古系在老关庙旧址上抢救性发掘(后来又有两次发掘),发现此处有中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商周时代,均有宝贵文物出土。一下子将此地文化提升至5000年之前!上世纪下半叶,老关庙旧址上曾修建过长江航道信号台。信号台工作人员怎么也没有想到,大量铺路用的陶片,竟是数千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用具!


1972年老关庙信号台指挥峡江船筏(乔德炳摄)
古炮台在瞿塘峡口赤甲山腰,又名赤甲炮台。炮台位于夔门绝壁北岸,与南岸石壁相对,距江面百米以上。炮台上有两尊铁炮,皆是后来仿古铸制。炮口均面向夔门峡口,虎视眈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杀气。此炮台最早使用,可能在宋代,后来历代相沿。《宋史•刘廷让传》曰:“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故棚三重,夹江列炮具。”按史书所记载的“夹江列炮具”,说明当时不仅北岸有炮台,南岸也应有炮台。


夔门古炮台(选自《中国长江三峡》)
渔王洞在古栈道下方,乃天然石洞,洞口直径约26米。洞旁直立有3块大石,好似三个人临江而坐,注视着奔腾的大江。传说,古代夔峡中生活着一位渔人,以打鱼为生。渔人有一身出神入化的水上功夫,纵横在千里峡江,出没于波峰浪谷。他只要有一支竹筒,便可在水下生活三天三夜。只要望一眼水里的漩涡,他就可以知道水下有多少礁石。峡江两岸的人,都称他为“渔王”。渔王和他的妻儿就住在洞里,没事时就坐在洞口观察水上行船,一有险情,便为船家指明航向,化险为夷。天长日久,他们一家人化成三块石头,依然在洞口帮助过往船只。


瞿塘峡渔王洞(选自《中国三峡》)


瞿塘峡渔王洞口雕刻(郑云峰摄)
瞿塘峡,有着中国古代最辉煌工程之一——古栈道。三峡沿江栈道中,瞿塘峡栈道最壮观。瞿塘峡栈道从白帝城开始,东至大溪,全长约10公里。瞿塘峡栈道,大部分是人工开凿在人烟稀少、峡谷幽深的赤甲山峭壁上,或半凿,或垫铺,或垒石,或搭桥,或凿槽……工程之巨,耗时之长,世所罕见。古人用勇敢与智慧,凿造绝壁上栈道长龙,令人叹为观止!


石板岬槽道(选自《三峡古栈道》秦建明摄)


瞿塘峡古栈道(选自《永远的三峡》郑云峰摄)
瞿塘峡栈道,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战国策·秦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历代因生产生活需要,对瞿塘峡栈道均有修补。历史上,修筑瞿塘峡栈道(纤道)有许多志士,其中两个人劳苦功高:一人是平民李本忠,另一人是夔州知府汪鉴。
汪鉴是光绪年夔州知府。光绪十四年(1888年)汪鉴为修夔、巫纤道,方便船工拉纤与民间行旅,带头自捐纹银1万两。四川总督刘秉璋支持汪鉴,拨银2.8万两,另由重庆、万县、奉节、巫山商家民间捐资2.2万两,启动了整治夔、巫纤道的工程。工程由知府汪鉴总负责,1888年4月开工,历时两年完工。人们对汪鉴之举有记载:“夔峡峭壁对峙,古无人径。时川江轮舶未通,木船之溯流而上者,至此皆坐以待风。风顺始可张帆上驶,否则舟至水滨,束手无法……公莅夔后,即以所得,于夔峡壁间凿开一路。广二丈余,凡百余里,所费巨万。自此溯流者,乃有施纤之地,不专侯风矣。”文中所说的“公”,即汪鉴。
石板岬栈道下游不远,有一摩崖石刻“开辟奇功”。这一石刻为清末开县知府柳文洙所题。瞿塘峡栈道修建结束,四川总督刘秉璋上奏折为汪鉴等人请功,皇上降旨表彰汪鉴等人。开县知府题字赞扬汪鉴修筑栈道,夔州知府请匠人石刻于此。此石刻在栈道边崖壁上,高3.7米、长11米,底边高于路面约5米,“开辟奇功”四个楷书大字,其直径约1.5米。大字前有“大清光绪十五年夔郡太守汪公创开峡路因敬题”两行小字,后有“知开县事济南柳文洙”题款。


瞿塘峡石刻“开辟奇功”(郑云峰摄)
“开辟奇功”石刻下游数百米是七道门。七道门在赤甲山下,又名赤甲洞。七道门本是赤甲山绝壁上的天然溶洞,由于洞深曲折,洞中有七道险隘,因而得名。最外面的第一道门,高、宽约3-4米,犹如面向长江张开的虎口,大有吞云吐雾之势。洞内十分宽敞,但是坎坷不平,怪石嵯峨,各种石乳、石笋千姿百态。向洞内走约数米,即第二道门。二道门口小,进入后光线暗淡。探身顺着巉岩向天窗望去,只见洞顶孔洞有一线阳光射入,人称“一线天”。再向内进,大同小异,共七道门。
七道门洞内怪石嵯峨形态各异,钟乳石笋千姿百态;宽处大如广场,窄处仅一人能通过。每进一道门,便有另外一番景象。七道门的崖壁,有清澈的间歇泉涌出,滴滴水落,伴随着空荡的“叮咚”声音。七道门在抗战时,洞中设置了数门大炮,炮口直瞄江心。百丈绝壁,一江怒水,奔腾咆哮,江心过往船只在绝壁洞口前显得近在咫尺,仿佛就在炮口下,真乃雄关险要。


七道门(选自《中国长江三峡全景》刘家信摄)
七道门洞口外有一处小平台,是“两观亭”遗址。两观亭原是六角凉亭,三重石阶,始建年代不详,年久毁废,至今仅留遗址。为什么此亭取名“两观”?皆因站在此亭,向上游可以看到瞿塘峡上端的夔门,向下游可以看到瞿塘峡下端的大溪口,上、下两观,瞿塘峡尽收眼底。
七道门洞口东侧是圣姥泉,这是传说中天宫圣姥在此布施的圣水。圣姥泉本是间歇泉,自瞿塘峡形成后即存在。古代,人们尚无科学常识时,以为此水乃上天所赐。最早文字描述此圣姥泉是南宋文学家及诗人陆游。他在《入蜀记》中记载此圣姥泉。文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徒步过往瞿塘峡的行人,经过此泉常来解渴,只须对洞口大呼:“圣姥,圣姥,我渴了!”洞口顷刻会涌出清澈的山泉。一呼泉出,再呼再出……太神奇!此泉神奇,且富含矿物质,甘洌可口,入茗尤佳。


七道门圣姥泉(选自《三峡古栈道》秦建明摄)
七道门至风箱峡之间,有一“天梯津”摩崖石刻,后有小字四行:“大清光绪子己丑集赀创开夔、巫两峡桥道,均逾年乃成,余万六千金,尽以涪文教。其倡议则泾县查宗仁,督工则合肥蒯德相也。旌德汪鉴书并识。”余下有刻印两方。这方石刻,是瞿塘峡施工完毕的记载。此石刻高3.3米,长约11米,位于向外凸出的悬崖峭壁上。乘船通过此绝壁的游人若关注,肉眼可见。


瞿塘峡石刻“天梯津”(选自《永远的三峡》郑云峰摄)


瞿塘峡风箱峡溶洞(选自阳光大道博客)
乘船经过风箱峡的游客,很远便看见峡谷绝壁上“风箱峡”三个大字。风箱峡,是因为峡里有风箱吗?其实不然,如同兵书宝剑峡里没有兵书一样,风箱峡里也没有风箱。这些意会的峡谷名称,实际上都是源于悬棺(岩棺)。明正德《夔州府志》中记载:“在瞿塘峡,半岩远望若露一匣,高悬不能至。”
古人经过这段峡谷,只见断崖临江,岩缝高处有物酷似风箱。于是猜测:那么险峻且高的位置,怎么会有风箱?——那一定是鲁班放上去的。好奇的人们想一探究竟,可是怎么爬得上去?终于,清末有人攀援成功,从洞内取下了一具岩藏物。此物“扣之中空,作木声”。当获得者拿到奉节县城去卖,被县衙役发现而拘捕。县府确认此物乃盗来的古物,判其获得者将此物归还原处。
时间跨越到1971年,又有两个采药人合力攀登上了“风箱”处,揭开“风箱”之谜。放置“风箱”地,乃是一溶洞。洞口有一岩棺,呈褐色,棺下有两三层人工堆砌的大石,石块大者如同棺之断面。棺木有一部分伸出石块,这正是从崖下观看到的部分。此棺被盗过,棺盖掀开后斜向一侧。经专家确认,此棺为战国或秦汉时岩棺,内有巴式铜剑、铜斧、木剑鞘、草鞋、汉初四铢半两钱等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悬棺及陪葬品,现在由奉节博物馆收藏展出。


风箱峡栈道(选自《长江三峡》)


风箱峡溶洞岩棺(选自《三峡古栈道》秦建明摄)
瞿塘峡内第一险滩,当数黑石滩。
黑石滩江北江南各有伸向大江的黑石,称为北黑石与南黑石。江两岸黑石梁上的黑石,坚硬如铁。这些黑石与三峡中所有岩石不仅颜色不同,而且质地也完全不相同。这种岩石中含有大量铁、硫和氧化物,只有火山爆发的岩浆才会具有这种性质。多年来地质学界在解释三峡岩石组织时,普遍认为距今约四千万至三千万年之间,对中国地质影响最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同时也伴随着剧烈地火山爆发。黑石滩上的黑石,就是这一地质现象最好的佐证。重庆三峡博物馆专家,在三峡大坝蓄水前,着力抢救黑石滩地质博物。最后,成功将30立方米黑石切割,装船运往重庆三峡博物馆保存。


从北岸拍黑石滩(选自《2002年徒步三峡》)
白果背桥是瞿塘峡中最大的一座平石板桥,位于白果背桥沟。此桥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是夔州知府汪鉴负责筹建银两并修筑。后来桥面毁坏,1973年9月进行过维修。两桥台相距3.25米,桥台宽3.5米。桥高自桥面算,至桥底沟中最低点约5米。在左右桥台上部,距离桥面1.5米处开始砌石出挑,共三层,两侧各出挑0.7米。主桥面用巨石条铺设,共5长1短(共6块)长石条并列排成。这样巨大石条,十分罕见。大坝蓄水前,此桥尚存。


白果背桥(选自《三峡古栈道》秦建明摄)
有一部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在全国放映后,从此白果背信号台风靡全国。《等到满山红叶时》以航道信号台真实人物事迹为底本编写。不仅如此,外景拍摄就在瞿塘峡内,信号台就是白果背信号台。影片中,雄伟陡峭的瞿塘峡峡谷,凄美婉约的爱情故事,吴海燕等演员精湛的表演,朱逢博激情演唱的《满山红叶似彩霞》主题歌——白果背信号台能不能红遍中国?


白果背信号台(选自《中国长江三峡全景》邓忠富摄)
瞿塘峡南岸也有不少名胜古迹。
从粉壁墙开始。白盐山下陡岩,因石壁表面碳酸盐溶质呈现灰白色,据传在宋代摩崖时代刷过灰粉,得名粉壁墙。粉壁墙题刻满壁,广180米,高约数10米,从南宋开始便有了题刻记录。这些题刻,字字精品——巨字细镌,小字精工,楷、篆、行、隶,四体俱佳。


1994年粉壁墙(选自《长江三峡古今大观》)
粉壁墙石刻,曾记录了中国将士抗日的决心与斗志。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个大字,每个字高2米,宽1.6米。这是冯将军1939年4月29日视察七道门附近的江防阵地后题写。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29日,冯将军再次经过瞿塘峡,心潮澎湃。船到风箱峡,他入舱写了一首诗:“打出夔门去,驱逐小倭寇。我曾题此语,刻在崖上头。胜利还都日,此愿果已酬。仍须共争取,和平与自由。”后来,人们将此小诗刻在“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个大字的东边,以铭其心。
除此之外还有: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李端浩“巍哉夔峡”;奉节诗人毛子献的《夔门铭》;歌颂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美德的《皇宋中兴圣德颂》……三峡库区蓄水前,瞿塘峡摩崖题刻作为国之瑰宝,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2002年,所有瞿塘峡摩崖题刻,均受到妥善保护。《皇宋中兴圣德颂》被切割,移至三峡博物馆保存。文物工作人员辛勤工作数年,将所有瞿塘峡摩崖题刻(包括《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全部复制在原题刻下游峡壁上,并修筑了观景平台,为游客开放。


粉壁墙石刻(选自《中国长江三峡》)
《杨家将》小说中的北宋名将孟良,是广大读者喜欢的忠义将军。粉壁墙东边的绝壁上排成“之”字的方形石孔,传说是他凿成。明代《夔州府志》中有“孟良梯,与粉壁堂相连,俗传孟良欲夜过关,故设此梯。”清光绪《奉节县志》卷三十四记得更详细:“孟良梯,瞿塘峡上,与粉壁相连,俗传孟良欲夜过关,凿石架木为梯。今形迹犹存。”当地人传说,杨令公(继业)为国牺牲,其部将孟良为盗杨令公尸骨,悄悄驾舟入瞿塘,在绝壁上凿石穿孔,插木为梯,攀援而上。一和尚欲坏其事,趁孟良刚修到山腰,和尚假装鸡叫,欺骗孟良。孟良误以为天将破晓,怕人发觉,只得半途折回,结果功败垂成。壁上留下的方孔,人们就叫孟良梯。
这些方形石孔有大有小,大方孔边长约0.26米,深约0.34米;小方孔边长0.18米,深0.27米。这些栈道,在明代奉节县志收录的《瞿塘峡》诗中便有“忆昔英雄割据日,插木为梯上绝壁”。奉节地方志研究者认为,此栈道修凿至少在宋元或宋元之前。


孟良梯(选自《长江三峡》)
上面故事中,骗孟良学鸡叫的和尚没有走远,便被孟良抓住,倒吊在绝壁上。从孟良梯向下游走一点,可看到这和尚被孟良倒吊在石壁上的化石。你看,绝壁石缝中呈现白色的石灰石,不正是那倒吊着的和尚吗?仔细瞧,此和尚头朝下足向上,腹上的肚脐清晰可见!这化石,就叫“倒吊和尚”。


倒吊和尚(选自《长江三峡》)
从孟良梯与倒吊和尚之间,还有一个绝妙去处叫“凤凰泉”。由于那“凤凰”很像在饮用山泉的样子,瞿塘峡此景也叫“凤凰饮泉”。此景在一石台上,台上有一天然溶洞,洞内石壁上长年有潺潺泉水。泉下有一高约10米、直径约6米的钟乳石柱,柱上藤萝绿苔遍布,犹如一只凤凰抬头向壁饮泉,人称石柱为凤凰石,泉水为凤凰泉。凤凰泉向江的岩壁上有一匾,上有隶书“凤凰泉”三字。泉水甘洌可口,人们在此围有一个小池,积聚泉水,供游人品尝。


瞿塘峡凤凰泉(乔德炳摄)
瞿塘峡南岸小山巅上有座兀立的巨石,形若一头巨大的犀牛侧头西望,好像在注视着月亮,此景称为“犀牛望月”。观看此景最佳状态是:1.晴空月夜;2.观察点在下游江边。月夜在江边仰视,以犀牛石背景为夜空,犀牛石如同一幅剪纸,尤为醒目。夜月当空,万籁俱寂,宁静神怡,最适合摄影者拍照。


犀牛望月(选自《永远的三峡》郑云峰摄)
犀牛望月(网络图片)
犀牛望月下游,是瞿塘峡内最大险滩——黑石滩。黑石滩,又名黑峡嘴,两岸皆为高大山峰。南为白盐山主峰,北为赤甲山主峰,高度都在海拔1400米以上。此处南北两岸各向江心伸出两道黑石梁。上游一道黑石梁短小,刚伸出江岸便中断,人称小黑石滩。小黑石滩下游约300米处,另一道黑石梁向江心伸出很远,其势仿佛要阻断江水,仅几十米就可以对接了。这道黑石梁形成的巨大险滩,人称大黑石滩。上面已有关于黑石滩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从南岸拍黑石滩(选自《长江三峡》)
显圣庙位于大黑石滩南岸一小山坡上,当地人称王爷庙或江神庙。庙内供奉一尊戴冠龙王,民间称为大王或王爷。据《水经注•江水》记,其庙在魏晋时已经存在,是峡江中最古老的神庙之一。显圣庙原有一住持和尚,并有庙产和田地。志书称此庙为“显圣庙”,香火甚盛。由于黑石滩经常翻船,往来船家建此庙以求龙王保佑。据大溪老船工说,旧时打造新船,船主必至此处求神,将一小船模型敬献于神前,上书船主姓名,以求神灵保佑行船平安。庙中小船模型甚多,一般长约二尺。1949年后,此庙被拆毁,仅留遗址。庙宇拆下来的青砖,堆放在新大溪镇西头。
瞿塘峡东口的大溪古镇依山傍水、历史久远。自汉朝开始,大溪古镇开始兴盛。大溪古镇在历史上是湘鄂川骡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历史上峡江的重要码头。古镇虽不大,但镇上却有十三条街。古镇的主街沿大溪转向长江,街道平行于水面。每条街都不长,当地人根据街道特点叫出街名:铁匠街、光荣街、绍字街、水井沟街、三间店街、九间店街……街道上大多是青石板铺路,垂直于街道上下的路全是石阶。大溪镇上古建筑多,街道两边多是木房子:木梁木门、木柱板壁。


大溪古镇位于瞿塘峡东口(选自《中国三峡全景》刘家信摄)
大溪古镇虽然久远,但“大溪文化”更久远。大溪文化证明了长江流域的文化远在人类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证明了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1959年开始到1994年,国家多次对大溪遗址实施考古发掘,清理出数百座墓葬,出土文物数千件。此后,在长江中游及其支流的沿岸也发现有同类型的文化遗存。根据郭沫若先生提议,考古学界将其统称为“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将人类在长江流域的足迹提前到5000年~1.8万年之间。


大溪文化遗址(郑云峰摄)
古往今来,描写瞿塘峡诗句成千上万。我最喜欢清代张问陶《瞿塘峡》:
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清·张问陶《瞿塘峡》
是啊,纵有万管玲珑笔,也难描述瞿塘峡之壮美!





举报

评论 46

评论




  • 大海160060541

    1



    还有巫峡和西陵峡的吗?


    回复·10月19日







  • 骑着蜗牛逛重庆

    3



    我一个奉节本地人都没得作者知道的详细


    回复·4天前



    查看全部 1 条回复


  • 月下水边

    10



    如果现在的长江三峡还是像文章里说的这样通航困难,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写文章说这个国家连航道治理都做不好。。。。。。









我知道答案 本帖寻求最佳答案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10 天空金币 , 目前已有1人回答

最近访客

来自- 保留地址
谁来看过你
此贴被TA们浏览了374次
天空便利贴:
到底了,觉得文章不错的,可以给作者评论或者打赏,这是创作者向前的动力。可以向上滑,或者转到相关热帖。使用过程中如有好的意见或建议,欢迎联系页面qq客服。天空论坛因你更精彩。
回复

手机扫码浏览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保留地址
点评回复 来自- 保留地址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保留地址

来自- 中国北京

Ta在天空论坛排行

积分:NO. 249 名

发帖:NO. 183 名

在线:NO. 84 名

周嘉倩2023八6 发表于 2023-9-11 03: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来自- 中国北京
这是这几天来看到的最好的文字,赞一个
来自- 中国北京
沙发 2023-9-11 03:56:22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2000 个字符
回复
天空论坛,有你有我,明天更好!
来自- 中国北京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私信管理员来自- 中国北京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天空论坛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论坛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论坛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QQ|手机版|我们的天空 ( 苏ICP备18048761号 ) |苏公网安备3206820200021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9 23:28 , Processed in 0.257194 second(s), 6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