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篇目: 21.第21篇:马说 22.第22篇:岳阳楼记 23.第23篇:醉翁亭记 24.第24篇:湖心亭看雪 25.第25篇:鱼我所欲也 26.第26篇:唐雎不辱使命 27.第27篇:送东阳马生序 28.第28篇:曹刿论战 29.第29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30.第30篇:出师表 31.第31篇:伯牙善鼓琴(课标篇目) 附:陈涉世家 附录一:通假字梳理训练 附录二:重点字词梳理训练
undefined第21篇* 马说 【文学常识】________,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________”,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语言,被尊为“__________”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 (3)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一食或尽[F]粟一石 原意为:完,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原意为:马鞭,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食 ②食[F]不饱,力不足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策之不以其道 (2)策 ②执策[F]而临之 ①执策而临之 (3)临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临[F]溪而渔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①虽有千里之能[F] (4)能 ②安求其能[F]千里也 ③先帝称之曰能[F] ①安[F]求其能千里也 (5)安 ②衣食所安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重点实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______________ (2)不以千里称也 称:______________ (3)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______________ (4)是马也 是[F]:____________ (5)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F]:____________ (6)策之不以其道 道:______________ (7)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______________材:______________ (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______________ (9)执策而临之 执[F]: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①马之千里者 ②虽有千里之能 (1)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①不以千里称也 (2)以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而 ②执策而临之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_______ ①其真无马邪 (7)其 ②其真不知马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宾语“它”) 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答案: 【文学常识】韩愈 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 一、1. (1)“祗”同“衹(只)”,只、仅 (2)“食”同“饲”,喂 (3)“见”同“现”,表现 2. (1)吃完 (2)用马鞭驱赶 3. (1)①同“饲”,喂 ②吃 ③喂养 (2)①用马鞭驱赶 ②马鞭 (3)①面对 ②居高面下 ③靠近,到 ④将要,快要 (4)①才能②能够 ③有才能的人 (5)①怎么 ②指安身 ③安逸 4. (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著称 (3)有时 (4)此、这 (5)怎么 (6)正确方法 (7)竭尽;才能、才干 (8)通晓 (9)持,握 5. (1)①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②结构助词,的 ③代词,它 ④助词,起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2)①介词,拿,用②介词,按照 (3)①连词,表转折,却 ②连词,表方式,可不译 (4)犹,尚且;介词,和 (5)介词,在 (6)连词,表假设,即使 (7)①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②连词,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③代词,它的 二、1. 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2.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3.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它。 4.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22篇 岳阳楼记 【文学常识】________,字希文,谥号“________”,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 1. 了解文体特点。本文虽名为“记”,却不拘泥于唐代亭台楼阁记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体式,而是吸收了骈文赋体对偶的句式特点,强化了议论、抒情色彩。2. 通过诵读,体会本文的音韵之美。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诵读时,要注意其句式特点: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3. 注意本文的语词特点。本文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同义词、反义词,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予作文以记之 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增其旧制 古义:________,今义:制度;制作。 (3)横无际涯 古义:________,今义:与“竖”相对。 (4)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________,今义:准备。 (5)薄暮冥冥 古义:________,今义:与“厚”相对。 (6)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________,今义:景色。 (7)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________,今义:微小。 3.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百废[F]具兴 原意为:无用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刻唐贤[F]今人诗赋于其上 原意为:贤明,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然则北[F]通巫峡,南极潇湘 北:原意为:北方,北边。与“南”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 南:原意为:南方,南边。与“北”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忧谗畏讥 原意为:谗言,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4)形容词作状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原意为:时间上在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后:原意为:时间上在后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①政通人和 ②初极狭,才通人 (1)通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中通外直 ①政通人和 (2)和 ②至若春和[F]景明 ③久而乃和 ①予观[F]夫巴陵胜状 (2)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浊浪排空 (3)空 ②而或长烟一空 ③空[F]谷传响 ①一碧万顷 ②而或长烟一空 (4)一 ③余籋一[F]小舟 ④一鼓作气 5. 重点实词 (1)越明年 越:______________ (2)百废具兴 兴[F]:____________ (3)增其旧制 增:______________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F]:__________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______________胜状:____________ (6)横无际涯际 涯:____________ (7)朝晖夕阴 晖:______________ (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______________观:______________ (9)南极潇湘 极:______________ (10)迁客骚人 迁:______________ (11)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____________霏霏:____________ (12)连月不开 开:______________ (13)日星隐曜 隐:______________曜:______________ (14)山岳潜形 潜:______________形[F]:____________ (15)樯倾楫摧 倾:______________摧:______________ (16)薄暮冥冥 冥冥:____________ (17)忧谗畏讥 忧:______________畏:______________ (18)一碧万顷 碧:______________ (19)沙鸥翔集 集:______________ (20)锦鳞游泳 锦:______________ (21)郁郁青青 郁郁:____________ (22)宠辱偕忘 偕:______________ (2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______ (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F]:____________求:______________ (25)或异二者之为 或:______________ (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____________ (27)微斯人 微:______________ 斯: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1)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2)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此乐何极 (3)何 ②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______________ (5)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前人之述备矣。 4. 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5.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答案: 【文学常识】范仲淹 文正 一、1. (1)“具”同“俱”,全、皆 (2)“属”同“嘱”,嘱托 2. (1)第二年 (2)规模 (3)宽阔 (4)详尽 (5)迫近 (6)日光 (7)如果没有 3. (1)①荒废了的事业 ②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2)向北面;向南面(3)被说坏话 (4)在……之前 在……之后 4. (1)①顺利(畅达、顺) ②通过 ③通晓 ④贯通 (2)①和乐②和煦 ③暖 (3)①看 ②景象 ③观赏 (4)①天空 ②消散③空旷 (5)①一片 ②全 ③数词,一 ④第一次 5. (1)到 (2)创办,建立 (3)扩大 (4)写文章 (5)美好;胜景,美景 (6)边际 (7)日光 (8)壮丽;景象 (9)至、到达 (10)贬谪、降职 (11)连绵不断的雨;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12)指天气放晴 (13)隐藏;光芒 (14)隐没;形体 (15)倒下;折断 (16)昏暗 (17)担心;惧怕 (18)青绿 (19)停息(20)美丽的 (21)形容草木茂盛 (22)一起 (23)持、执 (24)曾经;探求 (25)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26)指朝廷(27)如果没有;这种 6. (1)①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助词,可译为“的” (2)①连词,表目的,来 ②介词,因为 (3)①疑问代词,相当于“哪有” ②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 ③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4)连词,表顺承,就 (5)介词,同 二、1.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全创办起来了。 2.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3.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4.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5.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6.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 7.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8. 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9.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23篇 醉翁亭记 【文学常识】__________,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谥号文忠,世称“____________”。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之一。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本文选自《欧阳修全集》。 1. 领略本文个性鲜明的语言风格。除了对偶、铺排,本文在语言上还具有很多特点。一是文字简练,可谓惜墨如金。二是平易流畅,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三是委婉有致,摇曳生姿。2. 体会巧用虚词的表达效果。文中用了21个“也”字,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这些由“也”字作结的句子,大多都是二分结构的,因其对现象的解释,对原因的阐释,而获得了动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除了“也”字,本文中大量“而”字的使用,也收到了独特的表意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而”字在句中起到了减慢节奏、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等作用,对于打造本文的风格,功不可没。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________,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2)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________,今义:散发。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山[F]行六七里 原意为:陆地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高耸部分,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为:翅膀,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F]陈者 原意为:前面,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动词 ①名[F]之者谁 原意为:名字,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故自号[F]曰醉翁也 原意为:名号,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③至于负者歌[F]于途 原意为:歌曲,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④太守宴[F]也 原意为:宴会,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原意为:快乐,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秀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①云归而岩穴暝 (2)归 ②太守归[F]而宾客从也 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3)谓 ③予谓[F]菊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谓[F]其妻曰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 开 ②连月不开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5) 临 ②临[F]溪而渔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乐 ②醉能同其乐 4. 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_____________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__ (3)峰回路转 回:______________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 (5)饮少辄醉 辄[F]:____________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_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 (8)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9)晦明变化者 晦明:____________ (10)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 (11)四时之景不同 时[F]:____________ (12)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______________ (13)行者休于树 休:______________ (14)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 (15)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 (16)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 (17)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18)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 (19)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 (20)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错:______________ (21)苍颜白发 颜:______________ (2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___________ (23)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F]:__________ (24)树林阴翳 翳:______________ (2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F]:____________ (2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F]: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1)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________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2)之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者 ②作亭者谁 ③水落而石出者 (4)行者休于树 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6.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途歌”“于树休”) 8.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醒能以文述者”) 《醉翁亭记》答案: 【文学常识】欧阳修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 唐宋八大家 一、1. (1)意趣,情趣 (2)开放 2. (1)①沿着山路 ②像鸟张开翅膀 ③在前面 (2)①起名,取名②起别号 ③唱歌 ④设宴(以酒食待客) (3)以……为快乐 3. (1)①秀丽 ②茂盛 (2)①聚拢 ②回去 (3)①命名 ②为,是③认为 ④叫作 ⑤与“曰”连用,译为“对……说” (4)①散开②指天气放晴 (5)①居高面下 ②靠近,到 (6)①以……为快乐 ②欢乐 4. (1)环绕 (2)茂盛的样子 (3)曲折、回环 (4)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就 (6)领会;寄托 (7)弥漫的云气 (8)昏暗(9)或暗或明 (10)花 (11)季节 (12)背,背着 (13)休息 (14)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5)清 (16)菜蔬 (17)陈列,摆开 (18)尽兴地喝酒 (19)下棋 (20)酒杯;错杂 (21)容颜 (22)倒下的样子 (23)不久 (24)遮盖 (25)离开 (26)跟随,跟从 5. (1)介词,可译为“用” (2)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它 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3)①语气词,表判断 ②代词,……的人 ③语气词,表判断 (4)介词,可译为“在” 二、1.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 给亭子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4.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5.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6.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8.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9.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第24篇* 湖心亭看雪 【文学常识】________,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继“公安三袁”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境深远。本文选自《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古今异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与“黑”色相对。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大雪[F]三日 原意为:雪花,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客此 原意为:客人,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与余舟一芥[F] 原意为:小草,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更 4. 重点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F]:______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 是[F]:______________ (3)余拏一小舟 拏:________________ (4)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________ (5)雾凇沆砀 沆砀:______________ (6)上下一白 一[F]:______________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F]:______________ (8)及下船 及[F]: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1)天与云与山与水 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 (4)问其姓氏 ________________ (5)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见”前省略主语“他们”) 《湖心亭看雪》答案: 【文学常识】张岱 陶庵梦忆 一、1.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 (1)①下雪 ②客居 (2)像小草一样微小 3. 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还 4. (1)消失 (2)这 (3)撑(船) (4)裹、围 (5)白汽弥漫的样子 (6)全 (7)尽力(竭力、勉力) (8)等到 5. (1)连词,和,同 (2)副词,表反诘,哪、哪里 (3)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4)代词,代指“他们的” (5)代词,相当于“……的人” 二、(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第25篇 鱼我所欲也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计时器具。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增加。 3. 一词多义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1)加 ②弗敢加也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穷 ②欲穷其林 ③而乐亦无穷也 4. 重点实词 (1)生,亦我所欲也 欲[F]:______________ (2)故不为苟得也 故[F]:______________ (3)死亦我所恶 恶:________________ (4)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__甚[F]:______________ (6)由是2015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F]:____________ (7)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_ (8)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______ (9)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______ (10)妻妾之奉 奉:________________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而 ②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于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①呼尔而与之 (3)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则 ②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①呼尔而与之 (6)之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①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7)何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为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答案: 一、1. (1)“辟”同“避”,躲避 (2)“辩”同“辨”,辨别 (3)“得”同“德”, 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同“向”,先前、从前 2. (1)古代的一种量器 (2)益处 3. (1)①益处 ②虚夸,夸大 (2)①穷困 ②尽 ③穷尽 4. (1)喜爱 (2)所以 (3)讨厌,憎恨 (4)祸患,灾难 (5)假如,假使;超过,胜过 (6)因为这样,因此 (7)丧失 (8)踩踏 (9)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0)侍奉 (11)停止 5. (1)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②连词,表方式 ③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2)①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②介词,对 (3)①动词,给,给予 ②同“欤”,语气词 (4)语气词,表疑问,可译为“呢” (5)①连词,表顺承,那么 ②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③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6)①代词,他 ②结构助词,的 (7)①疑问代词,相当于“为什么” ②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8)①动词,做 ②介词,为了 二、1.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2. 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却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第26篇* 唐雎不辱使命 【文学常识】《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天下缟素 原意为:白色丧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2)名词的使动用法 且秦灭韩亡[F]魏 原意为:灭亡,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 请广于君 原意为:(面积,范围)宽阔,句中意为: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①秦王使[F]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F]于秦 (1)使 ③得一人之使 ④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⑤必能使行阵和睦 ①天子之怒[F] (2)怒 ②怀怒未发 ①亦免冠徒跣 (3)徒 ②徒獉以有先生也 4. 重点实词 (1)唐雎不辱使命 辱:_____________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谓[F]:__________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_____________ (4)安陵君其许寡人 许[F]:___________ (5)大王加惠 加:____________惠:____________ (6)秦王不说 说[F]:__________ (7)而君逆寡人者 逆[F]:___________ (8)岂直五百里哉 岂直: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 (9)秦王怫然怒 怫然:___________ (10)臣未尝闻也 尝[F]:__________ (1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闻[F]:___________布衣:___________ (12)亦免冠徒跣 跣:____________ (13)以头抢地尔 抢:____________ (14)非士之怒也 士:____________ (1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发: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 祲:____________ (16)若士必怒 必:____________ (17)今日是也 是[F]:__________ (18)挺剑而起 挺:____________ (19)秦王色挠 色挠:____________ 色:____________ (20)长跪而谢之曰 谢:____________ (21)寡人谕矣 谕: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之 ③聂政之刺韩傀也 ④长跪而谢之曰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以君为长者 (2)以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④徒以有先生也 (3)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_____ ①受地于先王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于 ③请广于君 ④仓鹰击于殿上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何 ②何至于此 (6)且秦灭韩亡魏 ___________________ (7)以君为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8)而 ②长跪而谢之曰 ③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①轻寡人与 (9)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0)虽千里不敢易也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 一、 1.(1)“错”同“措” (2)“仓”同“苍” 2. (1)穿白色丧服 (2)使……灭亡 (3)增广、扩充 3. (1)①派 ②出使 ③使唤 ④使者 ⑤致使,让 (2)①生气,发怒 ②愤怒 (3)①裸露 ②只,仅仅 4. (1)辱没、辜负 (2)对……说 (3)交换 (4)答应 (5)施予;恩惠 (6)同“悦”,高兴 (7)违背 (8)哪里只是;只是 (9)愤怒的样子 (10)曾经 (11)听说;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2)赤脚 (13)碰,撞 (14)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5)发作;吉祥;不祥 (16)一定 (17)这样 (18)拔 (19)面露胆怯之色;脸色 (20)道歉 (21)明白,懂得 5. (1)①结构助词,的 ②代词,它,指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代词,他,指唐雎 (2)①介词,用 ②介词,把 ③介词,凭借 ④介词,因为 (3)表示祈使语气 (4)①介词,从 ②介词,到 ③介词,给 ④介词,在、到 (5)①疑问代词,为什么 ②疑问代词,怎么 (6)连词,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 (7)动词,作为 (8)①连词,表顺承 ②连词,表方式 ③连词,表转折,却 (9)①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②连词,和、同 (10)表示假设,即使 二、 1.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2. 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5.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第27篇 送东阳马生序 【文学常识】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朝代)文学家、散文家。本文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等同于临别赠言。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_ (3)与之论辨 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余[F]幼时即嗜学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剩下,余下。 (2)录毕,走送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行走。 (3)以是人多以书假[F]余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4)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5)主人日再食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又一次,继续。 (6)右备容臭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臭味。 3.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主人日再食 原意为:食物,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腰白玉之环 原意为:人身体的部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手[F]自笔[F]录 手:原意为:人体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笔:原意为:写字、画画等的工具,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①未尝稍降辞色/言和而色獉夷 (1)色 ②色[F]愈恭 ③草色入帘青 ①烨然若[F]神人 (2)若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若[F]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①色愈恭,礼愈至 (3)至 ②至[F]舍 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当余之从[F]师也 (4)从 ③民弗从[F]也 ④从[F]口入 ①益慕[F]圣贤之道 (5)慕 ②略无慕艳意 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奉 ②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③奉[F]命于危难之间 5. 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嗜学 嗜[F]:______________ (2)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__观[F]:______________ (3)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____怠:________________ (4)不敢稍逾约 稍[F]:______________逾:________________逾约:______________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______ (6)益慕圣贤之道 益[F]:______________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F]:______________硕师:______________游[F]:______________ (8)尝2014趋百里外 尝[F]:______________ 趋:________________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______________ (10)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________________ (11)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______________ (12)援疑质理 援:________________ 质:________________ (13)俯身倾耳以请 倾:________________ 请:________________ (14)或遇其叱咄 或[F]:______________ 叱咄:______________ (15)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________________ (16)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______ 欣悦[F]:____________ (17)卒2012获有所闻 卒[F]:______________ (18)负箧曳2012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______ 曳:________________ (19)穷冬烈风 穷:________________ (20)媵人持汤沃灌 沃:________________ (21)以衾拥覆 衾[F]:______________ (22)久而乃和 和:________________ (23)寓逆旅 寓:________________ (24)戴朱缨宝饰之帽 缨:________________ (25)烨然若神人 烨然:______________ (2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________________ 敝:________________ (27)略无慕艳意 慕艳:______________ (28)今虽耄老 耄老:______________ (29)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______________ 君子:______________ (30)缀公卿之后 缀:________________ (3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________________ (32)无冻馁之患矣 馁:________________ (33)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________________ (34)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__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1)以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以衾拥覆 ⑤以中有足乐者 ⑥以乡人子谒余 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之 ②当余之从师也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3)而 ②久而乃和 ③而承天子之宠光 ①则又请焉 (4)则 ②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5)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今虽耄老 (6)虽 ②故余虽愚 ①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7)于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 (8)其将归见其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2.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寓”后省略介词“于”) 7.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文学常识】宋濂 元末明初 一、1. (1)“支”同“肢” (2)“被”同“披” (3)“辨”同“辩” 2. (1)人称代词,我 (2)跑 (3)借 (4)热水 (5)两次(两顿) (6)香气 3. (1)①供养,给……吃 ②在腰间佩戴 (2)亲手;用笔 4. (1)①脸色 ②表情 ③颜色 (2)①像 ②如 ③假如,如果 (3)①周到 ②到 (4)①向 ②跟随,跟从 ③依从,听从 ④自,由 (5)①仰慕 ②羡慕 (6)①供给 ②侍奉 ③接受 5. (1)爱好 (2)得到;看,阅读 (3)不;懈怠 (4)稍微,略微;超过;超过约定期限 (5)因此 (6)更加 (7)担忧,忧虑;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 (8)曾经;快步走 (9)请教 (10)挤满 (11)言辞和脸色 (12)引、提出;询问 (13)侧着;请教 (14)有时;训斥,呵责 (15)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6)等待;高兴 (17)终于 (18)背着;拖着 (19)极 (20)浇 (21)被子 (22)暖 (23)寄居 (24)系帽的带子 (25)光彩照人的样子 (26)乱麻;破 (27)羡慕 (28)年老 (29)参与;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30)跟随 (31)给予,赠送 (32)饥饿 (33)拜见 (34)诋毁、毁谤 6. (1)①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③介词,把 ④介词,可译为“用” ⑤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⑥介词,凭借 (2)①指示代词,这(抄录书) 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③结构助词,的 (3)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②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③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4)①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 ②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5)连词,于是 (6)①连词,表转折,虽然 ②连词,表转折,虽然 (7)①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②介词,在 (8)代词,他;代词,他的 二、1. 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 3.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4.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5.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6.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 同他议论辩驳,(他总是)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第28篇 曹刿论战 【文学常识】《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我国现存的第________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传注》)。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___,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________,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___,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4)弗敢加也 古义:________,今义:增加。 (5)小大之狱 古义:________,今义:监狱。 (6)必以情 古义:________,今义:感情。 (7)再而衰 古义:________,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2.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神弗福也 原意为:福气,幸福,跟“祸”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公将鼓2010之 原意为:打击乐中的一种乐器,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下视其辙 原意为: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作动词 忠之属也 原意为:忠诚,忠实,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①齐师伐[F]我 (1)伐 ②伐[F]竹取道 ①又何间焉 (2)间 ②遂与外人间隔 ③奉命于危难之间[F] ①民弗从[F]也 (3)从 ②战则请从 ①必以信 (4)信 ②小信未孚 ①公问其故[F] (5)故 ②故[F]克之 ①忠之属也 (6)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4. 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 师: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谋之 谋[F]:____________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______________弗:______________专:______________ (4)对曰 对:______________ (5)小惠未遍 遍:______________ (6)小信未孚 孚:______________ (7)虽不能察 察:______________ (8)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 (9)公将驰之 驰:______________ (10)下视其辙 辙:______________ (11)登轼而望之 轼:______________ (12)遂逐齐师 逐[F]:____________ (13)既克2010 既:______________ 克:______________ (14)一鼓作气 作:______________ (15)彼竭我盈 竭:______________ 盈:______________ (16)难测也 测:______________ (17)惧有伏焉 伏:______________ (18)望其旗靡 靡:__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1)乃入见 ________________ (2)虽不能察 ________________ (3)战于长勺 ________________ ①又何间焉 (4)焉 ②惧有伏焉 ①其乡人曰 (5)其 ②公问其故 ①肉食者谋之 ②小大之狱 (6)之 ③公与之乘 ④公将鼓之 (7)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 ①必以分人 (8)以 ②可以一战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7.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 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答案: 【文学常识】一 编年 一、1. (1)参与 (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4)虚夸,夸大 (5)指诉讼事件 (6)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7)第二次 2. (1)①赐福,保佑 ②击鼓进军 (2)向下 (3)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 (1)①攻打 ②砍伐 (2)①参与 ②隔绝、不通音讯 ③期间 (3)①依从,听从 ②跟随 (4)①实情 ②信用 (5)①原因,缘故 ②因此,所以 (6)①类 ②同“嘱”,嘱托 4. (1)军队 (2)谋划 (3)指安身;不;独自享有 (4)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5)遍及、普遍 (6)使信服 (7)明察 (8)大败 (9)驱车追赶 (10)车轮碾出的痕迹 (11)车前的横木 (12)追赶,追逐 (13)已经;战胜 (14)鼓起 (15)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6)推测,估计 (17)埋伏 (18)倒下 5. (1)副词,可译为“于是”“就” (2)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即使” (3)介词,可译为“在” (4)①语气词,可译为“呢” ②兼词,在那里 (5)①代词,代指“他的” ②代词,相当于“其中的” (6)①指示代词,代指“这件事” ②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③代词,代指“他” ④起补足音节作用 (7)副词,可译为“何必”“为什么” (8)①介词,把 ②介词,凭借 二、1.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 凭借什么作战? 3.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4.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5.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6.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7.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开始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穷尽了。 8. 他们的士气已穷尽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第29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学常识】《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它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等,同时也记载了一些历史事实。本课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笺证》)。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修理;整治。 (2)窥镜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偷看。 (3)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4)吾妻之美我者,私2007我也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6)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诽谤。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原意为:美丽,漂亮,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原意为:脸,头的前部,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4)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为:用鼻子嗅,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①朝服衣冠 (1)朝 ②于是入朝[F]见威王 ③皆朝于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孰 ②孰视之 ①徐公不若[F]君之美也 ②门庭若[F]市 (3)若 ③若[F]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④若夫淫雨霏霏 ①受上[F]赏 ②上[F]书谏寡人者 (4)上 ③苔痕上阶绿 ④影布石上 ①吾妻之美我者 (5)美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F]也 5. 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________________ 纳[F]:______________ (2)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___________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F]:______________ (4)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______________ (5)于是入朝见威王 见[F]:______________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F]:______________ (7)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F]:____________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_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___ (9)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______________ (10)王之蔽甚矣 蔽:________________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过[F]:______________ (12)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______________ (13)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 (14)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①而形貌籦丽 (1)而 ②暮寝而思之 ③时时而间进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之 ③吾妻之美我者 ④期年之后 (3)客从外来,与坐谈 __________________ (4)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 ①欲有求于我也 _ (5)于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能谤讥于市朝 (6)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3. 忌不自信。(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4.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也”) 6.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后省略“我”) 7.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能于市朝谤讥”) 10.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文学常识】策谋 言论 一、1. “孰”同“熟”,仔细 2. (1)长,这里指身高 (2)照 (3)次日,第二天 (4)偏爱 (5)指责 (6)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3. (1)穿戴 (2)认为……美,以……为美 (3)当面 (4)使……听到 4. (1)①早晨 ②朝廷 ③朝见 (2)①谁,哪一个 ②同“熟”,仔细 (3)①及,比得上 ②像 ③假如,如果 ④与“夫”连用,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4)①上等的 ②送上,呈上 ③长到 ④上面 (5)①认为……美 ②美丽 5. (1)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接受 (2)光艳美丽 (3)比得上 (4)第二天 (5)拜见 (6)确实 (7)土地方圆 (8)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谁 (9)全国范围 (10)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11)过错 (12)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13)常常,不时;间或、偶然 (14)满一年 6. (1)①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②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③连词,表状态,可不译 (2)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②代词,代指“他” ③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④助词,可不译 (3)连词,和 (4)动词,认为 (5)①介词,可译为“向” ②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③介词,在 (6)疑问代词,怎么 二、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4.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5. 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6. (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7.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了。 8.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9. 能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10. 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1.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第30篇 出师表 【文学常识】《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________的奏章。“表”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其基本特点。本课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不宜异同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4)晓畅[F]军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无阻碍,不停滞。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十分憎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品质低劣、下流。 (7)由是感激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2.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原意为:邪恶,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此皆良实 原意为:忠良诚实,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③攘除奸凶[F] 原意为:奸邪凶顽,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恢弘志士之气 原意为:宽阔,广大,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②亲[F]贤臣 原意为:亲切的,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③远[F]小人 原意为: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____。 (3)名词作动词 以光2014先帝遗德 原意为:光亮,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4)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F]不效 原意为: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5)名词作状语 北[F]定中原 原意为:北方,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F]陛下 (1) 遗 ②深追先帝遗诏 ①恐托付不效 (2)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①然后施行[F] ②性行淑均 (3)行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 ④从小丘西行[F]百二十步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F]崩殂 ②以咨诹善道 (4)道 ③不足为外人道[F]也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①有所广益 (5)益 ②至于斟酌损益 ③香远益清 ①此先汉所以兴[F]隆也 ②兴[F]复汉室 (6)兴 ③若无兴德之言 ④百废具兴[F] ①宜付有司论[F]其刑赏 (7)论 ②每与臣论[F]此事 ①愿陛下亲之信[F]之 ②必以信 (8)信 ③小信未孚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 重点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____________ (2)益州疲弊 疲[F]:____________ 弊[F]: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F]:____________ (4)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______________殊遇:____________ (5)引喻失义 引喻:____________ 失义:____________ (6)陟罚臧否 陟:______________ 臧否:____________ (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付[F]:___________ 刑:______________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F]:____________ 理:______________ (9)不宜偏私 宜[F]:____________ (10)志虑忠纯 忠纯:____________ (1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____________ (12)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______________ (13)悉以咨之 悉[F]:____________ 咨:______________ (14)裨补阙漏 阙漏:____________ (15)性行淑均 淑:____________ 均:______________ (1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____________ (1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未尝[F]:__________ (1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贞良:____________ 死节:____________ (19)臣本布衣 布衣[F]:__________ (20)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________ (21)不求闻达于诸候 闻达:____________ (22)猥自枉屈 猥:______________ 枉屈:____________ (23)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 (24)后值倾覆 倾覆:____________ (25)夙夜忧叹 夙:______________ (26)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_____ (27)南方已定 定:______________ (28)当奖率三军 奖:______________ (29)庶竭驽钝 庶:_____________ 驽:______________ 钝:______________ (30)攘除奸凶 攘除:____________ (31)至于斟酌损益 斟酌:____________ 损:______________ (32)以告先帝之灵 告:______________ (3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______________ (34)以彰其咎 彰:______________ 咎:______________ (35)以咨诹善道 诹:______________ (36)察纳雅言 纳[F]:____________ 雅言:____________ (37)临表涕零 临[F]:____________ 涕零:____________ 5. 重点虚词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于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①以光先帝遗德 (2)以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咨臣以当世之事 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之 ②盖追先帝之殊遇 ③先帝称之曰能 ①则汉室之隆 (4)则 ②不效,则治臣之罪 ①俱为一体 (5)为 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③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每与臣论此事 (6)与 ②吾与徐公孰美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陛下”) 3.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皆……”表判断) 5.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 7.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8.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省略主语“臣”) 9.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1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 《出师表》答案: 【文学常识】刘禅 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一、1. (1)时候 (2)扩大 (3)这里指不同 (4)通,达(通晓) (5)痛心、遗憾 (6)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7)感奋激发 2. (1)①奸邪事情 ②忠良诚实的人 ③奸邪势力 (2)①发扬,扩展 ②亲近 ③疏远,不接近 (3)发扬光大 (4)托付的事情 (5)向北 3. (1)①给予 ②遗留的 (2)①效果 ②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3)①做,执行 ②品行 ③行伍 ④行走 (4)①路,道路 ②方法 ③讲,说 ④正确方法 (5)①帮助 ②益处 ③更加 (6)①兴盛 ②振兴,复兴 ③发扬 ④兴办 (7)①判定 ②谈论、议论(8)①信任,相信 ②实情 ③信用 ④诚信 4. (1)指帝王之死 (2)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3)确实 (4)追念;特殊的礼遇 (5)称引、譬喻;不合道理 (6)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 (7)交给;罚 (8)昭示,显示;治理 (9)应当,应该 (10)忠诚纯正 (11)选拔 (12)我,谦称 (13)都,全;询问 (14)缺失疏漏 (15)善;公正、公平 (16)这里表示原因 (17)未曾,不曾 (18)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19)平民 (20)亲自 (21)有名望,显贵 (22)辱。谦辞;屈尊就卑 (23)奔走效劳 (24)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25)早晨 (26)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7)平定 (28)鼓励 (29)表示期望;劣马,跑不快的马;刀刃不锋利 (30)排除,铲除 (31)考虑可否;损害 (32)祭告 (33)怠慢,疏忽 (34)揭示;过失 (35)询问 (36)接受;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37)面对,对着;流泪,落泪 5. (1)①介词,可译为“对于” ②介词,可译为“到” (2)①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②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致” ③介词,用、拿 (3)①结构助词,的 ②结构助词,的 ③代词,他 (4)①连词,表顺承,可译为“那么” ②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5)①动词,表判断,是 ②动词,认为 ③动词,担任 (6)①连词,和 ②连词,和 二、1. 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2.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3.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4.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5. 因此先帝才选拔出来给予陛下。 6.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7. 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心、遗憾的。 8.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第31篇 伯牙善鼓琴 【文学常识】《列子》,书名。相传是战国列御寇著。全书基本是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发人深省,隽永味长。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庄子同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 知识梳理 一、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卒逢暴雨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初为霖雨之操 古义:________ ,今义:拿,抓在手里。 3.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伯牙善鼓琴 原意为:一种打击乐器,句中意为: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①伯牙善[F]鼓琴 善 ②善[F]哉 5. 重点实词 (1)志在高山 志[F]: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 念[F]:____________ (3)钟子期必得之 得:______________ (4)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阴:______________ (5)乃援琴而鼓之 援:______________ (6)更造崩山之音 造[F]:____________ (7)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______________ 穷:______________ 趣:______________ (8)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F]:____________ (9)吾于何逃声哉 逃:______________ 6. 重点虚词 ①钟子期必得之 (1)之 ②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③乃援琴而鼓之 ①伯牙游于泰山于阴 (2)于 ②吾于何逃声哉 __ (3)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________________ (4)吾于何逃声哉 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伯牙于泰山之阴游”) 3. 止于岩下。(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于岩下止”) 4.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善鼓琴》答案: 一、1. “卒”通“猝”,突然 2. 琴曲的一种,曲调凄婉 3. 弹奏4. ①擅长 ②好 5. (1)这里指用音乐表现的意境 (2)想 (3)领会 (4)山的北面(5)拿,拿过来 (6)创作 (7)总是;穷尽;旨趣,意旨 (8)放下(9)躲避 6. (1)①代词,相当于“它” ②结构助词,的 ③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①介词,可译为“在” ②介词,可译为“从” (3)连词,于是,就 (4)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哪里” 二、1. 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它。 2.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 3. 停留在岩石下面。 4. 钟子期总是穷尽他的旨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