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实词的几种活用 文言文以实词为主,实词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我们阅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很大障碍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现象的基本情况并学习相关内容,掌握解决它的基本方法。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可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②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③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①“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脚踢”。②“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③“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就是登记户籍。 (二)、名词作状语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⑴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如: ①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 “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响应一样”。 ⑵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 ①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①“木格”是名词做状语,译为“用木格”。 ⑶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 ①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赤壁之战》) ①“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面上和陆地上”。
⑷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如: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①“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2、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如: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①“西”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向西”。②“外”在句中是状语,译为“在外”。 3、时间名词作状语。 ⑴表示动作的频率,“日”、“月”、“岁”可译为“每天”、“每月”、“每年”或“天天”、“月月”、“年年”。 如: ①日削月割。(《六国论》) ①作状语的“日”译为“每日”,“月”译为“每月”。 ⑵表示情况在加深发展,“日”可译为“一天天”、“一天一天”、“一天比一天”。如: ①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 ①作状语的“日”译为“一天天”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对译,这个动词既与原有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有关,又能恰当支配句中的宾语。 如: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
①“私”用作动词,译为“偏爱”。②“明”用作动词,译为“照明” (四)、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时,也有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可用“使(让)+宾+动”的形式来对译。 如: ①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归”是使动用法,“归之”译为“让他回去”。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一般可用“使+宾+形”的形式对译。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促织》) ①“昂”是使动用法,使...昂贵,译为抬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一般可用“使+宾+为+名” 的形式对译。 如: ①齐宣王欲将孙膑。(《孙膑》) ①“将”是使动用法,“将孙膑”译为“让孙膑作主将”。 (五)、意动用法 文言文的意动用法,主要是指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时的形容词和名词都用作动词。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一般可用“以+宾+为+形”的形式对译。
如: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美”是意动用法,“美我”译为“以我为美”或“认为我美”。 (2)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成(当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一般可用“以+宾+为+名”的形式对译。 ①“宝”是意动用法,“宝珠玉”就是把珠玉看成宝物。 (六)、思路导析及小结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二、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从内容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考查大家根据上下文辨析常用词词义的能力。包括实词的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虚词的一般用法等。 二是考查大家能否正确理解句意的能力,包括句式辩识,句译选择等。 三是考查大家对文意的整体理解,也就是整体阅读能力。这些情况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实际是不很协调的。 它启示我们,一定要在高中起始阶段认真读熟读透课文,注重积累和掌握常用文言文实词词义,虚词用法,文言文句式和有关的文化常识等,其中尤以词义积累为基础,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